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南常见地被植物

来源:小奈知识网


华南常见地被植物

1.马蹄莲

拉丁名: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Spreng. 英文名:Lily of the Nile , Calla lily 别名: 慈菇花、水芋马,:观音莲

科属: 天南星科 Araceae 马蹄莲属 Zantedeschia/

产地分布:马蹄莲原产非洲南部的河流或沼泽地中。中国分布在冀,陕,苏,川,闽,台,滇。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肥大肉质块茎,株高约 1-2.50 米。叶茎生,具长柄,叶柄一般为叶长的 2 倍,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状折叠抱茎;叶卵状箭形,全缘,鲜绿色。花梗着生叶旁,高出叶丛,肉穗花序包藏于佛焰苞内,佛焰包形大、开张呈马蹄形;肉穗花-7 个月,而且正处于用花旺季,在气候条件适合的地方可以收到种子,一般很少有成熟的果实。

冻死亡。冬季需要充足的日照,光线不足着花少,稍耐阴。夏季阳光过于强烈灼热时适当进行遮荫。喜潮湿,稍有积水也不太影响生长,但不耐干旱。喜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其休眠期随地区不同而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北方栽培,冬季宜移入温室,冬春开花,夏季因高温干旱而休眠;而在冬季不冷、夏季不干热的亚热带地区全年不休眠。

序圆柱形,鲜黄色,花序上部生雄蕊,下部生雌蕊。果实肉质,包在佛焰包内;自然花期从 11 月直到翌年 6 月,整个花期达 6 个

生长习性:原产非洲南部,常生于河流旁或沼泽地中。性喜温暖气候,不耐寒,不耐高温,生长适温为 20℃左右,0℃时根茎就会受

2.合果芋

学 名: Syngonium podophyllum

别 名: 长柄合果芋、紫梗芋、剪叶芋、丝素藤, 科属: 天南星科合果芋属

产地分布: 原产中美、南美热带雨林中。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较广。多攀缘生长在林间的树上和岩石上。

的掌状叶,中间一片叶大型,叶基裂片两侧常着生小型耳状叶片。初生叶色淡,老叶呈深绿色,且叶质加厚。佛焰苞浅绿或黄色。茎似鸡爪状深裂,深绿色。肉穗状花离,花序 外有佛焰苞包被,其内部红色或白色,外部绿色,花期秋季。

叶片较大,色浅;弱光处则叶片狭小,色浓暗。在明亮的散射光处生长良好。以遮光 50%为宜。斑叶品种在光照不足时则色斑不显著。生长适温 22~30℃,16℃以下生长缓慢。越冬温度以 10℃以上为宜。冬季有短暂的休眠。花期夏秋季。 可作篱架及边角、背景、攀墙和铺地材料。 保湿,很快就可以生根,繁殖较快。

作为垂吊装饰材料。其叶片也是插花的配叶材料。也可种于荫蔽处的墙蓠或花坛边缘观赏。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蔓性常绿草本植物。茎节具气生根,攀附他物生长。叶片呈两型性,幼叶为单叶,箭形或戟形;老叶成 5~9 裂

绿色,攀附生长,上有多数气生根。叶互生,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叶色亦变化莫测,一般来说,幼叶箭形,淡绿色,老熟叶常 3 裂

生长习性: 喜高温多湿、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 微酸性土壤。适应性强,生长健状,能适应不同光照环境。强光处茎叶略呈淡紫色,

园林用途: 主要用作室内观叶盆栽,可悬垂、吊挂及水养,又可作壁挂装饰。大盆支柱式栽培可供厅堂摆设,在温暖地区室外半阴处,

繁殖培育: 合果芋主要采用扦插法繁殖。在夏秋季进行,选取带有 2~3 片叶子的幼嫩茎段作为插穗,插入沙床或其它基质中,遮荫,

家居用途: 合果芋美丽多姿,形态多变,不仅适合盆栽,也适宜盆景制作,是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观叶植物。也用于盆栽或吊篮栽植,

3.白蝶合果芋

白蝶合果芋又名白蝴蝶,为合果芋的一个园艺品种。叶箭形,叶面大部分为黄白色,边缘具绿色斑块及条纹,甚为美丽。其起源及生态习性与合果芋相同。

最理想的摆放地点是具有明亮散射光处,有利于显示其叶片花纹。

白蝶合果芋,叶形奇特,好似纷飞蝴蝶的翅膀,叶片色彩调和,十分适合室内盆栽供人欣赏。也适合吊盆或壁挂悬垂栽植,让其枝叶自由悬垂伸展,给人以清新舒怀的感受。

4.绿萝

中文别名:黄金葛、魔鬼藤、 石柑子 拉丁学名: Epipremnum aureum

英文名称:Bunting 科属:天南星科、绿萝属

个体特征:大型常绿藤本植物。生长于热带地区常攀援生长在雨林的岩石和树干上,可长成巨大的藤本植物。绿色的叶片上有黄色的斑块。其缠绕性强,气根发达,既可让其攀附于用棕扎成的圆柱上,摆于门厅、宾馆,也可培养成悬垂状置于书房、窗台,是一种较适合室内摆放的花卉。 绿萝藤长数米,节间有气根,随生长年龄的增加,茎增粗,叶片亦越来越大。叶互生,绿色,少数叶片也会略带黄色斑驳,全缘,心形。

观赏价值:绿萝是非常优良的室内装饰植物之一,攀藤观叶花卉。萝茎细软,叶片娇秀。在家具的柜顶上高置套盆,任其蔓茎从容下垂,或在蔓茎垂吊过长后圈吊成圆环,宛如翠色浮雕。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净化了空气,又 为呆板的柜面增加了线条活泼、色彩明快的绿饰,极富生机,给居室平添融融情趣。

绿萝极耐阴,在室内向阳处即可四季摆放,在光线较暗的室内,应每半月移至光线强的环境中恢复一段时间,否则易使节间增长,叶旺盛生长期可每月浇一遍液肥。长期在室内观赏的植株,其茎干基部的叶片容易脱落,降低观赏价值,可在气温转暖的 5、6月份,结合扦插进行修剪更新,促使基部茎干萌发新芽。

时空分布:原产中美、南美的热带雨林地区。现国内各地上海、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均有人工园林居室养植。 繁殖方法:绿萝主要用扦插法繁殖

生理特征:性喜温暖、潮湿环境,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栽绿萝应选用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腐叶土,以偏酸性为好。

片变小。绿萝喜湿热的环境,越冬温度不应低于 15℃,盆土要保持湿润,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气生根的生长。

5.吊竹梅

学 名:Zebrina pendnla Schnizl 别名:吊竹兰、斑叶鸭跖草科属: 鸭跖草科吊竹梅属 产地分布:原产墨西哥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细弱,绿色,下垂,多分枝,节上生根。叶长圆形,叶面绿色杂以银白色条纹或紫色条纹,有的叶背紫红色。小花白色腋生。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稍肉质,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易生根。叶半肉质,无叶柄,叶椭圆状卵形,顶端短尖,全缘,表面紫绿色,杂以银白色条纹,叶背紫红色,叶鞘被疏毛,花数朵聚生于小枝顶端。 生长适温10-25℃,越冬温度5℃左右。喜半阴,避开烈日照射。

装饰应用:小型盆栽。生长迅速,1年可覆盖满盆,枝叶匍匐悬垂,叶色紫、绿、银色相间,光彩夺目。置于高几架、柜顶端任其自应及时摘除,以免整株植物叶片全部变绿。

繁殖方式:扦插繁殖。摘取壮茎数节插于湿沙中,成活容易。每年宜进行1次适当修剪,以保持优美的植株外形。

生长习性:喜水湿,生长期每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并给叶面喷水。冬季减少水量。生长期每月施液肥1次即可。不择土壤。

然下垂,也可吊盆欣赏。或布置于窗台上方,使其下垂,形成绿帘。庭院栽培常用来作整体布置。植株花叶有时可变成绿色叶,此时,

6.肾蕨

拉丁名:Nephnolepis Cordifoolia Presl

别名: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是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岩石缝内或附生于树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其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不耐强光。

形态特征: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 30-60 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 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 厘米、宽 3-5 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 40-80 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

分布:肾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区都 有野生分布,常见于溪边林中或

显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肾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它栽培窬容易、生长健壮,粗放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装饰效果。它株形直立丛生,复叶深裂奇特,叶色浓绿且四季常青,形态自然潇洒,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尤其用作吊盆式栽培更是别有情趣,可用来填补室内空间。在窗边和明亮的房间内可长久地栽培观赏。肾蕨的许多栽培种因其观赏性优良都得到人们认可,其中由高大肾蕨变异而来的波斯顿蕨极适于盆栽及垂吊栽培,是室内装饰极理想的材料,流行于世界各地。它叶片较大、叶色淡绿且具光泽,叶片展开后下垂,十分优雅,丰满的株形富有生气和美感。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孢子和组培繁殖

7.冷水花

学 名: Pilea cadierei 别 名: 花叶荨麻、白雪草 科属: 荨麻科冷水花属

产地分布:原产越南,多分布于热带地区。

节部膨大,幼茎白绿色,老茎淡褐色。叶对生,两枚稍不等大;叶缘有波状钝齿。叶片狭卵形或卵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基出脉 3 条,3 条主脉之间有灰白至银白色的斑纹,叶脉部分略下凹。雌雄异株;雄花序长达 4 厘米;雌花序较短而密。叶缘上部具疏钝锯齿,下部常全缘。叶面底色为绿色,有三条纵条纹主脉,叶脉部分略凹陷。主脉间杂以银白色的斑纹,条纹部分略凸;叶背绿色。

生长习性:冷水花比较耐寒,冬季室温不低于 6℃不会受冻,14℃以上开始生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怕阳光曝晒,在疏荫环境下叶色白绿分明,节间短而紧凑,叶面透亮并有光泽。在全部蔽荫的环境下常常徒长,节间变长,茅秆柔软,容易倒伏,株形松散。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弱碱,较耐水湿,不耐旱。 培。

园林用途:栽培供观赏,茎翠绿可爱,可做地被材料。耐阴,可作室内绿化材料。具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适于在新装修房间内栽繁殖培育:一般采用扦插法繁殖,也可用分株繁殖。

观赏价值:冷水花是相当时兴的小型观叶植物,由于它们适应性强,容易繁殖,比较好养,株丛小巧素雅,叶色绿白分明,纹样美伞花序,无观赏价值。花叶冷水花同样可作为室内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 15~40 厘米。叶对生,椭圆形,长 4~8 厘米。地上茎丛生,细弱、肉质,半透明,上面有棱,

丽。陈设于书房、卧室,清雅宜人。也可悬吊于窗前,绿叶垂下,妩媚可爱。 花序自叶腋间抽生,花序梗淡褐色,半透明,顶生聚

8.小蚌兰

学名:Rhoeo spathaceo cv \"Compacta\"

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园艺栽培种。叶簇生於短茎,剑形,硬挺质脆,叶面绿色,叶背紫色,唯开花不易,另有一相似品种称为蚌兰(紫背万年青),花序腋生於叶的基部,佛焰苞呈蚌壳状,淡紫色,花瓣三片,花及叶可作药用,繁殖用扦插及分株法。

9.白鹤芋

白鹤芋又名苞叶芋,为天南星科白鹤芋属植物。白鹤芋翠绿叶片,洁白佛焰苞,非常清新幽雅,是世界重要的观花 和观叶植物。

形态特征:白鹤芋为多年生草本。具短根茎。叶长椭圆状披针形,两端渐尖,叶脉明显,叶柄长,基部呈鞘状。花葶直立,高出叶丛,佛焰苞直立向上,稍卷,白色,肉穗花序圆柱状,白色。

月为 18~21℃,冬季温度不低于 14℃。温度低于10℃,植株生长受阻,叶片易受冻害。白鹤芋叶片较大,对湿度比较敏感。夏季花期缩短。白鹤芋怕强光暴晒,夏季需遮荫 60%~70%,但长期光照不足,则不易开花。以 500 勒克斯为宜。土壤以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好。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播种和组培繁殖。

栽培管理:白鹤芋的盆栽用土以腐叶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加少量过磷酸钙为宜。常用 15~19 厘米盆。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每半月施肥 1 次或用\"卉友\"20-20-20 通用肥。白鹤芋萌蘖力较强,每年换盆时,注意修根和剪除枯萎叶片。过密植株进行分株后盆栽。

病虫害防治:常见细菌性叶斑病、褐斑病和炭疽病危害叶片

用途:白鹤芋花茎挺拔秀美,清新悦目。盆栽点缀客厅、书房,十分舒泰别致。用盆栽白鹤芋列放宾馆大堂、全场前沿、车站出入口、商厦橱窗,显得高雅俊美。在南方,配置小庭园、池畔、墙角处,别具一格。其花也是极好的花篮和插花的装饰材料。

生物学特性:白鹤芋原产热带美洲。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白鹤芋的生长适温为 22~28℃,3~9 月以 24~30℃,9 月至翌年 3

高温和秋季干燥时,要多喷水,保证空气湿度在 50%以上,有利于叶片生长。高温干燥时,叶片容易卷曲,叶片变小、枯萎脱落,

10.沿阶草

别称 : 书带草、不死草、麦门冬、铁韭菜 学名 : Ophiopogon japonicus cv.

分布 : 分布中国、日本及韩国,本省产在北部及中部海拔 700~1200 公尺山区。 科属:百合科,沿阶草属

用途 : 为药用植物 花期 : 6 月至 8 月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各地园林栽培极为广泛。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须根较粗,须根顶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小块根,地下走茎细长。叶丛生,线形,先端渐尖,叶质,半球形黑色。

生长习性 :耐寒力较强,喜阴湿环境,在阳光下和干燥的环境中叶尖焦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园林用途:在南方多栽于建筑物台阶的两侧,故名沿阶草,北方常栽于通道两侧。 繁殖培育:可用分株、播种法繁殖。

缘粗糙,墨绿色,革质。花葶从叶丛中抽也,有棱,顶生总状花序较短,着花约 10 朵左右,白色至淡紫色,花期 8-9 月。种子肉

11.银边麦冬

别名: 银纹沿阶草|假银丝马尾

拉丁名: Ophiopogon jaburan Argenteivittatus 科属: 百合科沿阶草属 产地分布:原产中国和日本。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地下有横走根状茎,须根先端或中段有膨大的纺锤状块根。叶簇生,线形,长 40-50 厘米,宽 1.2厘米,叶深绿,叶缘有纵长条白边,叶中央有细白纵条纹。花白色。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耐水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生长适温,3-10月为 18-24℃,10 月至翌年 3 月为 16-18℃,冬季温度不低于 10℃。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盆栽植株保持盆土湿润,空在 50%-60%,但盆土太湿会引起块根腐烂。生长期需多见阳光,避免强光暴晒,否则叶面斑纹不明显。每月施肥 1 次。盆栽每 2 年换盆一次,清理枯叶,修短根系,切除过多块根,否则盆内块根生长过密,影响根系发育,叶片出现枯黄。冬季室温不高时,盆土 可略干些。常见有叶枯病和根腐病,红蜘蛛。

景观用途:分栽摆放居室,点缀花槽,装饰崇山石盆景,显得古朴典雅。城市广场、宾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成片布置景点,自然雅致,别具一格。室外栽培布置庭院,池畔或墙角处,也有几分幽静。

12.马缨丹

别名:五色梅、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龙船花、臭金凤、如意花、昏花、七变花、如意草、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毛神花、臭冷风、天兰草、臭草、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野眼菜、五彩花、红花刺、婆姐花

形态特征:五色梅为常绿灌木,高 1 一 2m,有时枝条生长呈藤状。茎枝呈四方形,有短柔毛, 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单叶对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粗糙有毛,揉烂 有强烈的气味,头状花序腋生于枝梢上部,每个花序 20 多朵花,花冠筒细长,顶端多五裂,状似 梅花。花冠颜色多变,黄色、橙黄色、粉红色、深红色。花期较长,在南方露地栽植几乎一年四季 有花,北京盆栽 7~8 月花量最大。果为圆球形浆果,熟时紫黑色。同属 150 种,国内引进栽培 2 种,园艺品种多个。蔓五色梅

(L·montevidensis)半藤蔓状,花色玫瑰红带青紫色。白五色梅 (cv·Nivea)花以白 色为主。黄五色梅(cv·Hybrida)花以黄色为主。

产地分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引种栽培,华南地区的荒郊野外多有大片野生分布。 生长习性:该种为热带植物,喜高温高湿,也耐干热,抗寒力差,保持气温 lOC 以上,

叶片不脱落。 忌冰雪,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耐旱顶寸水湿,对肥力要求不严。 繁殖:五色梅可采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花苗。

观赏应用:五色梅花色美丽,观花期长,绿树繁花,常年艳丽,抗尘、抗污力强,华南地区可植于公园、庭院中做花篱、花丛,也可于道路两侧、旷野形成绿化覆盖植被。盆栽可置于门前、G 堂、居室等处观赏,也可组成花坛。

13.银叶菊

学名:Senecio cineraria 英名:dusty miller 科名:菊科-矢车菊属 原产地;地中海沿岸

栽培重点:银叶菊分支性强,丛生状,叶匙形或羽壮裂叶,全株密覆白色绒毛,头状花序黄色,单办花型。幼苗成长期间可摘心以促进分枝,氮肥不宜过量,以免叶片生长过大,白色绒毛稀少,失去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银叶菊又名雪叶菊,为菊科矢车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多分枝,高度一般在 50-80 厘米,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小、黄色,花期 6-9 月,种籽 7 月开始陆续成熟。其银白色的叶片远看像一片白云,与其他色彩的纯色花卉配置栽植,效果极佳,是重要的花坛观叶植物。 繁殖:银叶菊常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银叶菊常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剪取 10 厘米左右的嫩梢,去除基部的两片叶子,在 250 倍的矢达生根营养液中浸泡 30 分钟左右,插入珍珠岩与蛭石混合的扦插池中,进行全光照喷雾,约 20 天左右形成良好根系。需注意的是,在高温高湿时扦插不易成活。通过比较发现,扦插苗长势不如籽播苗,蓬径不大,植株较矮。 园林应用:盆栽,花坛,花境。

14.龙吐珠

学 名: Clerodendrum thomsonae

别 名:麒麟吐珠、珍珠宝草、珍珠宝莲、臭牡丹藤、白花蛇舌草 科属: 马鞭草科赪桐属

产地分布原产非洲西部,现广为栽培,为盆栽攀援观花植物。喜温暖、半阴和湿润的环境。越冬温度应在 15℃以上,长期低于 10℃,可引起落叶至死亡。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种子寿命短,采后即播。龙吐珠在我国栽培的历史不长。20 世纪初在南方的广州。厦门等城市有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植物园引种作温室栽培。目前,在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已有批量生产,各地花卉市场都能见到盆栽的龙吐珠,开始进入家庭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龙吐珠,马鞭草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株高 2~5 米,茎四棱;叶对生,长圆形,长 6~10 厘米。聚伞形花序腋生;春夏开花,花甚美丽,萼白色较大、花冠上部深红色,花开时红色的花冠从白色的萼片中伸出,宛如龙吐珠,故名。柔弱的木质藤本植物,茎四棱。单叶对生,深绿色,卵状矩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浑圆,叶脉由基部三出,全缘,有短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呈疏散状,二歧分枝,花萼筒短,绿色,裂片白色,卵形,宿存,花冠筒圆柱形,柔弱,5 裂片深红色,从花萼中抻出,雄蕊及花柱很长,突出花冠外,花期春夏 。果实肉质球形,蓝色,种子较大,长椭圆形,黑色。

园林用途:龙吐珠花形奇特,开花繁茂,宜盆栽观赏,也可作花架,台阁上的垂吊盆花布置,全株可入药

繁殖培育:常用扦插、分株和播种繁殖。

病虫害防治:龙吐珠属马鞭草科,会生叶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

15.虾衣花

学名:Justicia brandegeana 科属: 爵床科麒麟吐珠属

别名:虾夷花、虾衣草、狐尾木、麒麟吐珠 产地:原产墨西哥;我国多在温室中栽培。

分布习性:原产墨西哥,现各地均有栽培。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在温室栽培。最低温度需要在 5~10℃。喜阳光也较耐阴,忌暴晒,喜湿润。常年开花不断。

科属形态:常绿亚灌木,高 1~2m,全体具毛。茎圆形,细弱,多分枝,嫩茎节基红紫色。叶卵形,顶端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穗状花序顶生,长 6~9cm,下垂,具棕色、红色、黄绿色、黄色的宿存苞片。花白色,伸向苞片外,花分上下二唇形,上唇全缘或稍裂,下唇浅裂,上有 3 行紫斑花纹。

特征:茎圆形,基部多分枝,有短粗毛。叶长 2.5-6 厘米,全缘,两面有短毛。穗状花序

下垂,具鲜艳、棕红色宿存的大苞片;小苞片卵状披针形;5 个花萼裂片,有微毛;花冠白色,伸出苞片之外,外有短毛,唇形,上唇全缘或稍裂,下唇浅裂,有 3 行紫斑;2 雄蕊。穗状花序顶生,黄色苞片,重叠成串,似龙虾、狐尾,且常年开花,适宜盆栽,也可作花坛布置。虾衣花喜温暖、湿润环境,最低温度 5℃ 至 10℃,喜光忌暴晒,有一定的耐阴能力。

园林用途:是衣花红色苞片重叠成串下倾,花序长约 10cm,似龙虾、狐尾,十分有趣。它常年开花,适宜盆栽,放在室内高架上观赏,也可作花坛布置。

繁殖培育:以扦插为主,全年均可进行。一般在春季或 6 月间盛花期过后进行,剪当年生充实枝条,每段 3 节作插穗,插后遮阴、保湿,在 25℃气温下 20℃左右生根,生根后应上盆,随之摘心,促进多分枝,春季扦插者,秋季就可以开花。

16.爆竹红

学名:Russelia equisetiformis Schltdl. & Cham.

别 名:花丁子、红长花、一串红、吉祥草、爆竹红、珊瑚株、喷泉欉、新娘花、炮竹红 原产地:墨西哥

生活型态:多年生宿根草本,树干及枝条的描述 常绿小灌木,枝条多分枝,枝体柔软而先端悬垂;成枝丛生状,容易倒伏呈匍匐状。叶於小枝上常退化成鳞片状,所见成绿色成簇者为绿色细茎;叶 4~5 枚轮生或对生,甚小,长约 1~1.5cm,椭圆状披针形,下部有浅裂。花序及花被的描述 花顶生,长筒状花冠,鲜红色,成熟细茎均能开花,总状或穗状花序,成串如炮竹,姿态轻盈,曼妙可爱。 生性强健,日照不足会造成开花不良;花期极长。 用途描述:适合花坛、花台、高地栽培或大型盆栽。生性强健,适合庭园陡峭之坡地、档土墙上部美化、吊盆、直立盆甕等栽培,茎枝悬垂甚美观,平坦地易倒伏。 繁 殖:扦插,枝条落地极易生根,故分植极易成活。

17.海边月见草

学名: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 科属:柳叶菜科,月见草属。 别名:海滨月见草;

生境:海滩沙土,藤本。原产于美洲、大洋洲。现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香港、海南的海滨沿岸沙滩。

已为野化的外来入侵物种,开黄色花,可用于园林绿化海岸固沙。

18.马鞍藤

拉丁名:Ipomoea pes-caprae (L.) R. Br.subsp. brasiliensis (L.) Oostst. 科别: 旋花科

俗名: 厚藤、鲎藤 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

介绍: 无毛匍匐藤本;茎在节处长根。叶革质,马鞍形,长 3-9cm,全缘,先端凹、截形至深裂,基部截形或略心形。花冠漏斗形,长3-6.5cm,粉红至紫罗兰色。果卵状椭圆形,长约 1.2cm。滨海地区之砂岸较为多见。

19.常春藤

拉丁名:CaulisHederaeSinensis 英文名:Ivy

别名:土鼓藤、钻天风、三角风、爬墙虎、散骨风、枫荷梨藤。

科名: 五加科 常春藤属拉丁名:Hedera helix

植物形态:常绿攀援藤本。茎枝有气生根,幼枝被鳞片状柔毛。叶互生,2 裂,革质,具长柄;营养枝上的叶三角状卵形或近戟形,长 5~10cm,宽 3~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 3 浅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表,长 5~12cm,宽 1~8cm,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伞形花序单生或 2~7 个顶生;花小,黄白色或绿白色,花 5 数;子房下位,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圆球形,浆果状,黄色或红色。花期 5~8 月,果期 9~11 月。附于阔叶林中树干上或沟谷阴湿的岩壁上。产于陕西、甘肃及黄河流域以南至华南和西南。

园林用途: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

20.络石

学名: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 英文名:China Starjasmine,Confederate-Jasmine 别名:石龙藤,万(卐)字花,万字茉莉 科属:夹竹桃科( Apocynaceae),络石属。

形态特征:常绿藤本,长有气生根,常攀缘在树木、岩石墙垣上生长;初夏 5 月开白色花,花冠高脚碟状,5 裂,裂片偏斜呈螺旋形排列,略似“卐”字,芳香。常见栽培的还有花叶络石,叶上有白色或乳黄斑点,并带有红晕;小叶络石,叶小狭披针形。枝蔓长 2 米至 10 米,有乳汁。老枝光滑,节部常发生气生根,幼枝上有茸毛。单叶对生,椭圆形至阔披针形,长 2.5 厘米至 6 厘米,先端尖,革质,叶面光滑,叶背有毛,叶柄很短。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总梗,有花 9 朵至 15 朵,花萼极小,筒状,花瓣 5 枚,白色,呈片状螺旋形排列,有芳香,花期 6 月至 7 月。果筒状双生,果期 8 月至 12 月,种子上生有长毛。

分布与生境:络石在我国黄河以南各省都有分布,喜半阴湿润的环境,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

栽培繁殖:盆栽除采用一般方法外,还可利用其自身的特性作悬吊或攀缘栽植。 产地及习性:络石原产于我国华北以南各地,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园林中栽培较为普遍。性喜温暖、湿润、疏荫环境,怕北方狂风烈日。具有一定的耐寒力,在华北南部可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栽培表现较好。络石是夹竹桃科、络石属的常绿攀缘藤本植物。4 月至 5 月为盛花期,几乎全株一片白,以后不断有花开,直到 11 月,长达半年之久,故有“不是茉莉,胜似茉莉”的评价。 用途:络石在园林中多作地被,或盆栽观赏,为芳香花卉。

21.姜花

英名:Hedychium coronarium 学名:Hedychium gardnerianum

别名:蝴蝶姜、穗花山奈、蝴蝶花、香雪花、夜寒苏、姜兰花、姜黄 科属: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姜花生态习性:姜花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安居,举凡塘边、湖畔、涌头就最适宜栽种姜花了。

形态特征:姜花,多年生草木,花期 5-11 月,株高 1至 2 公尺,地下茎块状横生而具芳香,形若姜。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 40~50 公分,宽 7~12 公分,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具长毛,没有叶柄、叶脉平行。 花序顶生,密穗状,有大型的苞片保护,每 1 花序通常

会绽开 10~15 朵花,花色计有白、黄、红与橙色等色。果为 3 瓣裂的蒴果,种子红棕色,其上有红色假种皮,果实椭圆。

用途:适宜在公园花台、绿化带、草坪、假山及水池旁边种植。有条件的家庭在自己的宅院种上一丛,既可赏花,又可闻香,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根茎还可药用,有温中散寒、止痛消食之功效。

22.旱伞草

学名: Cyperus alternifolius

别名: 水棕竹,伞草,风车草 莎草科莎草属

旱伞草有伞草、风车草、水竹等别名,为莎草科莎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其茎杆挺直细长的叶状总苞片簇生于茎杆,呈辐射状,姿态潇洒飘逸,不乏绿竹之风韵,因此很受人们欢迎,常供盆栽观赏或作插花切叶。

此草原产西印度群岛等地,性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半阴,甚耐寒,华东地区露地稍加保护可以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稍粘的土质为宜。

旱伞草盆栽时,用一般园土加少量基肥即可。生长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或直接栽入不漏水的盆,保持盆中有5厘米左右深的水,可免去天天浇水的麻烦。生长旺季,每月施肥1-2次。为控制高度,5月份可浇灌1次400ppm 的多效唑,能有效地控制其生长过高。此草对光线适应范围较宽,全日照或半阴处都可良好生长,但夏季放半阴处对其生长更有利,可保持叶片嫩绿不老。

根据旱伞草水陆都可生长的特性,如用一长方形不漏水的花盆,配置高低不同数丛伞花,留出水面,点缀几块玩石,可构成一幅自然的水景,但见疏影 横斜,景致宜人,别有情趣 。

旱伞草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也可播种。扦插于6-7月进行,选开花前的健枝最易生根。取茎顶梢3-5厘米,并将轮生的叶短剪一半,以减少水分蒸发,然后扦于砂或蛭石,使叶片贴在基质上,浇透水,以后保持基质湿润,20天就能生根。分株全年都可进行,但以3月中下旬翻盆时进行最宜。4月播种,也容易萌发成苗。

23.纸莎草

英文名:Bulrush 或 Paper reed 别名:纸草、埃及莎草、埃及纸草

科属:莎草科、莎草属 是非洲原产的一种多年生草药.

分布:纸莎草的分布遍及在沼泽、浅水湖和溪畔等非洲的潮湿部分,但在尼罗河三角洲已逐渐变得稀少。在较深的水中,纸莎草是构成植被的主要植物(被称为sudd)。现今它的野生分布存在于刚果、马达加斯加岛、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西西里岛。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秆直立丛生,三棱形,不分枝。叶退化成鞘状,棕色,包裹茎秆基部。总苞叶状,顶生,带状披针形。花小,淡紫色,花期 6~7 月。瘦果三角形。其栽培品种有:细叶伞草(C.a.'Gracilis'),植株较矮小,高 30~45 厘米。花叶伞草(C.a.'Variegatus'),叶片具白色纵条纹,有时全为白色。

生长习性:纸莎草生长在热带至亚热带的环境中,不论是潮湿的森林或干燥的沙漠,只要全年均温在 20 到 30°C 且土壤 pH 值在 6.0-8.5 就可以生长。纸莎草的花在暮夏盛开,并且倾向于在全日照到半阴凉的环境开花。像许多典型的热带植物一样,纸莎草对霜很敏感。

景观用途:沼泽水生植物,茎叶殊雅,摇曳生姿,为插花高级叶材,可盆栽或庭园潮湿

24.鸢尾

拉丁名:Iris tectorum Maxim

别名:紫蝴蝶、蓝蝴蝶、乌鸢、扁竹花 科属: 鸢尾科 Iridaceae 鸢尾属 Iris

原产地和主要分布:原产于中国中部及日本。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原、西南和华东一带,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具体不祥。天然鸢尾科植物的分布地点主要是在北非、西班牙、葡萄牙、高加索地区、黎巴嫩和以色列等。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高约 30-50 公分。根状茎匍匐多节,粗而节间短,浅黄色。叶为渐尖状剑形,宽 2-4 公分,长 30-45 公分,质薄,淡绿色,呈二纵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叠。春至初夏开花,总状花序 1-2 枝,每枝有花 2-3 朵;花蝶形,花冠蓝紫色或紫白色,径约 10 公分,外 3 枚较大,圆形下垂;内 3 枚较小,倒圆形;外列花被有深紫斑点,中央面有一行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花期 4~6 月,果期 6~8 月;雄蕊 3 枚,与外轮花被对生;花柱 3 歧,扁平如花瓣状,覆盖着雄蕊。花出叶丛,有蓝、紫、黄、白、淡红等色,花型大而美丽。蒴果长椭圆形,有 6 稜。变种有白花鸢尾,花白色,外花被片基部有浅黄色斑纹。

生长习性:耐寒性较强,按习性可分为(1)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2)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3)生于浅水中;(4)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

繁殖和栽培:多采用分株、播种法。

病虫害及其防治:主要病害有(1)锈病,发病初期可用 25%的粉锈宁 400 倍液防治;(2)软腐病,可用 1:1:100 的波尔多液防治。虫害有蚀夜蛾,可用 90%敌百虫 1200 倍液灌根防治。

主要应用: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是庭园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也是优美的盆花、切花和花坛用花。其花色丰富,花型奇特,是花坛及庭院绿化的良好材料,也可用作地被植物,有些种类为优良的鲜切花材料。国外有用此花作成香水的习俗。

25.千屈菜

学名:Lythrum salicaria Linn.

英文名:Spiked Loosestrlfe,Purple Lythrum,purple loosestrife 科名:千屈菜科 Lythraceae

科属及别名: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因其叶呈柳树叶状,又称水柳、水枝柳和水枝锦。 形态特征:千屈菜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株高 40~120 厘米。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叶全缘,无柄。地下根状粗状,木质化。地上茎直立,4 棱。长穗状花序顶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于叶状苞腋中,花玫瑰红或蓝紫色,花期 6~10 月。 同属植物约 27 种,常见栽培的有光千屈菜,原产日本和朝鲜。全株光滑,茎细长,花紫红色。大花桃红千屈菜花穗大,桃红色。毛叶千屈菜花穗大,全株被绒毛覆盖。 产地和生长习性 千屈菜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因此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 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现各地广泛栽培。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浅水中栽培长势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繁殖方法:千屈菜可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分株为主。、 用途:千屈菜多用于水边丛植和水池遍植,也做水生花卉园花境背景。还可盆栽摆放庭院中观赏。

26.水仙

拉丁语:Narcissus

科: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别名:凌波仙子、玉玲珑、金盏银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

形态特征: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的鳞茎肥大似洋葱,卵形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二列状着生。花葶中空,扁筒状,通常每球有花葶数支,多者可达 10 余支,每葶数支,至 10 余朵,组成伞房花序。

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温

暖、湿润地区,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最为有名。

水仙是草本花卉,又名金盏银台、玉玲珑、雅蒜等,原产于我国浙江福建一带,现已

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

水仙花朵秀丽,叶片青翠,花香扑鼻,清秀典雅,已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内和花

园里陈设的花卉之一。

27.荷花

拉丁语学名:Nelumbo nucifera, Nelumbiumspeciosum , Nymphaea nelumbo

英文名称:Lotus flower ,blue lotus, Indian lotus,sacred lotus, bean of India, sacred water-lily 中文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芙蓉、六月春、水芸、红蕖、水华、溪客、碧环、玉环、鞭蓉、鞭蕖、水旦等。

科属分类:莲科莲属

产地分布:荷花原产于南部亚洲广大地带,从越南到阿富汗都有,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而台湾地区则是在 100 年前才由日本引进,目前在台南白河镇、嘉义一带,培植面积已近 350 公顷,规模之广大,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观光地区之一。亚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还有野莲,但大多数的莲都是人工种植,以作为风景点缀和食用,例如在中国荷花被作为经济作物种植。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 6 月~9 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 9 月~10 月。 荷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叶挺出水面。 在伸出水面几厘米的花茎上长着花朵。荷花一般长到50 厘米高,横向扩展到 3 米。荷叶最大可达直径 60 厘米。引人人注目的莲花最大直径可达 20 厘米。

园林应用:荷花,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既可广植湖泊,蔚为壮观,又能盆栽瓶插,别有情趣;自古以来,就是宫廷苑囿和私家庭园的珍贵水生花卉,在今天的现代风景园林中,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更加广泛。

28.睡莲

别名 :子午莲、水芹花

拉丁学名 :Nymphaea tetragona . 英文名称 :Pygmy Waterlily

科属: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睡莲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状茎粗短。叶丛生,具细长叶柄,浮于水面,低质或近革质,近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 6-11 厘米,全缘,无毛,上面浓绿,幼叶有褐色斑纹,下面暗紫色。花单生于细长的花柄顶端,多白色,漂浮于水,直径 3-6 厘米。萼片 4 枚,宽披针形或窄卵形。聚合果球形,内含多数椭圆形黑色小坚果。长江流域花期为 5 月中旬至 9 月,果期 7-10 月。花单生,萼片宿存,花瓣通常白色,雄蕊多数,雌蕊的柱头具 6~8 个辐射状裂片。浆果球形,为宿存的萼片包裹。种子黑色。 因其花色艳丽,花姿楚楚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冰肌 脱俗的少女,而被人们赞誉为“水中女神”。 习性特征:睡莲喜强光,通风良好,在岸边有树萌的池塘,虽能开花,但生长较弱。对土质要求不严,pH 值 6-8,均生长正常,但喜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生长季节池水深度以不超过 80 厘米为宜。3~4 月萌发长叶,5~8 月陆续开花,每朵花开 2~5 天,日间开放,晚间闭合。花后结实。10~11 月茎叶枯萎。翌年春季又重新萌发。

生长季节池水深度以不超过 80 厘米为宜。在长江流域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萌发,4月下旬或 5 月上旬孕蕾,6-8 月为盛花期,10-11 月为黄叶期,11 月后进入休眠期。

生于池沼、湖泊中,一些公园的水池中常有栽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