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 夏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2期
褚 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102)
摘 要:在高校中,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一、正确认识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互融合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都是通过对大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一定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锚定人生方向,强化内在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就业观、明确就业方向等,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可以说,就业指导是以宣传就业政策导向、引导积极就业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辅相成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法律意识、个人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端正他们的就业观念,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其积极就业。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补充和具体化应用。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无论脱离哪一方面,都会对教育的方向性、全面性造成影响。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贯穿性;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应割裂就业指导的引导性。
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不仅要求人才对专业知识“又专又精”,同时非常看重其道德水平、理想信念、个人修养等内在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工作,既要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就是这一点的很好体现。
(二)缓解当前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越发激烈,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积极就业,缓解当前就业问题。
一方面,国家对思政教育上升新高度扩大其影响作用的新要求决定了两者需要融合。*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理论课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在思政教育中,将就业指导有效融合。
另一方面,国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决定了两者需要融合。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不明确,未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法科学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临近就业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业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慢就业、不就业、低俗就业、功利化就业等负面就业现象。
三、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效融合的实现途径
(一)以就业指导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不易引起学生共鸣。在思政课程中,可以融入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以高格局、广视野的站位看世界,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政策,如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渐进式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以思政教育为主线,开展就业指导
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要将思政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结合国家时事政治,政治形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就业政策,端正就业态度。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就业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
四、结束语
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缓解严峻就业形式。
参考文献
[1] 陈静.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6(15):93-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