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试卷是复习课,,但又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方法的简单再现、学生错误的简单点评,而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强化和完善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试卷讲评课就是对对答案,讲讲错题,根本不用精心准备,于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言堂,机械地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的现象。目前教师对数学讲评课的几种处理形式及其弊端:
形式一:把答案贴在墙上或在课堂黑板上公布试卷答案就完了。这种只公布答案而不讲评的形式,使得有些学生对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谈不上纠正、强化和提高。
形式二:从测试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即浪费了时间,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收益甚微。
形式三:根据测试情况,有所侧重,重点讲评错误较多的试题。这种做法虽比前两种好,但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就题论题。学生收获的是只会解一道题,但不能通一类题,也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上讲评课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呢?什么样的讲评课才是高效而务实的呢?根据我几年来的摸索,归纳出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应认真做好试卷讲评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讲评前,要先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全班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优秀率、及格率、各题得分率等),以此来了解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难点;二是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统计有创见的解法及相应的学生;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正确诊断病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定出补救措施,设计好针对训练题。另外还要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为讲评后的个别辅导做好准备。
(二)试卷讲评一定要及时,还要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的时间和机会。 试卷讲评一定要及时,如果测试之后过好几天,甚至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才讲评,这样会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学生考试后他们在头脑中留下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还十分鲜明,同时在心理上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知道考试结果的愿望。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因增加对教师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在批阅完试卷后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学生做错的题目,有些通过自己的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能够弄明白,这样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因此,教师应提前把试卷发到学生手中,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也就是说试卷讲评前要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的时间和机会。
(三)试卷讲评要有激励性,切不可一味批评指责学生。
试卷评讲时要以激励为主,要合理评价学生,评价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进步。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次考试之后,学生都渴望老师进行评价,特别是肯定他们的进步。所以在进行试卷评讲时候不要上成了一堂批评课,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例如,点名道姓宣读最高成绩获得者,点名道姓表扬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学生,特别是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应从试卷中捕捉其闪光点,对他们在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新颖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应向全班同学推荐,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通过评讲让学生更主动地、充满信心地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不是令学生有一种“负罪感”、“自卑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四)试卷讲评也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讲评中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上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担当“讲解员”,给学生充分暴露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质疑、提问、讲评,再忆考试时的思路,再现考场情景。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得到正确或巧妙解法的,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也可以让他们谈谈怎么产生错误思维的,这样有利于其他学生弥补自己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认识上比较模糊的题目,可以由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体验和感受,提高矫正失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五)试卷讲评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可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试卷讲评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讲评时,我们不必也没必要按照题号顺序进行,可以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开展。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让学生在一堂讲评课后,能明显感到对某类问题,或某一数学规律、概念有进一步清晰认识,而不仅仅是“知道做某个题目”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1.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这样,可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2.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这样,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形异质同”核心是“质”,抓住了问题的质,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3.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对形似质异的题,务必提醒学生细心审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而上当出错。
(六)试卷讲评要有重点,还要借题发挥,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逐题讲解、面面俱到。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试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以它为例,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典型试题发散讲,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借题发
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倡导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对典型试题讲评要选解法,提速度;挖背景,找联系;善拓展,促创新;重变式,练应变。
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
(1)对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发散——“一题多解”。
讲评时,应启发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思路,在达到共同的正确认识的同时发展求异思维。除了指出常规的解题方法外,还应对学生的解题技巧给予指导,提出一些简单、明了、巧妙、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巧解快解数学题,达到优化思维方法的目的。
(2)对试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发散——“一题多变”。
讲评时,可通过改变或添加试题的条件或结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即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同类题型的理解,形成规律性,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3)对试题本身进行发散——“一题多拓”。
在分析完某一道试题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就同一个知识点提出更深入一步或更多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了本题知识的同时再拓展和提高一步,也可以从一个领域的问题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拓宽延伸,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七)试卷讲评后要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矫正练习。 一堂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讲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检验一下“这回”是否真的明白了,若错了仍继续找原因。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讲评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八)教师要重视讲评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多数情况下,课堂上师生主要是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这就需要课后老师与学生个别交换意见,进行个别辅导。首先,老师要与学生真诚平等对话而不是训斥,这样才能理解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其次,在个别辅导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要忘了对学生的欣赏,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解题中的成功之处,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上好讲评课,要注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要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讲评课真正起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