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来源:小奈知识网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我执教《猴子种果树》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童趣盎然又蕴含道理的童话故事。我教学2至8自然段,根据课文有三层意思且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第二、三自然段,是以扶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思考问题: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读课文,划一划,再说一说,在理解课文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下的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式、八自然段就引导学生按照前面的方法分两层让学生自学课文,以放为主。在教学中我教、扶、放的三个环节清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适合儿童诵读。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就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时,我牢牢把握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悟语,在读中悟情,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朗读中感受到猴子的心急与没有主见的个性,做事急于求成的心态。

另外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中,我教学了三个字,每个字的教学方法各有侧重,如“想”字的教学,我用看图猜字谜的方法,渗透字理识字教学;“拔”字的教学采用编口诀歌“用手拔掉白头发”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改”字则采取让学生自己分析的方法提醒学生正确书写。

我这节课的另外的一个教学亮点则是对象声词的感悟与积累。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和其他,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换言之,即是主要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在《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三个象声词“哇哇、喳喳、咕咕”,我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扩展,说出小鸡、小鸭、小猫等许多动物的叫声,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句子加象声词练习,如:北风吹。北风呼呼的吹。小明吓了一跳。小明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学生在加上“呼呼、咚咚”这些象声词中真切的感受到象声词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相信对其以后的写话有一定的帮助。

课是上完了,但我知道我的这堂有很多地方留下了遗憾,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我采取了教、扶、放的方法教学本课,有了过程,有了指导,但却没有成效。总觉得课有些乱,学生说得不到位,读得不够味,我想这与我的放不开,对学生引导把握有关。我觉得我还是讲得太多,真正让学生自主去学的太少。尤其是在朗读指导上,朗读的形式单一,没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没能调动学生朗读的情感,没有把学生带入朗读的情境。这是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但纵观我的整堂课却没有上出低年级因有的趣味性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我本课教学的重点,但我觉得自己只是努力的达成目标,而不是良好的完成目标,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好钢是炼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青赛课让我明白自己的不足,我想向学校提个申请,是否在上轮流课时,让我可以自己选择把《猴子种果树》再实践一遍,让我的执教在磨课中能有长足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