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丽娟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1期
刘丽娟
《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型课程。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有效联接起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的鸿沟,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注意该教法的使用时机和相关技巧。
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旅游职业教育也日益受到教育界及旅游业界的关注,但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法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旅游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合格导游的培养意义重大。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将课堂上的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长久以来就被认为是《导游业务》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有很多不足。
一、案例法对《导游业务》教学难点问题的破解
首先,《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大部分学生缺乏导游带团的实践经验,这就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难度。而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途径仅限于识记和有限的思考,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灵活的特点,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总之,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导游业务知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其次,《导游业务》课程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场景性,很多职业技能与技巧都是和特定的实践场景相联系。这些实践场景既有程序化场景,如安排客人入住酒店;又有非程序化场景,如客人生病的处理。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真实的实践场景有较大的差距。案例教学方法具有情景模拟的功能,可以大幅度缩小课堂与实践场景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现场感,容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缩短课堂与职场的现实距离。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方法
所谓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而案例教学法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所指的案例教学法则为广义的范畴。笔者认为,广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程相关的社会典型事件而采用的一系列实践性突出的教学方法,包括分析讨论、角色扮演、情景设计等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强调了教师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讲授者或讨论主持人。
在教学实践中可将案例教学法分为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两种方法。不同的方法,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一)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要讲授的知识,选取相关案例,并指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加以灵活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教学方法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关实践素材,并对该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形成案例,而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接受教师的引导,在教师限定的范围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生硬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实践案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法比较适合在具体的技术性知识点的讲授上使用。
例如,在讲授“预防客人走失”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预防措施,选取以下案例开展讨论:
小汪在带客人参观莫高窟时由于时间紧迫,下车后直接带领客人前往检票口,在途中,小汪简要的介绍了莫高窟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进入窟区参观时,小汪并没有陪同参观,而是告知了景区讲解员,请她在四十分钟内结束参观,将客人带至西出口。四十分钟过去了,讲解员如约将小汪的客人带至西出口。可是清点人数的时候小王发现有两位客人不见了,而讲解员也不知道客人去哪里了。
学生在看到该案例以后,结合书本知识,经过分析很快就能发现小汪犯了如下两个错误:第一、未向客人说明参观路线、集合时间以及上车地点和车牌号;第二,没有陪同客人参观游览。
显而易见,通过分析和讨论,对于案例中小汪所犯的错误学生们就会有深刻的印象,也会深入理解通知集合时间、上车时间、地点以及车牌号以及随同客人参观的重要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按照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教师主导型和教师指导型。
教师主导型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取相关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情节脉络将案例情景通过课堂表演的形式加以再现以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转换的中介,只勾画出案例发展脉络,而学生在演绎过程中身兼编剧、导演以及演员等多重角色。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仿真度极高的实践机会。
与教师主导型模式相比,教师指导型模式更加强调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指导型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理论问题,指导学生开展资料收集,由学生对收集的案例资料进行再加工,并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这一案例情景。这种方法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由学生自主理解、深化且加以应用,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与应用。
情景模拟法对于非程序化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会产生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客人的特殊要求处理方法”章节时,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应变等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教师单纯的讲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通过情景模拟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知识自行收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加工,编排出类似小品的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不同情况下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则会收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助益良多。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时机
案例教学法具有灵活多变,切合实际的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使用。
(一)引出与总结知识点
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时,可以在正式讲授之前,使用案例教学法引出新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时,该案例还可作为章节知识总结的案例使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讲授“交通事故预防”章节时,教师可在授课前,提出一个相关旅游交通事故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考。在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知识,针对课前所举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使一个简单的案例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线索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讲解知识点
在导游业务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程序性很强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这时可以用案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授“地陪导游接团程序”章节时,教师可以指派学生分别扮演全陪、游客、司机和地陪,从而在课堂上重现“地陪导游接团”这一情景。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地陪接团时需要注意到的各个细节,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辨析知识点
在辨析相近知识点时,应用案例教学法同样有效。例如,在讲解“空接与漏接的区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空洞的名词解释转化为生动的情景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巩固知识点
在巩固重难点知识方面,案例教学法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授“客人个别要求处理”这一重难点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收集相关情景案例,并分组对案例进行再创作,以小品大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和再现案例情景的过程就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强化复习。而在“小品大赛”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同时强化学生随机应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技巧
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4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案例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选取的案例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难易适当,契合教学难点与重点,不可出现案例过于复杂或简单,甚至与教学重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情况,以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其次, 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要具有计划性。由于案例教学法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而情景模拟案例法学生表演的随机性较强。以上特点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计划性,按照教师的课前构想有序的开展课堂活动。
第三,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教师对于案例的分析点评应以启发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切忌做出武断的判断,提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而限制学生分析能力的发展。
最后,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切不可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该向课堂外延伸,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