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比例和比例尺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1~3题,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    复习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五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五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2)五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五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人,女生有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70页的第2题。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正比例 反比例

  共同点 1.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

  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

  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

  值(商)是一定的。 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

  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

  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

  一定的

  四.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3题。

  1.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第2题,除第(2)、(7)题教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学生自己判断。

  3.      第3题,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创意作业:同桌二人说说比、比例、和比例尺之间的区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