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A.一般课题
学 科 分 类 A.基础教育
课 题 名 称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侯建敏 负责人所在单位 河北内丘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6年12月23 日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课题《申请·评审书》各项内容。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本《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一、填写《申请·评审书》前,须认真阅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
究“十三五”规划纲要》、《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指南》等相关文件,准确领会文件精神和要求,规范填写。 二、请按《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组织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三、本《申请·评审书》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3份。
四、封面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各需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五、本《申请·评审书》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
六、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
七、本《申请·评审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八、如有不明事项,可咨询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 66005927、66005926、66005937。
填 写 说 明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C│一般课题 A. 重点资助课题 B.一般资助课题 C. 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A│基础教育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成人教育 E.教育政策与管理 F.教育发展战略 G.教育基本理论 H.德育 I.教育经济 J.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 K.教育心理与学习心理 L.体育卫生美育 M.教育信息技术 N.教育史 0.比较教育 p.其他
跨学科的课题,请选为主的学科填写。
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C│综合研究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所在市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A│石家庄市
A.石家庄市 B.邯郸市 C.邢台市 D.衡水市 E.沧州市 F.保定市 G.廊坊市 H.唐山市 I.秦皇岛市 J.张家口市 K.承德市 L.直管市
所属系统 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B│高等院校 A.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等) B.高等院校 C.职业学校(包括技校) D.研究机构 E.教育厅机关及直属单位 F.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G.其他 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须有研究报告。
例如: A│研究报告 B│论文 A. 研究报告 B. 论文 C.专著 D. 译著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经费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A│申请经费 A.申请经费 B.自筹经费
如不能获得经费资助,是否同意自筹经费一栏必须填写。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主题词 课题类别 经费类别 课 堂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研 究 课 堂 教 学 C 一般课题 B 自筹经费 核 心 素 养 学科分类 A 基础教育 研究类型 A 基础研究 申请经费者如不能获得经费资助,是否同意自筹经费 B 性别 论文 男 预计完成时间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研究专长 所属系统 A 中小学校 预期最终成果 A 负责人姓名 职 称 最后学历 所在市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C 研究报告 侯建敏 2019年 7月 30日 课堂教学 高级教师 本科 行政职务 最后学位 邢台市 二、课题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1—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力的三角形法创新应用 侯建敏 论文 《数理化学习》 2014年4月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侯建敏 论文 《中学生数理化》 2015年8月 乔书红 论文 《学周刊》 2016年1月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一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立项单位 完成情况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 运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 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省十一五2006年4规划课题 月 省十一五2006年4规划课题 月 省十二五2011年9规划课题 月 省十二规划课题 2011年9月 河北省电教馆 2011年4月结题 2011年1月结题 2015年5月结题 2013年8月 河北省教育学会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领导小组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领导小组 —2
五、课题设计论证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2.研究内容、目标、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3.研究基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4.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条件。 (请按以上四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以内)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素质教育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至今已30年,基础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实践。教育部国家督学傅国亮指出:“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专家们认为,目前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既有政策设计、体制机制的缺失,又有基层实践的缺位;既有价值取向的偏离,又有教育政绩的短视。这些问题折射出素质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基层实践的无奈与迷茫。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所以让中小学校长、教师感到很迷茫。 针对以上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2014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OEC199年开始就进行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 题研究。 2005年 OECD 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该《纲要》指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日前,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结合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公布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专家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 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
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由此可见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内容建构已经完成,现在到了实践层面的落实阶段。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探索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具体实施的办法。把实现情感体验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把构建多元评价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支撑点,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把倡导合作探究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实施的办法,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另外本课题组成员包含高中、初中和小学各个学段,可以使课题研究的覆盖面更加全面。 (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因为“核心素养”体系是在2014年才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所以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研究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和要素的研究。研究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课题就更少了。 2016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申报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研究》该课题正处于开始研究阶段,还没有相关的成果。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才能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因此我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以核心素养作为打破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将各学科教学统筹重整,探索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具体实施的办法,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一)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和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购买相关的图书,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方面的资料以保障我们研究课题的全面性。 3.撰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论文,向全国各大期刊投稿。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要达到三方面的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核心素养的有关资料。 2.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3.形成一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 1.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 (1)撰写开题报告 (2)编写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和撰写调查报告 (3)购买相关的图书 2.实施研究阶段(2017年8月——2018年12月) (1)认真研读“核心素养” —4—
通过查阅图书资料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概念、内容和包含要素,使课题组成员对核心素养都有个清晰的认识 (2)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典形案例 (3 )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撰写相关的论文 撰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论文,向全国各大期刊投稿。 3.总结阶段(2019年1月——2019年7月)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力协作,将研究的数据的材料汇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形成一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研究基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本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河北省“十五”课题《高中生信息技术课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并已结题,主持研究了河北省“十一五”教科研课题《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和河北省“十二五”教科研课题《运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两课题都已如期结题,科研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发表教学论文80多篇。对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条件。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共有13人,其中本课题主持人是邢台市骨干教师,邢台市优秀教科研教师,获河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和河北省微课大赛一等奖,课题组成员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负责搜集资料,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中年教师负责总结各种方法。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课题组成员有的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有的是重点初中,学校都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电子资料室,全校办公室和教室教都装有宽带网络,能满足教科研课题的各种条件。特别是主持人所在的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设有专项教科研经费,为课题组拨出6000元专项经费,这样,我们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购买书籍、光盘等各种资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有了以上的保障,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题中去,象青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样的坚忍不拔;象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样辛勤耕耘;象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一样的勇往直前,直到课题初见成效,最后结题。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23-24. [2]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 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17)31-34. [3]刘濯源.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终身学习动力[J]. 江苏教育,2015(9):12-13.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5-36. [5]孙明霞.课堂与核心素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0-96. [6]孙明霞.核心素养·名师课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126-187 [7]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7.8—15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以 内)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17年1月——7月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报告 侯建敏 韩永丽 2 2017年1月——7月 2017年8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乔书红 刘青 3 2018年12月 2017年8月——《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模式》 论文 韩永丽 4 2018年12月 2019年1月——《核心素养的内涵》 论文 侯建敏 5 2019年5月 2019年1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论文 袁振卓 6 2019年5月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综述》 论文 王永花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2 项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9年5月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侯建敏 韩永丽 2 2019年5月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论文 侯建敏
—6— 七、经费
申 请 资 助 经 费 课 题 拟申请资助经费数额(单位:千元): 计划经费开支科目: 负责人所在单位明确说明筹资渠道和保障措施(必须填写) 自筹经费课题经费保障说明 主持人所在的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学校教科研处有课题研究经费管理小组,设有专项教科研经费,如课题申报成功,将为为课题组拨出6000元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教科研经费的发放和使用情况,全力保障教研课题的实施。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7—
八、推荐人意见(提示:按规定要求书写;不可只签字不写推荐意见)
不具有高级职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 职 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 年 月 日 第二推荐人姓名 职 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 年 月 日 —8—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此课题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都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很高,特别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完全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年 月 日 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省属院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十一、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资格审查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9—
十二、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审专家签章: 年 月 日 评审组人数 评审组建议立项意见 赞成票 实到人数 反对票 表决结果 弃权票 主审专家意见 (在相应序号上√) 1.重点资助课题 2.一般资助课题 3.一般课题 评审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评审未通过原因 1、活页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 评审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10—
十三、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十四、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经费意见
批准资助金额(单位:千元) 千元 拨款次数 年度拨 年 年 年 年 年 款计划(千元) 公 章 年 月 日 —11—
编号
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提示:不可出现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等个人资料)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2.研究内容、目标、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3.研究基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4.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条件 (请按以上四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以内)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素质教育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至今已30年,基础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实践。教育部国家督学傅国亮指出:“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专家们认为,目前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既有政策设计、体制机制的缺失,又有基层实践的缺位;既有价值取向的偏离,又有教育政绩的短视。这些问题折射出素质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基层实践的无奈与迷茫。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所以让中小学校长、教师感到很迷茫。 针对以上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2014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国际经济 合 作 与 发展 组 织(OECD)从 1997 年开始就进行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 题研究。 2005年 OECD 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该《纲要》指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日前,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结合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公布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专家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 ——活页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