第一单元同步拓展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953)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的学校 李先轶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xī)。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从短文中可以得知“我们”的学校在()。 A.城市里
B.大山里
C.花园里
D.草原上
(2)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絮语”的意思是()。 A.低声说话
B.絮絮叨叨地说 C.大声地说话 D.议论纷纷
(3)读下面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更有新鲜感?为什么? A.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跑进了教室。
B.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 我觉得 句更有新鲜感,因为 。
(4)结合短文内容想一想,山里的孩子们在“探求”和“谛听”什么呢?
(5)“我们”的学校是美丽的,“我们”山里的孩子是幸福的。读读短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是幸福的?
第 1 页,共4 页
第一单元同步拓展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953)
2.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还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nì)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小庭院时,你会嗅(xiù)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小涵在阅读这篇诗歌时做了笔记,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并在诗歌中用“ ”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下面的批注框中写出它好在哪里。
“匿笑”的意思是 ,从这个词语我体会到了 。 批注:
(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A.因为“我”喜欢金色花。
B.因为金色花很美丽。
C.因为“我”想和妈妈捉迷藏。 D.因为妈妈喜欢金色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妈妈很关心孩子去哪儿了
B.“坏孩子”说明妈妈讨厌“我”
C.说明找不到孩子时妈妈很焦急 D.这句话是“我”假设妈妈会问的 (4)短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3.(一)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第 2 页,共4 页
第一单元同步拓展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953)
表1:近视情况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9.7% 23.1% 29.88% 31.8% 45.1% 49.5%
表2:原因分析 玩电脑 看电视 玩手机 看书 书写姿势 遗传 其他 20分 18分 12分 21分 13分 7分 9分
(1)这份调查表是关于某学校小学生 情况的调查表,包括 和 这两方面的内容。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①学生近视情况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②造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看书、用电子产品。
③学生的写字姿势特别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格外重视。 (3)读了上述表格,请你针对同学们的近视情况,提两条建议。
第 3 页,共4 页
第一单元同步拓展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2953)
参
1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B句把同学们比作喜鹊,生动地写出了同学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说明了他们渴望学习
(4)【答案】山里的孩子们在探求知识,在谛听老师的教诲。
(5)【答案】“我们”的学校环境很美,“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与动植物亲密接触,无忧无虑。 2
(1)【答案】偷偷地笑 “我”的顽皮、可爱 示例:林荫 “林荫”指茂密的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在短文中说明金色花生长得非常茂盛。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我”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逗妈妈,假装躲起来,让妈妈着急;但其实“我”又是个很爱妈妈的孩子,“我”想一直陪伴妈妈。 3
(1)【答案】视力检查;近视情况;原因分析 (2)【答案】①× ②√ ③√
(3)【答案】(1)不要过度用眼,注意眼睛的休息;(2)注意良好书写姿势的养成;(3)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答出两条即可)
第 4 页,共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