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教材教”的内涵与落实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教材教”的内涵与落实

作者:杨自芳 杨培英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12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用教材教”理念的违反和背离,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关注和整改。

一、“用教材教”首先是一种理念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尽管字面上没有多少差别,但是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教教材,是把解读教材当作目的,其理论前提是“教材中心”。传统的课程观强调的是学科本位,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教材而展开的。教师讲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不敢越教材这个“雷池”半步,教师一篇篇讲课文,学生一篇篇学课文,生怕考试时有半点遗漏。教师教教材,总想把教材讲细讲透,自然也就总是感觉课时不够用,于是加班加点,教师和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耗在了教材上。在师生的心里,除了教材还是教材,他们看不到教材之外更广阔的学习内容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教材成了权威至上的文本,师生都成了教材的奴隶。

用教材教,是把教材作为素材和工具,它体现的是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材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课程大于教材,更大于课堂。因此,教学的过程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基本材料或凭借,而不是惟一的凭借。教师除了根据地区实际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有目的地加工、取舍、改造、重组外,还要主动去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一切有利于教学的材料,去开发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说:“编课本的初衷,我想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但现在似乎割裂了课本和课外,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断了‘一掬水’和‘大海洋’的密切勾连。这样,学生读书的天地狭窄了,视野局促了,胸襟和精神都变得萎顿、小器。这种不正常的‘贫瘠’状态亦急需改变。”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学习、培训和引领,以及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帮助广大教师尽快深刻领会和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外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彻底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让教材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用教材教”的基础依然是教材

“用教材教”并不是要否定和抛弃教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教材依然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正是基于此,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当前的语文教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毕竟承载的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科学知识的精华,都是学生终生发展最基本、不过时的和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因此,教材仍然是学生必需的“范例”和“凭借”,是不可抛弃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此外,就目前现状来看,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有的教师恐怕连“教教材”都做不好,更别说“用教材教”了,除个别名师高手可以尝试自编教材外,绝大多数教师是没有这个“本事”的。这就需要当前的语文教学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要坚持以教材为“范例”先教好教材,再鼓励和提倡“用教材教”,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现实中有少数教师由于对“用教材教”的肤浅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将课外资源过早、过多、过杂、过滥地引入课内的现象。他们对文本进行随意的延伸、拓展和生成,听任学生天马行空地发表意见、无限制地理解文本。如有学生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后,认为父亲爬月台过铁道买橘子违反了交通规则;学习《愚公移山》认为愚公确实愚,移山不如搬家;学习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说母亲不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读了《武松打虎》后,认为武松不保护野生动物。这种不立足文本,不顾文本的整体意义、深层意义而随意生发的做法,不能不说是对“用教材教”的误读和曲解。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资源,并以教材为凭借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这其实也是“用教材教”的真正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在“用教材教”的时候,不能太离谱,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理解文本、驾驭文本的能力,要对教材做适宜的生发、扩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用教材教”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现在的新课程语文教材,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作为教学的凭借,它尽可能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用教材教”,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让教材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凭借和平台;其次要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突破教材的束缚和局限,充分开掘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闻一知二,举一反三。尤其特别要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经历、爱好、问题、想法、矛盾、困惑、作业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弥补教师一人知识面有限的缺陷,通过师生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课程的师生共建。有人说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第二种境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第三种境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当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想法、矛盾、困惑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挣脱了教材的束缚,“跳出教材”,获得了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教师的“用教材教”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教师只有正确领会和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并把它内化为一种教学理念,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师可以灵活自由地教,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那么教材就变成了师生对话的平台和互动的舞台,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走进新课程,并且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 (作者单位:永年县教育局教研室永年县名关镇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