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同仁县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来源:小奈知识网
吉林医学2011年8月第32卷第22期 ・4611・ ・调查报告与研究・ 同仁县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拉龙才让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疾控中心,青海 同仁811300) [摘要] 目的:调查同仁县儿童蛔虫病感染状况。方法:对我地区1 667名小学生,进行分组、检测、筛查、统计、比较、总 结,并呼吁相关部门做好预防及宣传知识的普及。结果:1 667名儿童感染率约为22.80%,年龄及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说明传统的大便常规检查蛔虫卵阳性,是一种实用简便经济的方法,也是诊断蛔虫病的重要方法。养成良 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可直接影响蛔虫疾病的感染。 [关键词] 蛔虫病;传染病/预防医学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尤其在少年儿童中 感染率极高。为了了解同仁县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笔者对 同仁地区的四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1 各校蛔虫感染率比较:见表1。 22 不同年龄学生的蛔虫感染率比较:见表2。 .表2不同年龄学生的蛔虫感染率比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同仁县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和群吾小学的所有 学生共计1 667名为调查对象。男850名,女827名,年龄7— 14岁,平均10.5岁。 1.2 方法 1.2.1材料:棉签0.9%NaC1溶液、吸管、镊子、载玻片、盖玻 片、生物显微镜、新鲜粪便。 注 =19.29,P<o.o1 1.2.2取标本并观察: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平放蓝色胶片上, 用吸管吸取0.9%NaC1溶液1—2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棉签 头挑取约一小米粒大小新鲜的粪便块,放入载玻片中央的 0.9%NaC1溶液中,然后用棉签头迅速涂片,直至看清载玻片 下方的蓝色胶片为宜。镊子夹盖玻片一边,另外一半先接触 0.9%NaC1溶液,轻轻盖上盖玻片,以盖玻片下没有气泡为佳。 2.3 性别间蛔虫感染率比较:男性感染率24.47%(208/ 850),女性感染率20.80%(172/827)。性别间感染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3.23,P<0.05) 其中农村学生1 142名中294例阳性,感染率约25.74%, 城镇学生525名中86例阳性,感染率约16.38%。农村的发 病率高于城市。 把标本置于生物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检查有无虫卵, 若观察不到可改用高倍镜。检测到蛔虫卵为阳性。 2结果 3讨论 1 667份标本中查出虫卵380例,感染率约为22.80%,二 完小感染率33.60%,感染率居四所小学之首。年龄与性别间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 低年龄段患病率最高。农村学生感染率高于城镇学生感染 率 一 。 通过对1 677名小学生的调查表明,蛔虫病在同仁地区小 学生中仍有一定程度的流行(感染率约为22.80%)。感染率 仍高于全国学生感染率(6.3%) J。2008年全国人群蛔虫平 均感染率12.72%,5—9岁组感染率17.32%,10~14岁组感 染率16.69%。2010年西宁市城西区小学生蛔虫病调查中发 表1各校蛔虫感染率比较 现全区感染率3.35%,全区主要以城市学生为主,感染率相比 其他地区更低 4J。 因此,笔者总结我地区蛔虫感染率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 因:①蛔虫卵虽然在体外生存以温湿地带适宜,但同仁地区以 农牧民混居多,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利于蛔虫卵在体外生 存,感染的机会相对较高。②同仁地区家庭人口聚集密度较 大,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彼此相互感染的机会更大。③本次 调查对象主要以农村学生为主,农村卫生条件比城市差,因而 注 =98.91,P<o.o1 感染的机会较高。④同仁地区地广人稀,医疗卫生条件及医 疗技术相对落后,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加之药品不齐全,很难做 ・4612・ 吉林医学2011年8月第32卷第22期 到灭虫的普及,是造成该地区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⑤同 仁地区以少数民族人口居多,文化水平较低,对蛔虫疾病的了 解和治疗预防措施欠缺。 4参考文献 [1] 赵义.2003年青海省西海镇地区小学生蛔虫感染调 查[J].地方病通报,2004,19(3):108. [2]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9版.上海: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6:383. [3] 陈颖丹.小学生手部清洁卫生对蛔虫再感染影响的进 一各校间以二完小的感染率最高,原因是因为二完小以低 年龄段学生为主。群吾小学的感染率最低,这与学生个人卫 生习惯和学校的环境卫生、该校的蛔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有很大关系。各年龄组间以低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因低年龄 组学生缺少卫生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个 步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2):132. [4]李启光.西宁市城西区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J]. 青海医药杂志,2010,40(3):64. [收稿日期:2011—05—23编校:李晓飞/杨宇] 人卫生及自我保健能力不断改善,感染率也逐渐降低。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王显碧 ,刘俊英 ,但四川遂宁洪 (1.四川省大英县人民医院院感科,四川遂宁遂宁629300;2.四川省大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629300;3.四川省大英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四川629300) [关键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对策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 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 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 使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为了防止职业暴露 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我院自 2008年开始进行了全面的职业暴露监测管理。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次,构成比8%。 2.4 职业伤害后处理结果执行率:①局部消毒处理者25人 次,执行率100%;②抽取血液检查者12人次,执行率48%;③ 注射乙肝疫苗者2人次,执行率8%;④注射狂犬疫苗者6人 次,执行率24%;⑤注射干扰素者1人次,执行率4%;⑥传染 病咨询者20人次,执行率80%。 3原因分析 1.1研究对象:对象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职业 暴露的25名医务人员。 3.1 医生和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 及感染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医院职业暴露中 护士占52%,医生占40%,而医生和护士是维持医院正常运 转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因此管理部门 在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学标准预防知识培训、职业暴露监测 时,应重点关注医生和护士。 1.2 监测方法:对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25名职业暴 露医务人员的暴露原因、方式、病原体、利器类别、损伤程度、 处理方法、随访等进行分析。 2结果 3.2职业伤害发生原因构成比分析:操作者伤自己、配合中 2.1暴露原因、利器类别、人数、构成比:①操作者刺伤自己 13人次,构成比52%;注射器针头刺伤人数8人次,构成比 32%。②术中配合刺伤别人4人次,构成比16%;手术刀或缝 刺伤、患者躁动引起、收集或处置医疗废物为主要发生职业伤 害的原因。针刺和锐器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职业 暴露包括经皮肤损伤暴露和黏膜接触暴露两种,其中又以皮 针刺伤人数9人次,构成比36%。③患者躁动刺伤医务人员 7人次,构成比28%;输液器针头刺伤人数2人次,构成比 8%。④处置医疗废物时刺伤医务人员1人次,构成比4%;其 他刺伤人数6人次,构成比24%。 肤损伤暴露最多。因此,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如何科学地、 合理地调配和应用人力和物力非常关键。 3.3 锐器污染超过一半为传染患者血液、体液:28%的患者 出于保护自已的隐私权而拒绝检测,无法确认其感染状况,难 以采取针对的预防治疗措施,对暴露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2.2 携带病原体类别、人数、构成比:①携带HBV病原体人 数9人次,构成比36%;②携带HCV病原体人数1人次,构成 比4%;③携带梅毒病原体人数1人次,构成比4%;④携带狂 目前25例暴露者未发现被感染现象,其中80%的暴露者心理 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认真正确对待,及时给予 犬病病原体人数6人次,构成比24%;⑤携带肿瘤病原体人数 1人次,构成比4%;⑥携带不详病原体人数7人次,构成比 28%。 心理安慰和关怀,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4对策 2.3 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工作岗位构成比:①医生1O人次, 构成比40%;②护士13人次,构成比52%;③工勤人员2人 4.1 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管理体制: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职业 安全培训制度,以及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和报告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