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目 录

1. 2.

地基处理范围

吹填及挤密桩材料选择

3.吹填施工方法 3.1场地吹填风段 3.2吹填方法 3.3吹填施工机具 4.

振冲挤密砂桩

4.1简介

4。2振冲挤密砂桩施工质量要求 4.2。1孔隙比

4.2。2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 4。2.3处理深度 4.2.4试验 4.2.5质量控制

4。3振冲挤密砂桩施工方法 4。3。1施工分区 4.3.2孔位布置及间距 4。3。3施工机具 4。3.4具体施工方法说明 5.载荷试验 1.

地基处理范围

厂区建筑场地的现地面标高为5.0~2。5m之间,设计地面标高为12.5m,根据东莞市建筑设计院勘测队提供的岩土工程堪测报告,现场地广泛分布较厚的松散土层,为提高场地的地基载力及减少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必须对场地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工程的地基设计方案为先在场地进行人工吹填,形成人工吹填地基后再振冲挤密砂桩进行加固处理.人工吹填及挤密加固范围如下图1所示:

图1:工吹填及挤密加固范围示意图

2.

吹填及挤密桩材料选择

场地吹填材料应采用中、粗砂;

振冲挤密砂桩填充物为粗砂,砂粒粒径不小于0。8mm,含泥量小于3%。 3. 吹填施工方法 3.1场地吹填风段

场地吹填分三阶段进行:

首先由场地现标高吹填至6。000米标高,第二阶段由6。000米标高吹填到9。000米标高;第三阶段由9.000米标高吹填至厂区地面设计标高。 3.2吹填方法

吹填顺序由深至浅进行,吹填厚度分层时,每层不超过500mm,在吹填的每个阶段待场地面积水排干、自然沉降基本完成经碾压密实后方可进行后序的工作。 3.3吹填施工机具

-—吸砂机; —-摊铺机; ——管道;

-—给水管及喷洒装置; ——排水系统: ——压路机; -—其它配套设备. 4. 振冲挤密砂桩 4.1简介

本工程采用振冲挤密砂桩加固地基,填充物为粗砂,砂粒粒径不小于0.8mm,含泥量小于3%,振冲挤密砂桩孔径为800mm,梅花形布置,桩间距最大为2米,最小为1.56米,详见下图2:

图2:振冲挤密砂桩孔为布置图

4。2振冲挤密砂桩施工质量要求 4.2。1孔隙比:

经振冲密实后的桩间砂层孔隙比e〈0.70,桩体孔隙比e〈0.60,标准惯入锤击数:Ⅰ区N63.5〉13,Ⅱ、Ⅲ区N63。5〉15; 4。2.2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

经加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Ⅰ区不小于120 kpa,Ⅱ、Ⅲ区不小于150 kpa。 4.2。3处理深度:

自地面设计标高以下Ⅰ、Ⅱ区为16。0米,Ⅲ区为13.000米.经处理后的地基须将桩顶部1米的松散部分清除,若出现超挖应采用砂垫层换填,砂垫层的设计要求详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基底设计标高以下应铺设300mm厚碎石垫层,碎石垫层宽度为超出基础边各500mm。 4.2.4试验:

大面积施工前应选择场地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较为合适的施工参数、填料量、填料方法及制桩时间等。 4。2。5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详细规范地进行记录,以便进行质量分析;如遇异常情况应记录在案并及时通知设计及相单位协商解决。 4.3振冲挤密砂桩施工方法 4。3。1施工分区:

按照设计要求分为三部分进行:1区→2区→3区,见上图1,当载荷试验证明已经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时,安排反应、沉淀池的施工降水与维护处理. 4.3。2孔位布置及间距:

孔位均按等边三角形梅花形布置,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上图中所示间距布置,共布孔3766个;如检测结果与本工程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间距可作适当调整. 4.3。3施工机具:

--打孔设备一套; ——钢管桩若干根; ——钻探设备一套; --其它机具。

4.3。4具体施工方法说明:

——原理:利用封闭式钢管桩振冲下降产生的压力,使砂粒扩散到附近的经过人工吹填的中、粗砂层,砂体相互挤密,孔隙比减小,地基承载力提高,从而达到设计建筑目的。

——方法:将800钢管桩在设计挤密点固定在桩架上;

利用振动冲击锤将钢管桩打入砂层,打入深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提起钢管桩,用振冲设备将粗砂压到孔中; 5载荷试验:

施工完毕应进行标准惯入及地基承载力的载荷实验;标准惯入检测点应选在振冲孔围成的单元形心处,数量不少于总布孔数的1%;载荷实验的块数不少于3块,地点待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