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金融服务业板块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投资银行(券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以商业银行为重中之重。不论是对于机构投资还是个人来说,把握银行股也就把握了整个股市的脉动,可以获得至少和市场同步的回报。
一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1是信贷业务,2是中间业务。前者形成的收入被称为是
利息收入,后者称为非利息收入。
信贷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银行发放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吸收存款支
付的利息所形成的差额盈利,即利差。此外还包括投资债券和同业存放获得的利息收入,后者占利息总收入比例一般低于30%。在中国,目前信贷业务贡献的收入仍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支柱,占重收入的90%以上。
所谓的中间业务是,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络和客户资源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和非贷款累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清算和结算业务,信用卡和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托管业务、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目前所贡献的非利息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但中间业务低风险高
获利的特性使其成为银行提升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重点关注的指标和因素:
1贷款增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业绩增长主要是由贷款增长驱动。显然,在安全范围内,贷款增速较快的银行更具有吸引力。相对于贷款的年度数据,每个季度的贷款的同比或环比变化更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贷款增速不是越快越好,银行需要在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平衡,贷款过快增长会相应地带来更多的坏账风险,迫使银行提高拨备而相应冲减利润,最总可能得不偿失,一旦爆发恶性的坏账风险,会严重侵蚀银行的利润。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国内银行贷款的年度和季度同比增速在20%~30%之间相对合理安全,若无其他的合理解释,长时间地高于或低于这个增长率区间就要考虑风险。
2贷存比,指银行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又称为存贷比。通常情况下贷存比为50%,即至少有50%的存款转化为贷款,这是商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低于50%就有可能发生亏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存比越高,表明银行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越强。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普遍在70%左右,较欧美成熟银行的90%还有较大的差距。影响贷存比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对贷存比的上限管理(以后会逐步放开)、国家针对贷款增速的宏观经济调控、存款由于利率变动或居民投靠投资理财二增减(比如,居民更多的存款投入股市,提升银行的贷存比)。
3利差=贷款加权平均利息率-存款加权平均利息率,这是决定银行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的核心指标,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利差扩大将带来更多的利润。影响利差的因素除了国家法定的存贷款利率外,还需关注银行具体的存贷款期限结构,由于长期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要高于短期及活期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因此,如果发现某家银行的长期贷款占总贷款额的比例在上升,或期限长的定期存款的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在下降,都会推升银行利差的扩大,反之则下降。
4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资本金/银行加权资产总额,就是确保银行安全营运首要考核的指标,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旦遇到挤兑或者巨额不良的贷款收不回来这样的恶性风险,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自有的资金来应对偿债压力或弥补损失。显然,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看风险能力越强。目前中国按照“巴塞尔协议”标准,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大于等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要大于等于4%,对于美达到标准的银行,将会对其贷款进行限制。资本充足率越高于法定标准,表明该银行的贷款及业绩增长的潜在空间就越大,分红能力也越强。虽然上市银行的年度资本充足率基本上能达标,但是季度资本充足率可能因为短期的贷款增速过快等因素暂时低于法定标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银行会把资本充足率拉到法定的标准上,所以,投资者还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季度披露的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来对银行未来业绩和股价作出准确判断。
5不良贷款和拨备覆盖率,就是估计不良贷款当中的比率,并依据成为坏账风险的高低计提准备金,即拨备。所谓拨备覆盖率,就是拨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银行营业的安全性就越强。由于各家银行的计提标准不同,因此不同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改善还是恶化了。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计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所以银行有时候会改变计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制造出不良贷款率和计提拨备出现不正常的下降现象,导致利润虚假增长。
6贷款的行业和地域的分布,例如,国家若加大对房地产的宏观经济调控导致房价走软,则过多依赖房地产开发信贷和购房信贷的银行就存在业绩风险,投资者就要规避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银行板块的宏观因素:
一利率,央行调升或者调降基准存贷款利率,即加息或减息,对银行的业绩构成直接的影响。以加息为例,对银行业绩构成负面的影响。
二汇率,当本币汇率出现升值时,银行的资产价值和股票价值就会提升。本币的升值还会带来地产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改善银行房地产的贷款质量,降低拨备能压力,从而对银行业绩增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三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向央行多缴存准备金,银行可用贷款和投资生息资产规模就会下降,虽然央行也会支付存款准备金的利息,但准备金的利率远低于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通常只有发放贷款利率的五分之一。对于小幅上调,银行可以通过对某些资产重新配置来消除其对业绩的影响。但如果连续上调,银行的业绩受阻难于避免。
四经济过热。央行和其他的政府部门会动用各种手段,包括货币和汇率手段。
五利率市场化,目前中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实施了下限管理,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六税率,银行法定的所得税随企业所得税调整,下降到25%,但对银行征收的5%的营业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