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园近期开展福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主题式区域活动,考虑到现如今环保越来越引发大家的重视,而福州也一直响应国家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号召,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持色,且《纲要》和《指南》也指出儿童的教育要贴近实际生活,故本班选择“绿色新福州一一生活中的环保”为本班的活动主題,在此主题下开展了以“垃圾分类”“度物再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活动。教师应该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再根据现实情况,为小班幼儿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引导本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自主、自发地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垃圾,知道生活垃圾的简单分类,并能有效利用可回收垃圾进行一些再利用。
关键词 生活中的环保 废物再利用 兴趣
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显然,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一个重要问题,无法回避。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养成垃圾分类、二次利用的习惯,对社会、人类、家庭、个人成长、健康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孩童时期是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人一辈子身心发展,尤其机能和大脑结构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幼教专家华爱华曾强调指出“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的自发学习”,因此我在“生活中的环保”主题式区域活动实践中尝试探讨提升班幼儿废物再利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进而促进幼儿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的习惯的形成。
一、提升小班幼儿废物再利用能力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情趣性原则
伴随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小班幼儿对成人的各种劳动跃跃欲试,这时的他们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欲望,对身边周围的一切都跃跃欲试。但其理解能力、
动手能力、自控能力和坚持性较弱,往往凭兴趣参与活动。因此一定要以情趣性原则为前提来设置以“生活中的环保”为这一主题的区域游戏。
(二)自主性原则
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是区域游戏的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自由地开展游戏,包括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玩伴的选择等都应该让幼儿主动进行,才能最高程度地满足小班幼儿参与废物再利用活动的愿望。
(三)目标性原则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制定科学、准确的区域游戏目标,能有效保证幼儿活动目标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实现。
(四)融通性原则
《指南》在“说明”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都是密不可分的,将各领域目标中有关环境保护能力培养的目标、方法、途径进行融会贯通,可以全面促进幼儿在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的习惯和能力的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
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和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可以很大程度地满足幼儿独立活动的需要,随时随地自由选择、操作练习,更好促使幼儿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能力的提高。
(六)安全性原则
由于刚入园,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经验较中大班少,规则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所以,区域设置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也便于教师观察,同时提供的材料也应以安全、环保为宜。
二、提升小班幼儿废物再利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适宜的活动区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废物再利用活动的兴趣 废物再利用活动的内容十分繁多且琐碎,单纯地进行填鸭式和训练式练习只会让幼儿缺失兴趣,产生厌倦、依赖等情绪。因此,我们在班级创设了富有情趣的“神奇百变馆”的区域游戏环境,涵盖聚宝城、厨余堆肥部、小小建筑部、小手巧变部、趣味游戏部等几大游戏区,并用环保标语、废物利用美工制品、幼儿活动照片等展示加以暗示性区隔,既贴近主题又富有游戏性。如我们在楼梯拐角处的“聚宝城”利用纸箱制作了的“可可”(可回收)“其其”(其他)“害害”(有害)“厨厨”(厨余)4个垃圾机器人,鼓励幼儿将带来的废旧物品分类放到垃圾机器人中;在布满藤蔓和悬挂堆肥示意图的厨余堆肥部中幼儿可以进行厨余分类、堆肥沃肥等游戏;以“建筑工地”背景墙为背景的小小建筑部中,幼儿可以自选废旧材料:易拉罐、纸牌、瓶盖、纸卷芯、硬纸板、旧报纸棍等材料,自行进行创意想象、替代拼搭;在堆砌着废物利用美工制品的小手巧变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展开简单的废旧物品美工制作小活动;而在粘贴了各种幼儿趣玩各种自制玩具图片的趣味游戏部中,幼儿可以开展听一听、穿一穿、演一演、玩一玩等游戏。幼儿非常喜欢废物再利用活动区中的各个游戏区,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废物再利用的兴趣
(二)分析、讨论,投放有利于废物再利用活动开展的活动材料
废物再利用活动是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其中使用到的材料主要是身边易收集、整理的废旧材料(瓶子、盒子、纸杯、纸卷等),但是这些材料也存在:参差不齐、幼儿无从下手、材料杂乱难以造型等难题。我们不断质疑:什么材料适宜先投放?什么材料适宜后投放?同时把所有的材料一并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是不是无从选择......不断研讨,不断改进。最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的爱好及主体材料的难易程度,确定了各个游戏区的主体材料的投放。如:厨余堆肥部中是厨余垃圾、厨余堆肥桶、土壤、小宽铲、小五齿耙、菌糠等材料;小小建筑部中则是以易拉罐、纸牌、瓶盖、纸卷芯、硬纸板、旧报纸棍、纸箱等主要建构材料;小手巧变部中投放了各种纸盒、包装袋、瓶瓶罐罐等便于制作的废旧材料,并辅以仿真眼睛、五官贴纸、冰棍棒,毛球,等装饰材料和彩笔、压花机、印章、贴纸等辅助材料。
(三)建立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引导幼儿逐步学习自我管理
小班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弱,在区域中进行废物再利用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抢夺、不恰当不安全操作等现象,如在厨余堆肥部孩子们都抢着小宽铲进行松土、都喜欢往趣味游戏部这种有现成废物再利用玩具区域中钻等,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情况的出现,因此建立良好的区域游戏规则,引导小班幼儿一步步地学习自我管理,进而提升小班幼儿废物再利用能力。
在开展区域游戏前,教师、幼儿可以一同商量并制定简单的可行的注意事项和游戏常规,另外可以运用简单的图画标志将规则更加具体形象化。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回想,并结合图示和上次的实践经验,再次深度了解各个游戏区的游戏规则,引导孩子更加有序地参与活动。
(四)家园共育,不断丰富废物再利用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提升富废物再利用经验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我们开展家园同步活动,在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开展废物再利用的内容,家长们都积极在家里也开辟了属于幼儿再利用的制作空间一一工作桌,在家也投放了百宝箱,将日常生活中幼儿找到的可以使用的材料一一酸奶杯、果冻壳、牙膏盒、塑料汤匙、彩色垃圾袋、吸管等放置其中供幼儿与家长随时取用。
初期大部分家长和孩子在家都用单一的方法——在各种材料上涂色美化,随着孩子们兴趣和制作需求的提升,家长们通过了网络渠道、幼儿书籍、小作书籍等了解了许多内容,慢慢地孩子们对自己想要造型的事物了解更加深入,在游戏区制作时已经不仅仅只是涂色,逐步用到了:贴、撕、印等多种方法大胆动手,在造型方面也越来越有趣,正是家庭的支持,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更具针对性,所以他们能够选择出更适合的材料来进行废旧物品DIY。
总之,根据小班幼儿的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通过师幼互动、家园配合、亲子互动等多元方式让幼儿在看一看、演一演、玩一玩、做一做中了解简单的圾分类和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好处,提升幼儿废物再利用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