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利息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125页的内容,练习三十三的第1~7题.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储蓄的有关课件、视频展示台、银行存款凭证(复印,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你们到银行或信用社去存钱或取过钱吗?(学生回答)这里有一段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录像,想看一看吗?

  播放录像,内容是几位小朋友在银行存钱、取钱的情境,在录像中,通过画面和声音,突出存入时间、金额、取款的本金、利息等.

  教师:看了这段录像,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围绕录像内容自由提问,最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

  板书课题:利息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质疑.

  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内讨论或注上“?”.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合作交流.

  教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屏幕上显示如下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

  教师:你们知道银行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银行的贷款主要*人们的存款.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额已突破7万亿元.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学生说到存款的方式时,教师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

  零存整取

  整存整取

  提问:你对活期、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这些存款中的专用术语的意思理解吗?举例说给大家听一听.

  结合学生的举例,教师提问: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

  提问: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本金、利率、时间)

  板书:利率、时间.

  教师:什么叫利率?你知道利率中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利率由银行决定,在我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利率的高低反映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状况.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例如:1998年至2002年,我国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调整后的利率如下:(屏幕显示)

  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1年期

  整存整取2年期

  整存整取3年期

  5年

  98.3.25

  1.71

  5.22

  5.58

  6.21

  6.66

  98.7.1

  1.44

  4.77

  4.86

  4.95

  5.22

  98.12.7

  1.44

  3.78

  3.96

  4.14

  4.5

  99.6.10

  0.99

  2.25

  2.43

  2.7

  2.88

  2002.2.2

  0.72

  1.95

  2.24

  2.52

  2.79

  教师:从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教师:请说一说你对这个公式的理解.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公式计算一下,如果你把100元钱以整存整取的方式在银行存3年,能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100×2.52%×3=7.56(元)

  教师:三年后取款时,你能得到7.56元的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年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7.56×(1-20%)=6.05(元)

  教师:6.05元是纳税后利息,也是你应实得的利息.

  3.观察交流.

  教师: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复印),你看了后能发现哪些问题?(注意让学生观察正面和反面.)

  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三十三的第1~6题.

  第1题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小华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长?”然后再由学生解答,最后订正.

  第2题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最后学生独立完成.

  第3、4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再订正.

  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再集体订正.

  2.开放性练习.

  完成练习三十三的第7题,学生先分小组讨论,探索选择哪种方式,再在全班交流.

  3.实际应用.

  学生拿出手中的中国工商银行储蓄存款凭证(复印件),先想一想自己准备存入多少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存?存期多长?再填写凭证.

  学生填后请几名同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交流填写的情况.

  学生再各自计算一下到期时,能取到本金和纳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屏幕上显示利率表)(见前表)

  四、实践调查

  以“存款、贷款与消费”为主题,拟定一个小题目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注意有关数据的收集,然后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或调查情况说明).

  五、反思体验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以强化.

  板书设计

  利息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

  零存整取

  整存整取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00×2.52%×3=7.56(元)

  7.56×(1-20%)=6.05(元)

  教学设计说明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本节课的教学以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认知基础,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具体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1.注意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教学内容.存款对小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通过让学生观看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录像来引入课题,使他们感到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2.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看书学习,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和常识有初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存款的好处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练习内容突出知识性、开放性和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的练习中,首先,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十二的第7题,探索最好的存款办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三,在实际运用中,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可以获得存款的实际体验.

  4.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安排了围绕“存钱、贷款和消费”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体现了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