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体系梳理及运用
(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说明为辅
(三)主要叙述方法:1、顺叙、倒叙、插叙2、总叙、分叙 、总叙、 3、详叙、略叙 、
(四)写作手法:象征、烘托、对比、联想、想象
(五)主要叙述线索:1、时间线索 主要叙述线索: 、 (明暗两种线索)2、地点线索 明暗两种线索) 、 3、物件线索 、 4、事件发展线索 5、思想感情线索 、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一)抓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作为人看待,就是具有人似的特点,例如有感情,有动作以及语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动形象地 ,) 写出了+对象+特性。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喜爱或憎恶)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又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又如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 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 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例如: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2、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 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 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 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 (什么)之情。 例如:1、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2、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答题格式: 运用对比手法, 把 和 进行对比, 突出了+对象+特性。
例如: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 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 想吃起天鹅肉’来!……” (2)胡屠户道: “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 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 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2)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 什么之情。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 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 哪里灭亡
7.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 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答题格式 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 格式 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 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巴掌脸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 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8、比喻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本身不是把它当作什么什么。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直接把他当作了什么什么,(2)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现(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 同学们认为是拟人句,教参上说是比喻句,该如何向学生解释?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古井这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就是拟人句了。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它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是比喻句,”“像”是比喻词,“古井”被比作“母亲”,“井水”被比作“甜美的乳汁”。
像这种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如何与拟人句进行区别呢?
的确,比喻和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容易混淆,这是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例如“海燕像勇士”和“勇敢的海燕”两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拟人。既然“勇士”是人,为什么“海燕像勇士”是比喻而不是拟人呢?因为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 一、两者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客观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客观基础是仿照性。“拟”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拟不要求两者有相似性。如“披星戴月”是比拟,它不是说“星像衣服,月像帽子”而可披可戴,而是说把星当成衣服,把月当成帽子而可披可戴的。同理,“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当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为来写的,因而是拟人。“海燕像勇士”是说海燕在不怕危险、有胆量这一点上与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
二、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海燕像勇士”就是以“勇士”喻海燕。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
三、必须出现的成分不同。
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
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刚落地的娃娃是人生的开始。二者都有充满活力的相似点,这句中的本体出现。
例2.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喻体是箭头、
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 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没出现。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
这是苏轼《海棠》诗中的名句。这里苏轼把海棠当作一位“红妆”美女了。前一句中本体是“花”,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海棠像人一样睡去”那就是比喻了。 3.延河滚滚喊前进!
这句话中的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出现,写成“延河像人一样喊前进”就是比喻了。由此可见,区别比喻和比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四、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来区别。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除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动词的以外,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其受动者是物。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如:
1.我们急着去采那如同红灯笼似的牙格达,山葡萄以及“雨杀状的蘑菇。 这个比喻句中陈述主语“我们”的动词是“采”,动词“采”的对象是物。 2.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这个比喻句的主干是“死尸堆满”,“堆”是描写物的动词。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静默是写人的动词。“房屋静默”是拟人。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是比喻兼拟人。“春天像小姑娘”是比喻,“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是拟人。“笑、走”都是写人的动词。“花枝招展”是写人的形容词,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形容词也有描写人和描写物之分。这里不赘述了。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比拟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