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
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珍梅①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
院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常规手术配合,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进行手术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患者与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护理配合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120°~130°率、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 膝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0-0091-03
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膝关节损伤,青少年为该膝关节损伤的高发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不稳、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膝关节活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于交叉韧带损伤主要采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该手术具有暴露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疼痛轻等优点,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2-3]
的护理小组,并根据循证医学制定临床路径,根据由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标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路径表。临床路径的实施,第1阶段:在手术前巡回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并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做好关节镜设备、体位垫、冲洗液准备,与麻醉师、主刀医生共同核对患者信息,并对《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进行填写,协助安置患者的手术体位,洗手护士负责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器械的准备。第2阶段:进行常规消毒,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共同核对敷料、器械,并对各种管道及线路进行连接,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测,巡回护士再次与麻醉师、主刀医生核对患者信息。第3阶段:主刀医生在关节镜下进行检查,洗手护士向主刀医生提供刺锥穿刺髌下内侧、髌下外侧2孔后,分别向主刀医生提供进水管、探针、关节镜及2孔衔接,插入镜鞘,置入关节镜,确认前交叉韧带断裂。医生则在同一侧取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护士则根据肌腱制作的流程对韧带进行制作,并向主刀医生随时汇报相关数据,以确保主刀医生能正确掌握制作中肌腱的数据,并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建立股骨隧道、胫骨隧道,尽可能缩短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时间。巡回护士对整个手术进程密切观察,并使输液保持通畅,及时对冲洗盐水进行更换,并书写护理记录。第4阶段:主刀医生完成骨道的建立与髁间窝的成形,根据数据主刀医生分别置入前交叉韧带胫骨端和股骨端,并进行固定。巡回护士及时向主刀医生提供特殊缝线,并确保手术过程中冲洗液的通畅,书写护理记录。第5阶段:前交叉韧带重建完成,并在X线的透视下确认操作无误。然后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共同核对敷料、器械,并进行切口的缝合、包扎,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清点手术用物,完成护理记录。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患者满意度、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的
。但是该手术操作
步骤较多,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在止血带的辅助下操作,应在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手术护理配合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是对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前交叉韧带损伤者;(2)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者;(2)伴感染性疾病者;(3)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2~54岁,平均(37.84±5.39)岁; 受伤原因:运动伤21例,交通伤15例,坠落伤13例,陈旧性损伤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3~57岁,平均(38.91±6.12)岁;受伤原因:运动伤22例,交通伤17例,坠落伤9例,陈旧性损伤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根据其岗位职责进行手术前的用物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手术结束后的常规处理等手术配合任务。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进行手术配合,成立科室实施路径
①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10 April, 2019
- 91 -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10期(总第414期)2019年4月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采用字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x±s)2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较为重要的关节,其构造较为复杂,一旦遭受损伤,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会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急剧下降。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其位于膝关节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及运动时极易扭伤等[4-5]。目前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不会对患者的关节囊造成破坏,术后恢复快[6-9]。但由于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且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手术操作者的熟练度要-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别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研究组(n=52)81.43±11.2297.03±8.1212.88±2.35对照组(n=52)
114.87±14.39
131.45±12.09
19.65±3.04t值10.87213.1658.273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120°~130°率、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术后8~10周膝关节屈
伸功能恢复正常率对比 例(%)
组别Ⅰ期愈合术后6周关节屈术后8~10周膝关节屈曲度120°~130°伸功能恢复正常
研究组(n=52)50(96.15)48(92.31)46(88.46)对照组(n=52)
42(80.77)39(75.00)34(65.38)字2值9.83614.65816.172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伤口感染关节粘连滑膜炎血管神经损总发生率例(%)例(%)例(%)伤 例(%)
(%)研究组(n=52)1(1.92)01(1.92)03.85对照组(n=52)
1(1.92)
2(3.85)
1(1.92)
1(1.92)
9.62字2值7.362P值
<0.05
2.4 两组患者与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与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组别患者
主刀医生满意不满意满意
不满意研究组(n=52)50(96.15)2(3.85)49(94.23)3(5.77)对照组(n=52)
40(76.92)
12(23.08)
33(63.46)
19(36.54)
字2
值
11.09216.329P值
<0.05
<0.05
- 92 -
求较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0-12]。 在本研究中笔者针对手术过程制定了相应的手术配合路径,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省去了不必要的步骤与动作,护理人员在路径的引导下,配合更加娴熟与规范,基本技能也得到提高。同时该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进一步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增强,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对工作内容的熟练掌握,能够内容明了、条理清晰的进行护理操作,在手术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工作效率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中显示,研究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6周关节屈曲度120°~130°率、术后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后在对两组患者与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中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主刀医生对手术护士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提高主刀医生对护士手术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综合以上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重视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手术配合度提高,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进而使治疗效果提高。 综上所述,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房珍,范柳萍,李晓芳,等.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149-150.
[2]叶琳,白翠兰.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合作模式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6):78-79.
[3]郑晓捷,柳思露.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02-203.
[4]苏静,杨广友.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半程止血带应用护理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74-176.
[5]林晓珊.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观察[J].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10 April, 2019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10期(总第414期)2019年4月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
应用价值评价
王玲①
【摘要】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治疗效果及满意率。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笔者所
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4.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有较好效果,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应用价值;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0-0093-02
近几年,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减少,导致部分心肌急性缺血。人体的心肌功能一旦受到损伤,很容易引发心力衰竭,也就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左心衰竭,这种病死亡率极高[2]。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时护理干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临床传统的护理方法来讲其效果并不理想,有学者曾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1]。为此,本文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观察循证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详情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检查结果证实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2)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出院后失去联系的患者; (2)酗酒;(3)严重语言功能障碍患者;(4)有精神病史及药物过敏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48.5±5.1)岁,其中男
①竹溪县人民医院 湖北 竹溪 442311
[3]
34例,女16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0例,大学11例,高中9例,初中9例,小学8例,小学以下为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7.8±6.5)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为10例,大学10例,高中9例,初中为8例,小学为8例,小学以下5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文化程度等自然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含日常护理,健康知识讲座等[4]。
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外,还要增加以下护理方法:(1)组建循证小组。其中成员包含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明确循证问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检查、病情变化做出合理密切监测;加强对小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循证护理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上的掌握能力,遇到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5-6]。(2)环境护理。要对患者的病房卫生特别重视,要定时进行消毒通风,时刻保持室内的环境和卫生,室内禁止吸烟,定时打扫病房内的卫生,对室内垃圾桶要及时清洁。(3)用药常识护理。对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爱心服药指导卡(包括服用的药物、用法及用量),以免出现意外;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述用药方式、不良反应等基本注意事项,并严格要求患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19-220.
[6]赵丽敏.膝关节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77-179.
[7]谢光红,高元朝.福莱尔病员加温系统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715-1716.
[8]朱玉春.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86-187.
[9]陈红剑.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10 April, 2019
究,2015,12(11):95-96.
[10]姚楚亮,陈少文,杨焱鑫,等.关节镜下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
带残端重建术后疗效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550-553.[11]周卓浩,涂英俊,沈宏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端单纯
固定与加强固定的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32):44-46.[12]孙毅,马欣楠,王昕,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与不保留
胫骨残端的Meta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1):87-93.
(收稿日期:2018-11-26)
- 9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