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该怎么认定诈骗罪逃逸

来源:小奈知识网

法律分析:诈骗罪认定逃逸如下:

1、自然人的逃匿。作为自然人,其逃匿形式多表现为搬离原址、通讯中断、失去联系,逃往异地等。

2、单位的逃匿。合同诈骗案存在单位犯罪的情形,所以有必要单独探讨。单位没有住处而只有办公地点,不存在搬离原住处的问题。由于单位人员众多,联系方式更为多样复杂,所以认定失去联系的难度更大。

一、事故逃逸认定标准

对于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1、对于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其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情形;2、对于行为人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情形;3、对于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是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情形;4、对于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留下假姓名的情形;5、对于行为人接受警方调查期间逃匿的情形;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二、单位犯罪的罪名都有哪些

单位犯罪的罪名具体如下: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2、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一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无实际交易的第三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某公司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频率,发布教育宣传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秩序的行为构成该罪。

但是如果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都是犯罪主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犯罪认定必须在犯罪构成理论指导下,遵循和适用各项基本原则和总则性规定,遵循和适用关于具体单位犯罪的规定。

三、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及与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

1、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同。一般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侵犯的只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而在犯罪的归类上属于侵犯财产犯罪。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而且更主要的是侵犯了国家的合同监管制度,是性质相对更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因而在犯罪归类上划入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依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必须与合同有关,即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必须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而一般诈骗罪在客观方面则没有这种特殊限制,无论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在什么事情上,行为人只要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方法,骗取了对方财物,即可构成本罪。

3、犯罪主体不同。一般诈骗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而合同诈骗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在实践中多数表现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4、认定两罪的数额标准不同。一般来讲,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的标准要高于一般诈骗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