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8期 2 0 0 8年3月 王文菲:校园景观设计探析 ・65 ・ 1.2通过校园景观对学生的陶冶作用 来,构成良性递进。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能的 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席勒说:“道德的 个决定因素。校园整体形象一旦定位不要轻易变动,其各个时期 阶段,只有通过审美阶段才能实现。”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 的建设应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与其协调一致,延续其原有的文化氛 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悦和谐、 围和文化脉络,使整个校园风格一致。教育是百年大计,纵观世 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学生学习氛围是同校园景观密切相关的。 界名校无不具有光荣的历史。因此,还要留有发展余地,规划出 良好的校园环境、优雅的人文景观,无疑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科学合理、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应解决好各区域环 境中的建筑物、道路、公共空间、景观绿化等主要环境要素之间的 1.3通过校园景观彰显高校精神 空间关系以及区域环境与校园整体环境之间的协调关 大学,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热情洋溢的讴歌人类的崇 有机联系、设计失误、工程质量低劣而造成的不良 高精神,这种热情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奋 系。有效避免因盲目改造、使校园环境建设形成整治见效果、投入有回报的良性循环。 进和创新。良好的校园景观能给人一种总体感和总体效应,给在 后果,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各个大学必须有自身 2.3生态性和因地制宜原则 校园环境建设必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最大 的办学理念。它是大学精神、功能与价值观等发展基本思想的概 括。大学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大学精神。湖南大学 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改造环境,因地制宜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合 在构筑自己的校园景观文化时,就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岳麓书院 理的改造、调整和美化,在环境设计理念上摒弃粗放型的设计观 从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做起,使人工生态系统与 “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文化精神。高悬于 念,持生态的原则,岳麓书院忠孝廉节堂的“实事求是”的匾额一直在影响着师生的 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在尽可能不干扰环境的情况下解决功能 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对于学校来说,必须从 教风和学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荣耀也一直在激励着湖南 和美学问题,大环境着眼,从小环境入手,尽可能利用那些天然的地形和植被, 大学人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2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场所,他们需要学校有适宜的环 境,校园景观设计应当以他们为中心,以满足师生必要的生活、运 动、游憩等人本主义的基本需要。校园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 案例,多半是设计脱离师生作为环境主人的行为感受与需求,设 计者脱离实际,决策者标新立异而把师生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 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创造条件,应避免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 坪的作用,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校园环境景观形态设计既要达到生存目的,又要取得发 展的成功,设计手段应是“花最少的力气去适应生态环境”。 2.4功能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 大学校园必须是学习与生活同在、学科与学科交融、校园与 社会对话、人文与生态共享的集合共存体,能同时满足教、学、研 及生活的各种不同需求。大学校园作为知识荟萃的智慧殿堂,校 园中的一楼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溢着特定的文化美。每所大学 在进行文化传承、文化适应和文化创造的过程中,也创造并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时,应以校园 文化为主脉,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在因偕自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开阔雄伟的草坪广场,忽视了环境的 生态规律和师生的共同需求;又如照搬照抄欧洲古典建筑形式, 校园空无一树或绿化不佳等。如此这般,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 则,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多样化和系统化,使校园缺乏 实用价值。 校园必须是学习与生活同在、学科与学科交融、校园与社会 对话、人文与生态共享的集合共存体,能同时满足教、学、研及生 活的各种不同需求。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是以人 为本,在更高层次上能主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 用之间的关系。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因此大 学校园景观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 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 出发点,强调景观的宜人性,包含景观通达性、建筑与人的亲和 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舒适度、景色优美度等内 制定规划方案。大学校园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 地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血液。溶解校园的原则 还彰显了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在国外,一些著名的 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等,都十 分重视将校园自然美景(山川、运河、湖泊)、历史建筑(博物馆、书 店)和文化活动(民问艺术节、书画展览节)作为所在社区和城市 的重要的游览观光资源善加利用,让游览观光的特质淋漓尽致地 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学校环境景观应该和学校的其他要素较好地配合 连贯、一致协同。在进行校园规划、绿化、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 的建设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把这种人文主义目标变成 校园教育环境的规划图,把人的发展目标隐含在设计之中。要赋 予物质设施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校 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师生员工爱校情结的载体。 参考文献: 容。就象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有:士子“往往相与择胜地, 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的经典说法。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从长远发展 考虑。景观设计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相结合,必须要 有符合自身风格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和设计要能够经得起 时间的考验。具体表现大致分为:1)结构性协调:环境系统内各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应具有较严密的组织构成,合理的比例关系 和较高的有序性。2)功能协调:环境系统内各要素需相互配合与 互动。3)区域性协调:任何封闭环境不可能单独达到理想目标, 必然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互惠互利。4)时段持续:环境发展具 [2]黄家贤.在臆性教育中培育学校精神[J].教学与管理,2004 (5):44.45. [3]李 多,伍江.“大学城”——一种人本主义的校园设计思想 有阶段性,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形态,但须前后持续、着眼未 [J1.时代建筑,1999(1):87_8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第8期 ・66・ 2 0 0 8年3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erURE V01.34 No.8 Mar.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l08—0066—02 现行政策下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策略 李摘宏梁献超 要:以国家近两年出台的“国八条”与“国六条”政策为背景,分析了当前住宅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将“多层次、较高 的舒适度、节能省地以及精密设计理念”作为现行政策下的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策略。 关键词:中小套型,住宅,多层次,舒适度,节能省地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变化,延长家庭生命周期中对某一住房的使用年限,减少住房更 节约了个人的财力与精力,也节约了社会资源。在不改 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在老城更新、新城发 换次数,能够对某一原有空间通过轻质隔墙的围合 展的过程中深切地认识到,住宅不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 变建筑结构的情况下,作为少年房、老人房、客房等使用。 个支柱产业的重要经济产品,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以 分割,改造出新的居住空间,当家庭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时,也能进行上述类似的变化,如改 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产品。 从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国情出发,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 造出的新居住空间在小孩1岁~5岁时可作为婴儿房、6岁~ 房问题,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为目标,国家于2006年先后出 10岁时可作为幼儿房、11岁~18岁时作为青少年房等。因此,中 台了“国八条”与“国六条”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90 m2以 小套型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前的居住模式以及未来居住模式 使套型设计赋予住宅以适应性、可变性,赋予住宅以生 下的中小套型住宅建筑面积占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在 的变迁,住宅应是成长型的,随居住者生命的成长而成长,随居住模式 中小套型住宅重成主流产品之时,作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 命; 建筑师,应以时事为己任,总结建设经验,参考其他一些国家和地 的变化而变化。区的做法,探讨应该实施怎样的设计策略和技术路线来建造中小 2依靠建筑手段和普适技术的应用,设计具有较高舒 套型住宅,在套型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提高居住质量内涵,为消费 适度的中小套型住宅产品 舒适度是建筑的一个根本与核心。世纪之交,“中小套型—— 者提供多层次的、高舒适度的、低消耗的、节能省地的住宅产品, 最终实现我国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文中试从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策略角度作粗浅的探讨。 高舒适度”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新命题,也是住宅建设的重要指 导思想。 1提供多层次的、灵活可变的、可改造的住宅套型产品 我国目前的住房需求结构可分为廉租型、适用型、舒适型和 享受型四个等级。对应的住宅层次可能是安置廉租房、保障性经 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高档商品房。 中小套型需求者的家庭结构主要为单身…1’、年轻家庭…2’ 气象学领域有所谓“人体舒适度”的提法,指在不特意采取任 何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措施的前提下,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是否感 觉舒适及其达到怎样一种程度的具体描述。近年来,人们在房地 产领域同样提出“建筑舒适度”的专有名词。而其概念、标准、实 现的手段等至今尚未有定论。借鉴气象学方面对“舒适度”的定 义,住宅的舒适度可解释为人们在未采用机械设施的住宅中是否 感觉舒适及其性能达到怎样一种程度的具体描述,其评价标准可 以我国在2000年9月推出的《商品住宅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包括单亲家庭、丁克家庭)、核心家庭“2+1”,对应的房间数可能 为一间、两间、三间。这样根据收入层次与家庭结构的不同可产 生12种组合,再加上由于地域、文化、风俗传统以及各自生活喜 好的不同,套型类型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对应套型面积可能是 40 m2,60 m2,80 mz,或90 m2。由此可见,90 m2以下的中小套型 体系》为依据,《商品住宅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将住宅归 纳为五大性能来评定,包括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 性能和经济性能,是一个完整全面的住宅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凡 是通过性能认定的住宅统称为“A级住宅”。根据五大性能得分权 住宅产品应是多层次的、比较丰富的Ll J。 设计灵活可变的住宅空间,适应家庭结构和家庭年龄结构的 5]王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 [4]毛学农.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理工高教研究,2002 [(5):23—24. 校学报,2001(1):60—61. On the design of campus landscape WANG Wen-fei Abstract:Aiming 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 of campus land ̄ape,it dicusses the actison of the design of campus landscape,and puts for— ward te hdesin prginciples on campus lndscape,to iancrease the design level of campus landscape,fully display the action of showing the carIl— pus spiits arnd accelerate te develhopment of students,and this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campuslandscape,action,design principle,campus culture 收稿日期:2007—1r一13 作者简介:李宏(1971一),女,讲师,金陵科技学院园艺系,江苏南京210001 210001 梁献超(1972一),男,讲师,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