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北京的春节》教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拓展习题

  1、读记词语,再按要求写几个吧!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快乐吉祥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气氛热闹的词语?请再写出几个。

  3、请搜集几幅春联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可以办一期春联展览。

  老北京的春节

  (一)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及其由来的资料。

  2、查找自己家乡过年习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从《元日》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很多习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独立识字。

  2、检查识字情况,重点指导“逛”。

  3、检查读课文,正音。

  4、默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老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2、同桌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

  3、默读课文,找出老北京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并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1)春节开始是什么日子,人们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

  b、出示小黑板,“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用“要……还要……”造句。

  2)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风俗?从哪些地方看出除夕的热闹。

  a、说一说。

  b、怎样读出除夕热闹喜庆。

  3)春节的“高潮”是什么日子,人们都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讨论。

  b、从哪些地方看出元宵灯会的灯多?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c、指导朗读。

  d、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4)春节“结束”是什么日子?

  5、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从老北京春节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过渡: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喜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

  四、交流资料、练习表达。

  1、把课前查找的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由来的资料拿出来,全班交流。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整理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截”“拜”

  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抄一抄”中的部分词语:

  规距、通宵、高潮、结束、截然不同。

  六、课外实践、培养能力。

  通过各种文法搜集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二)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家乡过年的风俗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1.过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历代诗人墨客总以最美的诗句来赞颂新年的到来。你能背诵首这类诗吗?

  2.你想了解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特色吗?  

  背王安石的《元日》复习本单元首篇古诗。

  即将年底,此导入贴近生活,激趣自然。

  二、初读课文自读感知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分段默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重点词,标出疑问。

  3.集体汇报,你了解了什么?生1:有趣、热闹

  生2:刺激、好玩

  生3:喜庆、团圆

  ……

  生1:了解了春节“开始”“高潮”“结束 ”的 日子。

  生2:了解了庆祝春节有很长的时间。

  生3:我结合图画,了解了 春节期间庆祝活动很多,热闹非凡。

  ……学生各自的印象不同,学习中互相影响、补充。

  尊重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并能从多角度来了解。

  三、细读课文质疑讨论1、实物投影  出示春节“开始”的有关段落。

  2、“除夕”和“初一”有什么截然不同?

  (教师相机介绍“过年”的 传说)

  3、用同学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共同研讨“元宵节”一段。

  ①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个别汇报。

  ③回顾“除夕”、“初一”和“元宵节”对比。

  4、春节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份快乐和吉祥永留在心间,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老北京的欢喜和美好的同时,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送去一份祝福。a生边读边想,画出预示春节“开始”的重点词语:腊月初  腊八粥  腊八蒜

  买爆竹、玩具  赶集买年画

  b用“……要……还要……”口头造句。

  小组讨论、汇报

  a除夕: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

  b初一:拜年 逛庙会

  c读有关的段落,体会除夕、初一兴奋、欢喜的心情。

  a轻声读全段。

  b一句一句的读,边读边想,从每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元宵节明月当空

  元宵节吃元宵

  “处处、整条、都要……”说明灯多,声势浩大。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明各式各样的“走马灯、宫灯、纸灯、冰灯、纱灯……”说明灯多而美。

  读全段,读出美妙、热闹、吉祥。

  学生伴随《春节序曲》齐读课文。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听取学生的见解,赞扬学生,抓重点,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层层深入

  对比学法

  解决疑问

  回归整体

  四、课外拓展我们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仿照课文说一说。

  (要求不宜过高、过全)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沟通课内外联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五、实践作业1、查一查: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并归类整理。

  2、写一写:

  春节快到了,自己家怎么过年?自己打算做什么?写下来。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