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合同期满后,企业应如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来源:小奈知识网

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用人单位可以主动提出解除,经协商一致后解除;劳动者有过失行为被辞退,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劳动者无过错行为被辞退,如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6、39、40条。

法律分析

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用人单位可以主动向劳动者提出,协商一致后解除;劳动者有过失行为辞退的,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无过错行为辞退,如: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终止后,如何处理与劳动者的离职事宜?

劳动合同终止后,处理与劳动者的离职事宜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首先,企业应及时与劳动者沟通,书面通知劳动合同的终止,并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其次,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结算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和奖金,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劳动者需要归还企业的财物和机密信息,并办理离职手续。在此过程中,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离职事宜的顺利进行。最后,企业还需及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如社会保险和人事档案的变更等,以确保法律合规性和避免后续纠纷的发生。

结语

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过失行为辞退,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营私舞弊等。另外,劳动者无过错行为辞退的情况也存在,例如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双方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及时沟通、结算工资福利、办理离职手续,并确保劳动合同解除的合规性和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