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适应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法
实施新课标,要求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地理的过程。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师要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思想,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法。
1对新课标的认知
1.1对新教材的认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彩色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解释,地理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探索活动”、“学习指南”、“读图思考”、“阅读材料”、“课堂活动”和“课题研究”等问题探索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反映地理事物的图幅种类也异彩纷呈,鲜活逼人,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展现地物风情的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学习的启发性和学法指导,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新课程还配备了教学备课软件(教学参考书和多媒体DVD光盘),尽量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阅读和讲授新课标这套教材,笔者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的体系,熟悉了教材的内容。笔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地理新课程非常有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认知,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在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消除对神秘大自然现象的误解。同时学有用的地理会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1.2对确立教学新观念的思考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储存知识的存储器的陈旧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世界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3对重塑教师新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地理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不歧视差生,不偏爱优生。学生不再是教师完成升学任务的机器,而是在教师全方位引导下,都能实现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下一代。
2立足教育新理念,创新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法
2.1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一条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手段如下: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中学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如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巧妙插叙,激发情趣。新课程中常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关联的,且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利用易记歌谣、谚语、顺口溜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又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用歌谣记忆地理事物,不仅巩固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创作地理歌谣的热情。
2.2培养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才的创新素质绝不仅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
高非常有帮助。新课标地理教科书中每章节开头设置的研究性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要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些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如学生在学习世界气候这一章时,教材上布置了一个研究世界气候的课题,学生在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后,不仅对世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部分学生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分析研究如何利用气候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
总之,中学地理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为我国建设事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