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一、 全册教学要点(综合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训练)
1. 综合能力:能观察自然与环境的形、色、声、光之变化,喜欢动手接触多种艺术
媒材,初步认识自我,体会亲情,有多感官感受和自我表现变化之美的兴趣。 2. 活动能力:侧重探索美化自身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能力。(想象、创作、表演、展示)。
3. 思维训练:观察好奇、亲情自爱、审美兴趣、大胆想象。
二、 全册教学要求:
1. 课堂准备、课堂引入、课堂发展、课后延伸。
2. 收集与剪新信息、寻找与发现新材料、思考与设计新形象、尝试与创造新技法。
3. 要求学生在学完一课学后,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动手做、评一评、我学会了什么?等感觉和感受。
三、 全册教学安排:
1. 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课:漫游飞行世界、(一课时)海底世界多奇妙(一课时)
2. 二单元:点线色,你我他:五彩的泡泡(一课时)七彩虹(一课时)快乐的小鸟(一课时)昆虫王国(一课时)大鱼和小鱼(一课时)小动物和妈妈(一课时)。
3. 第三单元:奇怪的形状:奇特的海螺(一课时)美丽的海星(一课时)神奇的大海怪(一课时)。
4. 第四单元:迷人的色彩: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涂色游戏(一课时)我在天上飞(一课时)。
- 1 -
5. 五单元:材料的幻想:漂亮的花纹(一课时)手套袜子的妙用(一课时)有趣的鞋(一课时)丑小鸭与白天鹅(一课时)会伸缩的动物(一课时)我们的动物乐园(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1. 要以学生的趣味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组织作为切入点,优化教材的组织方法,建成以学习活动过程和学生成长体验为主线的新体系。
2. 突出“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创新教育理念,体现“内容综合化、教学活动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的系列性。 3. 开发和使用图象、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立体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4. 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第一课:漫游飞行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飞行有和初步的了解。
2.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 了解梦中美丽情景,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飞行的梦想。 三.教学难点:
描绘出与众不同的美丽梦景中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学生活动 效果 - 2 -
引入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让学生欣赏“飞行”的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3、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找出艺术家创造了哪些会飞的形象?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1. 2. 3. 4. 观看课件。 逐一了解飞行器。 体会梦中的情景。 分组讨论?你想画出什么样的梦中的情景。 初步了解飞行世界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梦中的情景。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各种飞行器的画面。 2.对飞行器进行了解。 3.道入新课 4.问题: ⑴你知道鸟为什么会飞? ⑵你知道的飞行器有哪些? ⑶你作过哪些会飞的梦?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学生创作 1. 展示学生作业。 2. 了解学生的思路。 3. 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1. 别人美丽的梦中的情景给了你什么启示? 2. 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 自由创作。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梦景,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评价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了审美,并用完整的语言述说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海底世界多奇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海洋有和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画出你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海洋生物的摸样。 三.教学难点:
描绘出与众不同的美丽海洋生物的摸样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效果 - 3 -
引入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让学生欣赏海洋的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3、说出并画出海洋生物的摸样的画。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找出海洋生物的摸样创造了哪些奇妙的形象?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海洋世界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海洋世界情景。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各种海洋生物画面。 1.观看课件。 2.对海洋生物进行了解。 2.逐一了解海洋生物的3.导入新课(蓝蓝的大海多奇妙,特点。 潜入海底,寻找美丽的画面吧。 3.画出你想像中海洋生4.问题: 物的模样。 ⑴你知道多少种海洋生物吗? 4.分组讨论?你想画出⑵你能说出几种海洋生物的特点? 什么样的海底世界的情⑶你知道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吗。 景。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海洋世界的见解给了你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海洋世界,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了审美,并用完整的语言述说
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五彩的泡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色彩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通过吹泡泡,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泡泡在光线下呈现出五光十色,观察色彩。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效果 - 4 -
引入 1、教师让几个学生在灯光下吹泡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初步了解光泡,全班仔细观察。 根据美丽的画面的联系和色彩给我2、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了哪些奇妙的形象? 们留下什么出自己的感受。 2、讨论问题。 印象。 3、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1. 继续做游戏——吹泡泡。 1.观观看件。 1.让学生自2. 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2.逐一了解基本色彩。 己总结光和3. 导入新课(五彩的泡泡飘呀飘,3.画出你想像中的五彩色彩情景。 我们快乐地跳呀跳)。 缤纷泡泡世界。 2.可以用任4.问题: 4.分组讨论?你跟同学何形式进行⑴你知道吗泡泡在光线下呈现出美们怎样完成五彩泡泡的描绘。 丽的色彩? 接力画。 ⑵你能说出它们有多少种色彩?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光和色的关系。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展示自己最2.了解学生的思路。 五彩缤纷泡泡世界见解美五彩缤纷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给了你什么启示。 泡泡世界,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了解自己的3.自由创作。 真实想法。 小结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互助精神,培
养了集体观念。
第四课:七彩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对色彩初步的了解。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通过画彩虹,使学生产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重点:
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 5 -
引入 1. 教师讲雨过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2. 让学生回答(彩虹) 3. 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色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4. 继续欣赏课件——七彩虹。 5. 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6. 导入新课(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架起了通天桥)。 4.问题: ⑴你知道吗彩虹在阳光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 ⑵你能说出它们有多少种色彩?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光和色的关系。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观观看件。 2.逐一了解基本色彩。 3.画出你想像中的七彩虹的世界。 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成七彩虹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光和色彩情景。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七彩虹世界见解给了你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七彩虹世界,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了审美,知道了色彩的基本知
识,学会了并知道了七彩虹的七种色。
第五课:快乐的小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爱护小鸟。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小鸟形态和漂亮的花纹。 3.通过画小鸟,培养学生关爱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画出一群快乐的小鸟。 三.教学难点:
小鸟的不同形态和漂亮的花纹。 四.教学过程:
- 6 -
项目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初步了解可爱的小鸟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 教师让学生谈过些什么鸟介绍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它们可爱之处(形状,色彩)。 2、讨论问题。 2. 欣赏课件。 3、回答问题。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快乐小鸟。 1.观看课件。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2.逐一了解小鸟基本形3.导入新课(小鸟在蓝天上飞呀飞,状和特征色彩。 在树丛中唱呀唱,多么快乐)。 3.画出你想像中的快乐4.问题: 的小鸟 ⑴说一说:小鸟有什么不同的形状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和花纹。 成快乐的小鸟的美丽画。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快乐的小鸟的画面的见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1.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快乐的小鸟。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快乐的小鸟的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了爱护小鸟,保护大自然,从
我做起的精神。
第六课:昆虫王国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知道昆虫的世界。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昆虫的形态和大致对称的花纹二.教学
重点:
画出一组不同形态的昆虫。 三.教学难点:
昆虫的不同形态和漂亮的花纹。 四.教学过程:
- 7 -
项目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初步了解可爱的昆虫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3. 教师让学生谈什么是昆虫并介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绍它们可爱之处(形状,色彩)。 2、讨论问题。 4. 欣赏课件。 3、回答问题。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昆虫王国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小小昆虫天上飞,草里钻、树上爬……真有趣)。 4.问题: ⑴你说一说:你熟悉的昆虫有什么特点?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观看课件。 2.逐一了解昆虫基本形状和特征色彩。 3.昆虫身手有天然保护色,花纹大致对称。 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成一组的昆虫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群可爱的昆虫。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的昆虫的画面的见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昆虫的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在快乐中进行绘画。
第七课:大鱼和小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知道各种形状的鱼的世界。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鱼的形态和特征。
二.教学重点:
画出两种不同形态的鱼。 三.教学难点:
鱼的花纹装饰和怎样构图。 四.教学过程:
- 8 -
项目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初步了解可爱的鱼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5. 教师让学生谈什么是鱼并介绍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它们形状和特征(色彩图形)。 2、讨论问题。 6. 欣赏课件。 3、回答问题。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大鱼和小鱼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漂亮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多么快乐)。 4.问题: ⑴你说一说:你见过哪些形状、花纹不同的鱼?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和不同的花纹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观看课件。 2.逐一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色彩。 3.鱼身手有天然图形和花纹。 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成一组的鱼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群可爱的鱼。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的鱼的画面的见解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鱼的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和构图,并用线条进行装饰。
第八课:小动物和妈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亲切和母爱。
二.教学重点:
画出动物的外形和亲密关系。 三.教学难点:
动物的特征和构图。 四.教学过程:
- 9 -
项目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初步了解可爱的动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7. 教师让学生谈什么是动物并介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绍它们形状和特征(色彩图形)。 2、讨论问题。 8. 欣赏课件。 3、回答问题。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小动物和妈妈 1.观看课件。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小动物的妈妈小心地不哺育、保护孩子,小动物们可开心了)。 4.问题: ⑴讲故事: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和不同的花纹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2.逐一了解动物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色彩。 3.动物身上有天然图形和花纹。 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成一幅动物妈妈爱护小宝宝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幅动物妈妈爱护小宝宝。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动物妈妈爱护小宝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宝的画面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动物妈妈爱护小宝宝的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和构图,并用线条进行装饰。
第九课:奇特的海螺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知道了海螺的外形和花纹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画出海螺的外形和花纹。 三.教学难点:
海螺的特征和构图。 四.教学过程:
- 10 -
项目 引入 教师活动 9. 教师让学生谈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并介绍它们形状和特征(色彩图形)。 10. 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可爱的和海螺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奇特的海螺 1.观看课件。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2.逐一了解海螺的基本3.导入新课(小海螺背着美丽的小形状和特征色彩。 房子,在大海边散步)。 3.海螺身上有天然图形4. 问题: 和花纹。 ⑴讲故事:。小海螺背着美丽的小房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子,在大海边散步,看到了什么? 成一幅可爱的小海螺的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美丽画。 点色彩和不同的花纹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的小海螺画面的见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幅小海螺美丽的画。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小海螺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和构图,并用黑白线条进行
装饰,还可以用涂色彩的方法。
第十课:美丽的海星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知道了海星的外形和花纹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画出海星的外形和花纹。 三.教学难点:
海星的特征和构图。
- 11 -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可爱的和海星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1. 教师让学生谈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并介绍它们形状和特征(色彩图形)。 12. 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美丽的海星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是天上的星星掉到海里了吗?不,是小海星在比美泥?)。 5. 问题: ⑴讲故事:是天上的星星掉到海里了吗?不,是小海星在比美泥?看到了什么?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和不同的花纹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观看课件。 2.逐一了解海星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色彩。 3.海星身上有天然图形和花纹。 4.分组讨论?你怎样完成一幅可爱的小海星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幅小海星美丽的画。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的小海星画面的见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小海星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和构图,并用黑白线条进行
装饰,还可以用涂色彩的方法。
第十一课: 神奇的大海怪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上,使学生了知道了海怪的外形和花纹有哪些特点。
- 12 -
二.教学重点:
画出海怪的外形和花纹。 三.教学难点:
海怪的特征和构图。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用想象力知道海底里的海怪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教师让学生谈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并介绍它们形状和特征(色彩图形)。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 继续欣赏课件——神奇的海怪 1.观看课件。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传说中大海深处生活着大海怪,你听过它们的故事吗?)。 4.问题: ⑴讲故事:很久久以前,在大海深处生活着大海怪……。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和不同的花纹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2.逐一了解海怪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色彩。 3.海怪身上有天然图形和花纹。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想象力完成一幅的海怪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幅海怪美丽的画。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的小海星画面的见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小海星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和构图,并用黑白线条进行
装饰,还可以用涂色彩的方法。
第十二课: 动物的花衣裳
- 13 -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动物了的外形和身上花纹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画出动物的外形和花纹。 三.教学难点:
动物的特征和构图。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和知道动物身上的花纹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教师让学生谈一谈动物身上有什么?并介绍它们形状和特征(色彩图形)。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4.在动物的花衣裳中,你看到了什么花纹、色彩?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这些小动物的花衣裳都不见了,快来帮它们找一找)。 4.问题: ⑴讲故事:很久久以前,在森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动物,有一天动物身上的花衣裳突然不见了,小动物们非常着急,请同学帮找一找……。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和不同的花纹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他们的特点和形态。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动物的花衣裳 1.观看课件。 2.逐一了解动物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色彩。 3.动物身上有天然图形和花纹。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完成一幅的动物穿着美丽的花衣裳的美丽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幅动物美丽的画。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可爱的动物画面的见解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小动物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观察动物的外形和特征,并知道了动
- 14 -
物身体的颜色常与环境相仿,是为了保护自己。
第十三课: 涂色游戏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了知道了什么是色彩。
二.教学重点:
什么是暖色和冷色。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涂法和构图。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效果 初步了解色彩知道了色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幅色彩美丽的画。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描绘。 1.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色彩和图形。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欣赏课件。 2、讨论问题。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3、回答问题。 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2. 继续欣赏课件——涂色游戏 1.观看课件。 3.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2.逐一了解图形的基本3.导入新课(随意地画,随意地涂,形状和七彩。 涂出七彩的乐园)。 3.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4.问题: 画一幅彩色的画。 ⑴讲故事:一位乡蝽村的大姐姐看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着一座座山,觉得像一条条鱼。回想象力完成一幅的色彩家后,她就画出了这图画……。 的美丽画。 ⑵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色彩和不同的图形吗? ⑶老师简单的介绍的图形特点和色彩。 5.教师讲解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色彩画面的见解给了你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 15 -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色彩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展示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了用不用的线条和形状画一幅彩色的画
和构图,并学会色彩涂色。
第十四课: 我在天上飞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纸飞机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用线条和色彩的涂法和装饰。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纸飞机的做法知道了纸飞机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教师让学生谈一谈,纸飞机的做法。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4. 继续欣赏课件——我在天上飞 1.观看课件。 1.让学生自5.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2.逐一了解纸飞机的基己总结出美3.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本形状和色彩。 丽的纸飞机。 我在这天上飞呀飞。)。 3.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 2.可以用任4.问题: 高、飞得远?谁的降落伞何形式进行(1)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落的平稳? 制作。 特点色彩和不同的图形吗?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2)老师简单的介绍的图形特点和方法完成纸飞机,并添上色彩。 美丽的色彩。 5.教师讲解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色彩纸飞机的见解给了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 16 -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纸飞机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展示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制作纸飞机,并用不同的线条和彩色的
涂上图案。
第十五课: 漂亮的花纹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绘画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花纹连续排列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用印和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连续排列的花纹的做法知道了连续排列的花纹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你在那里见过这种连续排列的花纹?(同学举手回答)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6. 继续欣赏课件——漂亮的花纹 1.观看课件。 1.让学生自7.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2.逐一了解连续排列的己总结出美3.导入新课(巧巧手,能做出连续花纹的基本形状和色彩。 丽的连续排排列的漂亮花纹)。 3.说一说,在我们身边还列的花纹。 4.问题: 能发现哪些 连续排列的2.可以用任(1)通过看课件,你能说出它们的花纹? 何形式进行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他们的特点吗?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制作。 (2)老师简单的介绍的花纹特点和方法完成连续排列的花制作方法。 纹,并和大家一起并成一5.教师讲解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块美丽的大地痰。。 6.作业要求。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色连续排列的花纹的见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连续排列的花纹画面,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小结
评价作业 - 17 -
展示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不的方法同制作二方连续,提高了学
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十六课: 手套袜子的妙用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怎样利用手套和袜子变成有趣的小动物。 三.教学难点:
手套和袜子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引入 效果 初步了解手套和袜子制作方法,这些有趣的小动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美丽的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制作。 2.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东西制作成的?(同学举手回答)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8. 继续欣赏课件——手套袜子的1.观看课件。 妙用 9.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看,手套袜子边成了有趣小动物)。 4.问题: (1)通过看课件,你能说出它们的有什么特点和制作方法吗? (2)老师简单的介绍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制作方法。 5.教师讲解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2.逐一了解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的基本方法。 3.说一说,在我们身边还能发现哪些 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方法完成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并知道怎样搭配颜色。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的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手套袜子做成小动物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评价作业 - 18 -
展示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手套和袜子制作各种不同的有趣的
小动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十七课: 有趣的鞋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鞋子。 三.教学难点:
制作方法和别人不同的鞋子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鞋既是生活用品,有是工艺品,并通过欣赏鞋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鞋既是生活用品,有是工艺品。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制作。 1.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你在见过那些很特别的鞋?它们的款式是什么样子,是用什么材料作成的?(同学举手回答)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有趣的鞋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鞋既是生活用品,有是工艺品)。 4.问题: (1)通过看课件,你能说出它们的有什么特点和他们有趣的地方? (2)老师简单的介绍的鞋特点和制作方法。 5.教师讲解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1.观看课件。 2.逐一了解写的基本形状色彩和用什么材料制作。 3.说一说,在我们身边还能发现哪些 有趣的鞋子。 4.分组讨论?你用方法和材料完成鞋的制作,并和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完成别具一格很特别的鞋。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2.了解学生的思路。 鞋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评价作业 - 19 -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特色的鞋子。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展示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不的方法同制作二方连续,提高了学
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十八课:丑小鸭与白天鹅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用迭纸、绘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丑小鸭和白天鹅。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引入 效果 初步了解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让学生自己总结丑小鸭和白天鹅制作和进行装饰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制作。 3.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吗?(同学举手回答)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丑小鸭和白天1.观看课件。 鹅。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讲故事:(有一天,鸭妈妈孵出了一群小鸭。咦,还有一个大蛋没孵出来……) 4.问题: (1)通过看课件,让学生继续把故事讲完? (2)老师简单的介绍的丑小鸭和白天鹅制作方法。 5.教师讲解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2.逐一了解连丑小鸭和白天鹅的制作方法。 3.说一说,你怎样把丑小鸭和白天鹅制作和进行装饰。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方法完成丑小鸭和白天鹅制作和进行装饰。 5.我能用手工作品表演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丑2.了解学生的思路。 小鸭和白天鹅制作和进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行装饰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 20 -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丑小鸭和白天鹅制作和进行装饰的作品。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小结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材料的制作很有特色的有装饰
的丑小鸭和白天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十九课: 会伸缩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怎样折纸才会伸缩,怎样才能突出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动物的伸缩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引入 效果 初步了解伸缩的动物的特点并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4.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你在那里见过这种可以伸缩的动物?(同学举手回答)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10. 继续欣赏课件——会伸缩的动1.观看课件。 物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纸做的动物会伸缩,真好玩)。 4.问题: (1)通过看课件,你能说出它们的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他们的特点吗? (2)老师简单的介绍的伸缩的动物特点和制作方法。 5.教师讲解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2.逐一了解伸缩的动物的基本形状和色彩。 3.说一说,在我们身边还能发现哪些能伸缩的动物? 4.分组讨论?你怎样用方法完成伸缩的动物的制作和装饰。 5.制作一和会伸缩动物,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 1.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美丽的伸缩的动物。 2.可以用任何形式进行制作。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伸2.了解学生的思路。 缩的动物的见解给了你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 21 -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伸缩的动物制作作品。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小结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会伸缩的动物,并进
行装饰,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二十课:我们的动物乐园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制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动物的形状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动物的色彩的装饰。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引入 学生活动 1、欣赏课本中的插图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效果 初步了解种野生动物的特征并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5.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你知道多少种野生动物?有哪些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同学举手回答)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1.继续欣赏课件——我们的动物乐1.观看课件。 园 2.欣赏课本上的插图。 3.导入新课(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学会和野生动物和平相处)。 4.问题: (1)通过看课件,你能说出几种野生动物的名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2)老师简单的介绍的野生动物特点和头饰制作方法。 5.教师讲解动物头饰制作中的一些技巧 6.作业要求。
- 22 - 1.让学生自2.逐一了解野生动物头己总结出美饰的基本形状和色彩。 丽的野生动2. 说一说,在那里见过物的头饰的动物头饰 特点和色彩。 3. 分组讨论?你怎样用2.可以用任方法完成野生的动物何形式进行的头饰制作和装饰。 制作。 5.制作一个野生动物头饰,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 学生创作 1.展示学生作业。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的2.了解学生的思路。 野生动物头饰的见解给3.巡视学生创作,给予有助的建议。 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创作思路。 3.自由创作。 展示自己最美的可爱的最美丽的的野生动物头饰制作作品。 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语言描述。 小结 评价作业 展示作业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方法来制作野生动
物头饰,并进行装饰,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三年级全国教材
(第六册)美术教案
教学计划
一、 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
1. 重点:加强和培养了学生以造型思维活动为主,启迪、诱发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和物的观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真、善、美的评价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难点:以“活”的特色为主题,突破以往成人化,专业化的师徒式的传授方法,内容更富于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可学性。 3. 关键: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的,努力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了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的原则;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二、 全册教学要求:
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意循进和趣味性,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 23 -
三、 全册教学安排: 欣赏课:共4课 绘画课:10课。 工艺制作课:11课。 选择课:4课。
第一课、封面画和小朋友的画(美术欣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美术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美术作品的表方法及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欣赏中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近一步了解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特点。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理解感受能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效果 第一节 引入 1.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们有谁见过《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你们细心看一看这作品都画了哪些内容?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千里江山图》 初步了解我2、讨论问题。 国北宋画家3、回答问题。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教师归纳,并介绍王希孟生平简1.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1.让学生自介: 王希孟生是北宋画家。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擅画山水,《千里江山图》长卷是他传下来的唯一作品,大约这图作品完成一、二年后这青年画
- 24 -
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游泳的感受。 3.说一说,你游泳时见过的场面。 4.分组讨论。 己总结你游泳时见过的场面。 2.总结一下三幅小朋友家就死去了。 2.赏折:(千里江山图)。 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幅长卷中对绵延的山势、高峰峻岭……。 3.向学生简介什么是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用矿质颜料等。 4.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 《冬泳》、《游泳比赛》《为好朋友画像》。 欣赏三幅小朋友的画后有什么感想? 4.提问:有谁见过冬天游泳场面? 有谁会游泳或参加过游泳比赛? 的画是用形式进绘画的。 学生创作 1.展示欣赏作品的特点。 2. 了解学生的思路。 3.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欣赏后对我国古代美术和小朋友的画有了一定了解。 学生活动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语言描述。 小结 教师小结: 第二节: 教师活动 讲授新课 1. 本课欣赏五幅小朋友的画 2.〈水乡〉、〈拾橄榄〉、〈架揽〉、〈大街真热闹〉 3.教师题问:水乡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见过或品过橄榄?你们在体育课或业余时间踢过毽子吗?你们在繁华的街市上,走过过街桥吗?当你走过街桥时看到的是什么场面? 效果 1. 欣赏后有什么感想? 1.让学生自2. 分组讨论? 己总结你哪些地方见过的场面。 2.总结一下三幅小朋友的画是用形式进绘画的。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通过欣赏对小朋友的画有了一定了解。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布置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用具。 学生创作 1.展示欣赏作品的特点。 4. 了解学生的思路。 5.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小结 本课欣赏了五幅中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小画家精心创作的的他们能够深入细致的观察周围事物和生活,并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工具表现,希望同学们虚心向他们学习,争取创作出同他们一样好的美术作品。 课后记:通过欣赏同学懂得了对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的理解
- 25 -
和了解。
第二课、节日的餐桌
一.教学目标:
1. 在观察的基上,儿童学会表现人们在餐桌相聚的欢乐气氛。注意编写人物的神态与动作。
2. 通过表现节日 餐桌—菜肴的造型、色彩设计,使儿童了解一些我国烹艺术的常识。学习创作画的勾线、着色方法。 二.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节日时餐桌前的人物及神态、菜肴的形、色。
三.教学难点:
人物的透视关系,通过观察实际人物及教师在黑板上的演示来解决。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第一节 引入 1.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过节时你们一家人在那里聚餐,是怎样的场面,你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学生发言。 2、讨论问题。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节日盛餐时的欢乐场面。并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解题,强调着节课重1.欣赏菜肴的照片后有1.让学生自讲授新课 1. 板书课题:点是表现节日的餐桌,人物可以是表现的重点。但也可以一个人物不画,就好象是课本的农民画一样。但不管表现哪一方面的内容,都要画餐桌上的菜肴。 2.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节日的餐桌与平时的餐桌有什么不同?吃饭的人表情与动作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3. 教师重点启发学生对菜肴的表现,继而引起对中国食品的介绍,介绍它们在色、形上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创作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强调着一点。
- 26 -
什么感想? 2.谈一谈全家在一起聚餐时的情景,特别是的菜肴的感受。 3.说一说,你见过的场面。 4.分组讨论。 己总结在聚餐时大家在一起时的哪种亲切欢乐时见过的场面。 2.介绍你用什么方法来绘画一下大家在一起时的哪种亲切欢乐会餐的场面。 4. 教师根据学生所谈。有重点地用文字记在黑板上。 学生创作 1.展示欣赏作品的特点。分析作品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用最美的最的独特的构思。 2. 了解学生的思路。 3.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欣赏后对我国的食品有了一定了解。 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小结 教师小结:评价作业 语言描述。 学生活动 效果 第二节: 教师活动 选一些1. 欣赏后有什么感想? 1.让学生自讲授新课 1. 从上节课的学生作业中,具有独特构思的作业,介绍给同学。 2. 重点介绍勾线色法。 3.学生作画? 2. 分组讨论? 己总结你哪些地方见过的场面。 2.总结一下自己用什么形式进绘画的。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布置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用具。 学生创作 1.展示欣赏作品的特点。 4. 了解学生的思路。 5.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小结 本课学生都能在作品中有一定的创通过欣赏对小朋友的画新,但有个别的同学有临摹的现象,有了一定了解。 希望改正。 课后记:通过欣赏同学在作品中有一定的创新,但有个别的同学有临摹的
现象,希望改正。
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 在完成染纸工艺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形式美的艺术享受,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
彩的原色简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色彩的搭配——以一种颜色为主,恰当地搭配其他颜色。 三.教学难点:
水分的控制——蘸颜色水的时间、控制水分的方法及空白的处理。
- 27 -
四.教学过程:
项目: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初步了解染纸方法和想一想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复习圆和间色,请让学生回答: 1、欣赏《教师范作》 2.欣赏课件。 2、讨论问题。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什么是原色,有哪几出自己的感受。 种。 什么是间色,有哪几 种? 间 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请学生表演一下调色方法。 3、回答问题。 品,告诉学生,不用画,不用制作也能出现美丽的画面,这些美丽的画是染出来的。 2. 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1).解释染纸的定义:用升宣纸等有计划、有目的地浸润各种颜色使之自然形成各种美丽的纹样。 (2).演示染纸方法:折纸、井字格、米字格、卷折、对角折。还可以揉纸团、奸猾形等。 (3).染纸:色彩搭配、利用三种原色,以一种原色为主,经相互渗化出现间色。 (4).掌握控制水分很重要 指压法:蘸颜色多、速度慢、渗透面积大。:蘸颜色少、速度快、渗透面积小。 (5).揭法:揭开后放在毛毡上晾干。 按老师的方法演示一下。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演示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讲授新课 1. 先给学生看几幅美丽的染纸 作1.请几个学生到黑板前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染纸的过程的体会。 2.总结一下在染纸的过程中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6. 了解学生的思路。 7.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语言描述。 小结 教师小结:评价作业 第四课、原色与间色
一.教学目标:
学习原色和间色,培养学生认识色彩世界的兴趣。
- 28 -
二.教学重点:
认识原色和间色。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色彩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1. 原色和间色,请让学生回答: 1、欣赏《教师范作》 引入 2. 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2、讨论问题。 什么是原色,有哪几种。 什么是间色,有哪几种? 间 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请学生表演一下调色方法。 3、回答问题。 1.请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按老师的方法演示一下。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演示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效果 初步了解原色和间色调配方法和想一想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3. 板书课题:原色和间色 (1).展示表现自然风光与人物不服饰的图片。 (2)通过教师讲述与分析,能够认识自然风光的景色优美,人物服饰的绚丽多彩。其中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正确的使用颜色,就要学习色彩知识。 (3).板书:三原色、三间色 展示挂图 (4).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 (5).原色与间色,.原色与原色,间色与间色之间的混合可以形成众多的颜色。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的过程的体会。 2.总结一下在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的过程中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8. 了解学生的思路。 9.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语言描述。 小结 教师小结:评价作业 课后记:这节课是色彩知识课。在对最基本的色彩知识的了解的过程中,
学会了用色和调色的最基本的要求。知道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
- 29 -
是三间色。
第五课、夏天的树和秋天的树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夏天树和秋天的树的观察回忆与绘画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物象的固有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想了解物象的色彩,就要到生活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增强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
2. 学习色彩表现方法,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样成观察、比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将观察感受的主体颜色。找准,排出色谱。画出夏天和秋天的树本质不同的色彩。
形象与色彩描绘要灵活生动。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 第一节 引入 3. 复习色彩知识,提问什么是暖色?有那些颜色偏暖?什么是冷色?有哪些颜色偏冷? 4. 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前边将色卡排成冷暖色谱,请学生区别柠檬黄与哪个偏暖哪个偏冷,然后分别放在冷暖色谱的最前面。 3、回答问题。 按老师的方法演示一下。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演示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初步了解冷暖色调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夏天的树和秋天的树 1.请几个学生到黑板前1.让学生自讲授新课 4. 板书课题:(1).展示夏天的树和秋天的树图片。 (2)通过教师讲述与分析,能够认识物象都有自己本身的颜色,我们叫它固有色,橘子是橘黄色的,梨字是黄色……。固有色是不是固定不变的泥?不是比如说树叶的元首随着季节而变化的。春天是绿色给人偏暖,到夏天是深绿色给人偏冷,秋变成黄色或红色是暖色。 (3).贴范画,将色谱贴在范画旁。夏天树从亮到暗:柠檬黄、绿、浅蓝、深蓝、黑。秋天的树,从亮到暗。中黄、桔黄、朱红、深红、深褐色、黑色。
- 30 -
己总结在什么是暖色?什么是冷色的过程的体会。 2.总结一下在什么是暖色?什么是冷的过程中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10. 了解学生的思路。 11.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语言描述。 效果。 把色谱排列好。 教师小结:评价作业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小结 1. 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学生活动。 二节 情。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教师活动 2. 再贴出不同季节树的颜色的图片,照片,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 3. 拿出作业,检查色谱排列得合适不合适画树的颜色。 小结 评价作业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懂得了色彩的变化。什么是冷色,什么是暖色并学会
排列色谱。
第六课、植树
一.教学目标:
1. 向学生进行绿化祖国,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设思想教育。 2. 根据自己经历过的植树活该,画一幅植树的创作画。
二.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在创作中能有较高的“立意”独特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画出不同动态的植树同学。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效果 第一节 引入 1.课堂提问: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教师讲解植树的意义。 2.欣赏课件。 3.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的植树节) 3、回答问题。请同学谈谈自己经历过的植树活动。 初步了解植树节的意义和植树画面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 31 -
讲授新课 5. 板书课题:植树 (1).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着一天,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居民、儿童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绿化祖国的有益活动。 (2)通过教师讲述与分析,(人物的动态的画法) (3).构图 1.请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按老师的方法演示一下。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演示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植树节的意义。 2.总结一下在画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语言描述。 效果。 把这幅植树画,画面要充分体现出在植树活动的场面,人动态多种多样。 语言描述。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12. 了解学生的思路。 13.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学生活动。 二节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教师活动 情。 2.提出本课的主要任务:涂色。 3.基本要求仍然是勾线平涂色彩。 4.教师可叫同学回忆以前提出过的有关要求,叫几个同学总结一下上次作业的经验与教训。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课后记:通过学习,懂得了植树是造福人类,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
第七课、一蓝水果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布贴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感受自然,粗犷的形式美。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布贴画的形式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布材料的粘贴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布贴画的形式特点并感受自然、粗犷形式美感。勇敢使有范画、启发观察、分析进行解决。 三.教学难点:
布贴画的制作。通过讲解、示范进行解决。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 第一节
- 32 -
引入 1. 复习色彩知识。 2. 提问你们见过布贴画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 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布贴画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1.请几个学生回答?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4. 进行设计:把自己的布料拿出来,比较一下能拼粘出哪些水果。 5.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6. 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初步了解布贴画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一蓝水果 (1).教师分析布贴画表现的内容及形式特点。(引发学生认识布贴画的形式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2)设问: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3).利用布的文理和色彩粘贴出一蓝水果。蓝自是厚而色重并带纹理的布料,桌布适合用浅色大格后一点的材料,水果可用簿布料而颜色深浅、花色要进行搭配。用不同材料、质地、颜色的布料进行粘贴造型,表现的作品更别具风格,富有简洁、概括、粗犷的魅力。 3.制作方法: (1)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2)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布贴画的特点?和体会制作过程。 2.总结一下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用布拼贴一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布帖画的表现特点是什么? 小结: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表现形象的方法,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3.分析上节课作业 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粘贴完。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粘贴出一幅布贴一蓝水果。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 33 - 蓝水果,颜色鲜艳美丽,画面清新。底色可有变化。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布贴画,使同学懂得了会用布的质地、颜色、质感拼贴
出一蓝水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和粗犷的形式美感。
第八课、瓶花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前课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点:
瓶花的造型和布料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 画面构图。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学生活动 效果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布贴画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布贴画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布贴画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瓶花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教师分析布贴画表现的内容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及形式特点。(引发学生认识布贴画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的形式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法和想法? (2)设问: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3.分组讨论。 容。 4.进行设计:把自己的布(3).利用布的文理和色彩粘贴出料拿出来,比较一下能拼一蓝水果。瓶是厚而色重并带纹理粘出哪些瓶花。 的布料,桌布适合用浅色大格后一5.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点的材料,花可用簿布料而颜色深料滩在桌面上,根据颜浅、花色要进行搭配。用不同材料、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质地、颜色的布料进行粘贴造型,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表现的作品更别具风格,富有简洁、现什么形象。 概括、粗犷的魅力。 6. 画草稿:将所根据材3.制作方法: 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1)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画作业纸上。 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 34 -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布贴画的特点?和体会制作过程。 2.总结一下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现什么形象。 (2)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用布拼贴瓶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布帖画的表现特点是什么? 小结: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表现形象的方法,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3.分析上节课作业 4.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粘贴完。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粘贴出一幅布贴瓶花。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花,颜色鲜艳美丽,画面清新。底色可有变化。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布贴画,使同学懂得了会用布的质地、颜色、质感拼贴
出瓶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和粗犷的形式美感。
第九课、布贴人物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布贴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敬长爱幼的思想教育,并感受简洁、概括、粗犷的形式美。
2.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布贴人像的工艺技法知识。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布料的粘贴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4. 进一步了解布贴画的工艺技法知识,并感受简洁、概括、粗犷的形式美。 通过使用范画、启发观察、分析进行解决。 三.教学难点:
布贴人像的制作。通过讲解、示范进行解决。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 第一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布贴人像的工艺知识,并根据表现的人像特点, - 35 - 第一节 引入 感受布贴画形式美。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布贴画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进行草稿设计及选择布料。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布贴画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布贴画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让学生自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瓶花 (1).教师分析布贴画表现的内容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己总结在什 及形式特点。(引发学生认识布贴画的形式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2)设问: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3).利用布的文理和色彩粘贴出布贴人像。根据要表现的人的皮肤、头发颜色、衣服的色彩及图案来确定。并且也可以进行夸张。用不同材料、质地、颜色的布料进行粘贴造型,表现的作品更别具风格,富有简洁、概括、粗犷的魅力。 3.制作方法: (1)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2)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4.进行设计:把自己的布料拿出来,比较一下能拼粘出哪些瓶花。 5.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6. 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么是布贴画的特点?和体会制作过程。 2.总结一下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用布拼贴瓶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布帖画的表现特点是什么? 小结: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表现形象的方法,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3.分析上节课作业 4.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粘贴完。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粘贴出一幅布贴瓶花。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花,颜色鲜艳美丽,画面清新。底色可有变化。 - 36 -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布贴画,使同学懂得了会用布的质地、颜色、质感拼贴
出瓶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和粗犷的形式美感。
第十课、布贴风景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布贴风景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锦绣江山的教育,同时培养学进一步认识布贴画的形式美。
2.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布贴画的工艺技巧知识。 3. 提高学生对布料的粘贴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布贴风景画的工艺技知识,感受简洁、概括、粗犷的形式美感。通过观察范画、分析范画解决。 三.教学难点:
布贴风景画的制作。通过分析、示范进行解决。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布贴画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 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 布贴画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都是造型艺术,但是布贴画是用布剪贴的工艺制作作品,所以具有一种简洁、概括、材料的美感。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布贴画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到是用布贴画的手法表现的。着些作品运用了不同的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料,表现了空间、层次和不同的景物。 初步了解布贴画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布贴风景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教师分析布贴画表现的内容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及形式特点。(引发学生认识布贴画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的形式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法和想法? (2)设问: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3.分组讨论。 容。 4.进行设计:把自己的布(3).是用布贴方法去表现人像。 料拿出来,比较一下哪些 3.制作方法: 布能拼粘出哪用贴树、房(1)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屋、山等进行对比,用适- 37 -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布贴画的特点?和体会制作过程。 2.总结一下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有
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2)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3)在画面定出天地线。画主景、加背景。 (4)选布料:根据画面所表现的景物选择布料的颜色、质地、如地们面可选择一快绿色花布,树干可选择带格纹的厚而粗的布料,远山可选择薄而有粗格纹的深色布料等。 合所表现人皮肤的薄型布料和风景的布料。 5.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布料滩在桌面上,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6. 画草稿:将所根据材料,要表现的形象,大致画作业纸上。 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用布贴风景,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布帖画的表现特点是什么? 小结: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表现形象的方法,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3.分析上节课作业 4. 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粘贴完。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粘贴出一幅布风景。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颜色鲜艳美丽,画面清新。底色可有变化。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布贴画,使同学懂得了会用布的质地、颜色、质感拼贴
出瓶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和粗犷的形式美感。
第十一课、用蔬果做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用蔬果做的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是学生初步学习用蔬果造型的设计知识及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 38 -
二.教学重点:
学习蔬果动物的设计知识,并激发美感。通过观察示范作品并分析解决。 三.教学难点:
蔬果动物制作方法,通过示范解决。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用蔬果作动物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 蔬果作动物与一般制作有什么不同? 小结:一般是以蔬菜、水果的本来形状进行构思设计,有的再适当采用切、割、挖、刻、 插等手法。 2. (1).教师分析蔬果作动物表现的内容及形式特点。(引发学生认识蔬果作动物的造型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3.制作方法: 构思:根据自己准备的蔬果设计制作的形象。如:猪的形象为例。准备一个苹果、一根胡萝卜。 (2)将苹果左右两侧分别切下相同两片苹果,再将胡萝卜选择大小合适的一切下。并用小刀刻出猪的眼睛。 (3)在胡萝卜断面上竹签,并将胡萝卜较一面用竹签与苹果插上。 (4)再用竹签将切下的两片苹果插接、固定在苹果切面的上端,并在苹果下面插上四根竹棍,注意竹棍要向左右两侧倾斜,以使小猪身体平衡。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蔬果作动物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到是用蔬果作动物的手法表现的。着些作品运用了不同的蔬菜和水果等做出别具一格的、生动活波的蔬果作动物。 初步了解蔬果作动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 板书课题:用蔬果做的小动物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让学生自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己总结在什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么是布贴画法和想法? 的特点?和3.分组讨论。 体会制作过3. 进行设计:把自己的程。 蔬菜和水果拿出来,2.总结一下比较一下哪些布能做在制作和设动物。 计过程中有4. 5.构思:把自己带的什不对或不蔬菜和水果在桌面明白的地方,上,根据颜色、质地、及时请教教大小进行构思、设计,师。 既哪快材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6.设计和制作。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
- 39 -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的见解。 2.谈一谈你的想法。 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巧用材料、造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用蔬果做的小动物的造型表现特点是什么? 小结:运用切、割、挖、刻、 插等方法制作蔬果小动物。 3.分析上节课作业 4.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在这节课继续制作。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型简洁、生动3.作业要求:运用愿型,的动物形象。 加以修改,制作成动物造型。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用蔬果做的小动物,使同学懂得了用巧用材料、制作出
造型简洁、生动的动物形象。
第十二课、一群奔跑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作,使学生掌握动物奔派时的动作,学会一种动物扩展为一群动物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根据自己的爱好,画一群奔跑的动物,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
把一个动物扩展为一群动物,都有哪些方法?介绍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动物奔跑时的姿态与结构的关系。教师要在黑板上讲解分析四肢的动态。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项目: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一群奔跑的动物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画动物画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告诉学生奔跑的动物是一非常简单的画法,很容易掌握。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一群奔跑的动物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一群奔跑的动物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 40 - 讲授新课 1. 板书课题:一群奔跑的动物 2. (1).教师分析一群奔跑的动物画表现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3.绘画方法: (1)讲解动物奔跑时的姿态与结构。 (2)出示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或绘画作品。 (3)讲解一些动奔跑时的共同特点。 (4)先画出一个奔跑的动物,画在比较厚的纸上,用剪刀剪下来。再一个一个的去印描着画,就是一群奔跑的动物了。 1.请几个学生回答?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3.分组讨论。 4.进行绘画:用自己的方法绘画。, 1.让学生自己总结动物在奔跑时的特点和体会绘画过程。 2.总结一下在绘画和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画一群奔跑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一群奔跑的动物的特点和共同性。 3. 介绍涂色的方法和要求。 ① 可先涂背景。 ② 涂动物的颜色。 ③ 注意动物身上的颜色的变化。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根据动物在奔跑时的共同特点画出一幅一群奔跑的动物的画,要有创作特点。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的动物的画,要有创作性和色彩要鲜艳。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画动物,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十三课、小小储蓄盒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制作储蓄培养学生不乱花零钱,从小懂得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教育学生珍惜母亲、父亲的劳动把钱用在该花的地方。
2. 了解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盒子的基本方法。
3. 通过美化装饰纸盒,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 41 -
二.教学重点:
掌握美化纸盒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动物造型设计的完美,适度及塑料瓶体的新颖和充满情趣的构思。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效果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储蓄盒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 储蓄盒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都是造型艺术,但是储蓄盒是用纸制作的工艺制作作品,所以具有一种简洁、概括、材料的美感。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小小储蓄盒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储蓄盒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到是用储蓄盒的手法表现的。着些作品运用了不同的颜色的纸、不同质地的纸料,表现了空间、立体和不同的造型储蓄盒。 初步了解储蓄盒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教师分析布储蓄盒制作方法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特点。(引发学生认识储蓄盒的造型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法和想法? (2)设问:这些储蓄盒制作方法。 3.分组讨论。 3.制作方法: 4.进行设计和制作: (1)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各种盒子5.构思:把自己带来的各放在桌面上,根据颜色、外形、大种大小各自放在桌面上,小进行构思、设计,哪个盒子适合根据颜色、质地、大小进表现什么形象。 行构思、设计,既哪快材(2)色彩包装:将所根据色纸材料,料适合表现什么形象。 要表现的形象,在盒子进行包装。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储蓄盒的特点?和体会制作过程。 2.总结一下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用旧纸盒和教师活动 情。 2.复习旧知识。设问:储蓄盒制作的表现特点是什么? 小结:运用不同颜色、质地的盒子
- 42 -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各种色纸制3.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颜作出一个有色、质地的盒子制作出一特色的有动表现形象的方法,给人以简洁、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3.分析上节课作业 5. 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制作完。 个储蓄盒。给人以简洁、物造型鲜艳概括、粗犷形式美感。 美丽,储蓄 盒。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制作储蓄盒,使同学懂得了从小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
环境,通过学生制作,陶冶了情操,强调了美的教育。
第十四课、我的家庭
一.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
怎样去表现家庭那种温馨、幸福的家庭场面。
三.教学难点: 怎样去构图。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学生活动 效果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上节课的制作作品——(储蓄盒) 2.提问你们家里有几口人吗?有谁请说出来。(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这几幅画的内容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是表现几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情况,如:捏扁食和让我的家更美丽。都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和温馨的幸福。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到是利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的家庭的和睦和温馨的幸福。 初步了解这些作品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我的家庭 (1).教师分析一家人在一起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家庭认识和人物特点和造型并激发学习兴趣)
- 43 - 1.请几个学生回答? 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绘画的特点?和体(2)设问:怎样表现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情况。 3.绘画步骤: ①构图:凭记忆构思画面,以家庭的人为主,爸爸妈妈和你们在家里在干什么?构图要饱满,人物要生动。 ②家庭的摆设。 ③着色 3.分组讨论。 4.进行绘画 5.构思:把自己的想法和用什么形式表现自己温暖的家。 会创作过程。 2.总结一下在绘画和创作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情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画一幅表现教师活动 况。 2.学生继续绘画。 3.着色 4.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制作完。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画一幅表现自己温暖家庭的画。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自己温暖家庭的画。要求人物要生动色彩要鲜艳。 语言描述。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课后记:通过绘画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爸爸和妈妈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品
德,陶冶了情操,强调了美的教育。
第十五课、劳动的动态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息线描写生,用流畅的线条描绘人物劳动时的动态。 2.初步了解人物的写生画的特点 3.注意人物的比例。
二.教学重点: 人物的比例
三.教学难点:
怎样表现人物动态。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学生活动 效果 - 44 - 第一节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在劳动时是怎样的动作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线条些生画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写生是学习绘画基础技 能的重要方法,要求真实、准确表现对象。要画好些生画,重要的方法是细致观察,深入理解,抓住特征,准确表现。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教师的范画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 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写生是学习绘画基础技 能的重要方法,要求真实、准确表现对象。要画好些生画,重要的方法是细致观察,深入理解,抓住特征,准确表现。 初步了线条些生画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 板书课题:劳动的动态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教师讲述写生画的特点方法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特点。(引发学生对写生画感受并激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发学习兴趣) 法和想法? (2)设问:线条写生画方法。 3.分组讨论。 3.绘画方法:写生步骤: 4.怎样观察写生画特点: (1).确定构图,抓住人物的外形,5.抓住人物的特点和比人物劳动时的动态。 例,用线条进行写生。 (2)用线条进行写生。 (3)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怎样表现人的动态。 (4)人物的比例。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1.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线条写生画的特点。 2.怎样观察人物在劳动时的动态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1.教师简单小结一下上节课作业1.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效果: 二节 问。 会用线条画教师活动 情。 2. 复习旧知识。设问: 3. 线条写生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写生是学习绘画基础技 能的重要方法,要求真实、准确表现对象。要画好些生画,重要的方法是细致观察,深入理解,抓住特征,准确表现。 2.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一至两幅劳3.作业要求:画一至两幅动动态速写。 劳动动态速写。 - 45 - 4.分析上节课作业 5.本课要求把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制作完。 小结 评价作业和作业展示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绘画,使同学学会了怎样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表现能力。
第十六课、深背景浅背景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如何处理背景与主体关系,使学生明白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关系,解决好背景的整体感与具体内容的描写这一矛盾。
二.教学重点:
主体与背景黑白对比关系。通过讲课与观察实物解决。 三.教学难点:
背景的整体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 效果 引入 1.复习色彩知识。 2.提问你们见过黑背景和浅背景的画吗?(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 黑背景和浅背景的画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通过讲解如何处理背景与主体关系,使学生明白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关系,解决好背景的整体感与具体内容的描写这一矛盾。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将一将、你看过黑背景和浅背景的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到是用黑背景和浅背景的的手法表现的。着些作品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整个画面的效果就不一样,背景是整个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了解黑背景和浅背景的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深背景和浅背景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教师分析范画和方法特点。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引发学生对深背景和浅背景初步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法和想法? - 46 - 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深背景和浅背景的
(2)设问:深背景和浅背景画是怎样画得。 3.绘画方法: (1)教师拿出一份白色的教具,让学生观察白色教具在白和黑两张卡纸上的不同效果,哪个看得清?哪个看不清?然后再叫学生观察黑教具与背景的关系。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给以简单的总结。 3.分组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议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有关背景与主体关系的实例: 5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衣服为例,教师如穿白衣服,叫学生观察在黑板前和白墙前的不同效果。 6.叫学生举些生活中的实例。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3.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特点?。 2.总结一下在绘画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2.了解学生的思路。 4.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5. 提出作画要求 ① 主体和背景,黑白对比清楚 ② 背景有整体感但又有具体描绘。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小结 教师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课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在绘画中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懂得了画中的背景是怎样除了。
第十七课、两个谈话的人
一.教学目标:
教学生用橡皮泥、纸粘土、黄泥等材料,通过揉、捏、搓、粘抹等方法制作两个谈话的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雕塑的一般手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雕塑形体的能力及事物的概和夸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法。 2. 掌握概括表现人物动态。 三.教学难点:
造型生动,作品富于美感。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项目: 学生活动 效果 - 47 -
引入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2.教师请两个学生表演谈话并讲解动态特征。 (请几个同学来回答)。 3.欣赏课件。 4.让学生欣赏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5. 教师示范制作并介在颈、上肢、腰部找动态。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两个谈话的人 1、欣赏《教师范作》 2、讨论问题。 请学生到同学讲一讲、你看过的两个学生表演谈话并讲解动态特征的后有什么感想?感受请说出来。 3、回答问题。 4.用雕塑的的的手法表现出两个学生表演谈话并讲解动态特征 初步了两个学生表演谈话并讲解动态特征的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1.请几个学生回答? (1).教师分析雕塑制作和方法特2.请几个学生发言,通过点。(引发学生对雕塑制作方法有初他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看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法和想法? (2)设问:雕塑制作方法是怎样制3.分组讨论。 作得。 4.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议 3.介绍材料及雕塑技法: 论学生在生活两个学生(1)橡皮泥是一种油性雕塑材料,表演谈话并讲解动态特有多种色彩,可直接塑造彩色人物、征的实例: 动物,但随季节变化,夏天变软, 冬天变硬,作品不宜长期保管。 ⑵纸粘土是一种新型雕塑材料,由陶、瓷土及纸浆、防腐剂、甘油等成分组成,可随意附在纸、木、玻璃、金属上;在已干的作品上,可以再附上一层粘土,可随意着上水彩,水粉或油画颜料,干透的作品还可以用刀雕刻,作品易于保管。 ⑶黄泥是天然材料,使用前需花费不少时间加工,且城市中不易找到,但省钱,作品易于保存干后还可烧制。 揉:反复用力翻压材料,如同和面一样。 搓:用手指挤压材料,使其变成所需要的形状。 粘:把两块材料连接一起。 抹:用手指将塑造好形体的表面处理光滑。 2.了解学生的思路。 3.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4.提出制作要求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在动态处理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3.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4. 对完成基本动态的学1.让学生自己总结在什么是雕塑制作特点?。 2.总结一下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不对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创作 1.展示优秀作品。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欣赏后的感受。 - 48 -
上求新。 生,教师提出进一步深入刻划的建议。 鼓励有创新的作业。 语言描述。 小结 教师小结: 课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在制作中懂得了什么是雕塑。学会了观察事年个
并用各种材料制作人物的各种动态。
- 4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