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泰州市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小奈知识网
江苏省泰州市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150分 总分150分)

第一部分 语基(16分)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门楣(méi) 倏忽(sū) 加冕(miǎn) 挑衅(tiǎo) ....B、庑殿(wú) 菜畦(qí) ..

遴选(lín) 恣情(zì) ..

C、颓唐(tuí) 摩挲(suō) 桑椹(shèn) 窘迫(j iǒng) .....D、牌坊(fāng) 参错(cēn) 天堑(qiàn) 嫉妒(jì) ....

二、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逾越(yú) 秕谷(bǐ) 叱咤(chà) 马鬃(zōng) ....B、倔强(juè) 上溯(sù) 孤僻(pì) 驯良(xùn) ....C、殷勤(yīn) 翌日(lì) 地窖(jiào) 长吟(yín) ....D、笨拙(zhuō) 濒危(bīn) 山巅(diān) 发绺(liǔ) ....

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风起云涌,雷电交加。 ....B、泰州一百重新开业后,由于商品种类齐全,各种档次都有,顾客仍像过去一样络绎不绝。 ....C、溱潼会船的高潮在上午九时,湖面湖岸人山人海,千支竹篙,掀起溱湖水的轩然大波,千....支鼓槌,敲出惊心动魄的声浪。

D、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商量,大家不约而同地推选李明担任初一(2)班的班长。 ....四、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周老师一心为学生着想,常常饿着肚子辅导学生,她的丰功伟绩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扬。 ....B、小王总是心直口快,可是他的牢骚却让我们内心顿生异曲同工之感。 ....C、我本来就对那里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D、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五、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诅咒 相得益彰 永往直前 相辅相成 缭草 人声鼎沸 轻妆淡抹 中西合壁 风靡 曲指可数 异曲同工 不能自已

改正 六、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骄健 富丽堂皇 挥洒淋漓 变换莫测 抉择 人际罕至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崇拜 怒形于色 憨态可鞠 黄金搭档

改正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74分)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的首句“吾家洗砚池边树”,这梅树真的植在“洗砚池”边吗?这句诗实际上表达的什么意思,流露出怎样的感情?(4分)

(2)“个个花开淡墨痕”,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的意思。(2分)

(3)古人说:“诗言志。”诗人为什么画梅不着色,特别喜爱画墨梅呢,这是有深意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者画墨梅的深意全在这两句诗中,请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4分)

(4)在你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与上两句表达了同样的志趣。请写出一句这类句子。(2分) (5)“只流清气满乾坤”,请体会一下“满”字表达上的作用。(2分)

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9分)

[甲]朱子读书法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安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仔细地、从容地)看字,子细(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紧要)。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乙]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长进)。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

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14分)

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毛病),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须整顿几案 B、却只浪漫诵读 ....C、日将诵数千言 D、至今每念腹中空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2)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3、【甲】文第一段强调读书要 ,【乙】文第二次段指出“今人”和“予”读书的弊病是 。(2分) 4、朱熹和陈晋之的读书法有何异同?(2分)

5、怎样才能把书读熟呢?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试作概括。(4分)

6、朱子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他为什么要把“心到”排在第一位?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7、你还知道哪些读书的方法?(2分)

九、阅读《人的潜力》,回答问题。(16分)

人的潜力

(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 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我们如果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那么我们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

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

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9)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3分)

(1) (2) (3) 2、(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7)段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 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分析下列句子。

(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7)段加点的词“经过训练”能否删去?(2分)

十、阅读《你震撼我的心灵》,回答问题。(25分)

你震撼我的心灵

我一直希望你知道,你曾经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疼的一名学生。一年前,你刚刚转到我的班里两个月,就一直不专心听课,不完成作业,整天拖着两道鼻涕,穿着永远弥漫着炸油条味道的衣服,给我惹下许多的麻烦。

比如随便摘学校花圃的花了,在外面小摊上不给钱拿人家的糖块了,又和高年级的同学打架了,由于你的长指甲扣掉我们班的流动红旗了等等。而最令老师头疼的是,无论我是在班上公开批评你,还是把你叫到我办公室单独训话,你总是一副很平静、漠然的样子,不会说出一句像样的话。我的声色俱厉也好,苦口婆心也罢,只能是自己浪费精力而已,你一样会在外面给我惹麻烦,一样会让我难以教育。

就在我打算放弃你的时候,一件小事发生了。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我又被告知因为你的卫生差,我们又不能得到流动红旗的时候,老师简直快气疯了,全班同学努力了近一年,只要这次一得到,咱们班年终积分就可以上前三名,可现在„„我气冲冲地冲进教室,一把拽起你,把你拉到办公室:“ ”话还没说完,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那双手,那

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这哪里是一双孩子的手!一下子,老师看着你那张依旧写满漠然的脸,不知说什么好。“你从来不洗手吗?”过了许久,我才轻声责问道。“洗了。”“洗了还那么脏!”我把你拉到盆架前,倒了一盆热水,决定给你好好洗洗手。

轻轻地,我握着你的手,心里不知涌动的是一种什么感觉,一起漫在盆里。“先泡泡。”我说。我皱了皱眉头,轻轻吸了口气:“疼吗?”你依然没吭声,只是摇摇头。我开始给你打香皂,在厚厚的泡沫中,我的手穿过你的手腕、手掌、手背和你的每个指尖。“老师,你的手真白、真软。”“是吗?”我笑了,扭头看见你黑黑的依旧拖着鼻涕的小脸蛋上,竟然也绽放出了一个可爱的笑颜!“小脏鬼。”我笑着,干脆又往你的脸上也抹了一堆堆的泡沫,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到,你只是我的一个需要呵护疼爱的小弟弟,一个才8岁的孩子啊!

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每个星期一都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剪指甲、洗手,而你也渐渐开始对我讲一些你和你母亲不愿为人所知的家事,以及你们艰难却又顽强的生活。从那天开始,那每一次洗手,成了你我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你也乐于在这个时候,回答我的一些问题,从潜意识里采纳老师的一些建议。半年以后,由于校领导的多方努力,你终于可以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一样,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年以后,你已经成为一名小组长,并且被大家提名为班委。而今天的你,已经是学校里一名比别人略显成熟的大队干部了。看着你健康成长,感觉你从内心到外表的每一点转变,老师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可与此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你不肯和我进行交谈,却总是选择沉默和对峙呢?我不光只是训斥,我也有语重心长啊!为什么在你转来近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洗手,才能使我真正了解你如此复杂的家事和你那难言的痛楚呢? 那一次次的家访被你用尖锐的言语拒绝,那一次次我自以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只换来你当时那无言的反抗,所代表的含义,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我都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严。在你看来,我只是一位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你的大老师而已。

所以,老师也想告诉你,是你的一双小手、一脸漠然,让老师深深地自责,深深地震撼,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邃。

现在,请绽放你的微笑给我吧,因为你的每一份快乐就是老师全部的甜美。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讲述的故事。(4分)

2、根据具体情景,揣摩人物心理,并在文中空白处写上“我”所说的话。(4分)

3、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你”对“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请从文中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词语,恰当地表述这一过程,并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5分)

4、选文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第二人称写作手法的运用,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5、文章倒数第二段说“是你的一双小手、一脸漠然”,“让我更深一层地了解这个职业的内涵

和深邃”。请根据文意,说说“内涵”和“深邃”的具体含义。(4分)

6、文中有多处生动细致的描写,请你找出一处,并进行简单的分析。(4分)

第四部分 作文(60分)

人生的漫漫长路,无非是句个重要的选择点连成的线,甚至偶然的一次不同选择,就会决定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意味着取舍,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过只要忠于心灵的选择,就会永远无怨无悔。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C D B D

勇 潦 璧 屈 矫 幻 迹 掬

七、(1)这句诗并不是说我家的洗砚池边长了一棵梅花树,而是说我家的梅花树是在砚池边,用毛笔蘸墨画出来的,诗中表达出一种自豪的感情。 (2)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3)表面义是:我并不要世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间;深层的含义是:我不愿向世俗的人们献媚屈从,我要保持自己高尚的情趣和纯洁的操守。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满”在表达上很有力度,表明诗人希望自己高尚的情操能对当世乃至对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八、1、D

2、(1)就是说书读得熟了,即使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也会明白它的意思。 (2)这就是所谓的按日计算似乎不足,一年算下来它就有很多了。 3、养成良好的习惯 贪多

4、 两人都强调读书要熟记(或记牢)朱熹还强调了精思

5、 (1)大声诵读,要“读得字字响亮”;(2)读得准确;(3)多读几遍;(4)不贪多 6、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7、 示例:举一反三、博览群书、学会怀疑等。

九、1、(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人脑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2、人的大脑

3、举例子 作比较 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4、D

5、(1)“一般认为”表示通常的看法,即还未取得共识。 (2)“经过训练”表示新的突触出现的条件,强调训练的重要。

十、1、文章写了一个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在老师真诚的关爱、呵护下,逐渐发生转变关健康成长诉故事。

2、答案不唯一,不过所补写的话一定要符合特定的情境和人物心理。示例:“不是告诉你,让你好好剪指甲吗?看看你的脏手!还能......”

3、“漠然”——“笑颜”——“微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班主任宽容地接纳和真诚地关爱、

呵护学生。

4、运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和倾诉,读者读起来也感到特别亲切、感人。

5、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它们指的是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务必要放下作为老师的“尊严”,要宽容地接纳学生,真诚地关爱呵护学生。 6、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