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用于个人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未归还,根据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分析
1、挪用公款可以报警。
2、按照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拓展延伸
挪用公款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挪用公款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本应用于公共事务或他人委托的资金挪为个人或他用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将被认定为贪污罪或挪用公款罪。根据具体情况,刑法对挪用公款的处罚也有明确规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以及罚金等。因此,挪用公款不仅违法,还构成刑事犯罪,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和组织应该明确知晓相关法律规定,保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挪用公款行为,法律有严格的处罚规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知晓相关法律规定,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共财产不受侵害。如若发现挪用公款,应及时报警,共同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章 反洗钱监督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参与制定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对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提出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履行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