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会开动脑筋想问题,轻信别人的话,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事。 课文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想象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利于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今天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尹始,我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猴子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大意。 三、细读感悟,指导朗读。
课文二至八自然段描写了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的经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教学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乌鸦对猴子说了些什么?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充分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抓住词语“等不及”感受猴子的急于求成。(板书:等不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点指导朗读,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情感。乌鸦对猴子说话:“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要读的急;“你有这个耐心吗?”读出对猴子的耐心表示怀疑,还要读出乌鸦的语言个性。最后进行分角
色朗读表演。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自然段以放为主。让学生自己学习,接着引导他们按照前面学习二、三自然段的方法来体会喜鹊、杜鹃对猴子说的话,及猴子的想法、做法。在交流过程中,我重点进行朗读指导 。由于这部分出现了三种动物,且他们之间进行了较多的对话,紧扣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地去模仿各种动物的言语,通过他们的读去体会各种动物的心理,喜鹊和杜鹃的话“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要读出对猴子耐心的怀疑,另外还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言个性,读喜鹊的话声音要清脆悦耳;读杜鹃的话声音要响亮婉转一些。而猴子所对应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还是等不及”则要读出猴子急于吃到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心态。
课文最后一小节,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课文思考:“就这样:指怎样?引导学生在交流、相互的启发中找到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板书:没种成)紧接着穿插语言实践活动:你想对这只伤心、难过的小猴说些什么?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教训?以此来深化文章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