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分解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治理的直接依据。为了追求育人的精准性,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
2.分解课标是为了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它的核心要求就是“匹配〞,学习目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教学匹配。就是用具体可测的目标呈现课程标准,并制定评估任务以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
3.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第—个步骤是在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的根底上,分解课程标准〔水平或学段目标〕,以界定学习目标;
4.为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
新旧版本课标重在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比照:
1.新旧版本课标的比照研究,会使教师真正搞懂学科本质,看到不一样的学科风景;
2.新旧版本课标比照,找到新增、删减局部、读懂课标组的编写意图,有效落实减负提质,完成高质量育人;
3.新旧版本课标的比照,有助于读懂新教材;
4.新旧版本课标的比照与使用,有助于教师做出高质量教学设计; 5.新旧版本课标的比照与使用,有助于教师专业提升,应对考试。 分课时目标表述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宜采取“了解〞、“了解〞、“理解〞、“应用〞的话语体系来表示进阶关系。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不是先“了解〞某个素养,然后“理解〞其内涵或功能,最后学会如何“应用〞的过程。这种表述方法是一种从知到行、学以致用的进阶观;
2.学业水平包含最di水平刻画的都是学生已经形成相关素养之后,在应对各种复杂现实情境或任务时不同层次的理解、思维或实践特征。因此,表述时应采纳“分类〞、“概括〞、“阐释〞、“解释〞、“推断〞、“预测〞、“论证〞、“鉴赏〞、“评析〞、“设计〞、“创编〞等话语体系。利用这种话语,学业表现可以表述为“能够结合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基于实验证据,对科学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能运用词曲结合的一般方法,为诗词短句编创旋律〞等形式。
如何提取大概念?
1.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根本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根本要求,原则上全部大概念的提取应参照课程标准。
2.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来提取大概念。“课程性质与根本理念〞指明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其它,也要配合课程方案进行解读,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就是总体的素养目标,培养目标指出了育人的总体方向,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跨学科的大概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则给出了核心素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素养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通过核心素养可以提炼出比拟高位的学科大概念,如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是大概念。“课程目标〞则是与核心素养相配套的素养目标,素养目标一般来说更为具体,教师也可以从中提炼出大概念,如从“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言语、形象和感情之美,能观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中,可
以引申出大概念“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常常表达在言语表达、形象塑造和感情共鸣上〞等。
3.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来提取大概念。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我们统览整个年段的教材,从而梳理大概念网络,而具体给出的课程内容则有助于我们总结中观单元的大概念。课程标准好比建筑标准,是建筑必需要遵守的规定,但没有人会比照着建筑标准来建筑房子。课程标准会存在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因此,课程标准为理解大概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勾画出了整体的教学愿景,对形成大概念网络起着引导性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提取具体的大单元大概念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选择、修改、细化或整合,使大概念更合适于大单元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