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跟随他的妈妈去商场里买东西,在玩具柜台前看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小汽车,售货员阿姨看他那喜欢的样子,就劝说他的妈妈给他买下,可是这个孩子因为知道爸爸常年有病,家里的生活不富裕,没有让妈妈给他买这辆小汽车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从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引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但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充分的利用了我们班高立洋同学的事迹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
我们班高立洋同学的经历和文中的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很相似。她的爸爸患了尿毒症,妈妈也下岗了,为了给爸爸治病,她从来没让妈妈给她买过东西,有时为了省钱,作业本反正面都用完了才肯换新的。我把高立洋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大家立刻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和高立洋同学相比,我的生活无忧无虑,想要什么爸爸妈妈都会依着我,而我有时候还惹他们生气,真不应该。”有的同学说:“高立洋同学,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还有的同学提出要向高立洋同学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此时,整个课堂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我想课文中的那个懂事的小男孩的故事离他们已经近在咫尺了,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的内心一定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我觉得这次的文本拓展是这堂课的点睛之笔,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的教育深刻而生动,使孩子们终身难忘,整个课堂教学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后反思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中的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现在,我就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识字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本课共有11个生字。我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拼音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和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让学生认读带生字的词语,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来巩固本课的生字。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坚持以读为本,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在首位,通过默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的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段,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以“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余下内容,通过画重点句段、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品质。以“读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做?”等引导学生谈学习体会,来检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自主讨论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由于紧张,由于担心,由于对略读课教学规律把握不准,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细细反思课堂: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这使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的教学素质还有待极大地提高。我应该感谢这次活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恳请各位同仁不吝给予批评指教,使我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能走得快一点,远一点。谢谢!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到了现在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现在的孩子对玩具也很迷恋,所以,上课开始,我说:“你们喜欢玩具吗?你站在过玩具柜台前吗?说一说你站在玩具柜台前的样子。”孩子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我一动不动地看着洋娃娃。”有的说:“我看到我喜欢的赛车两眼会发光。”我问:“当你家长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时,你又怎样了?”有的说:“我高兴得跳起来。”我又问:“当你家长没有满足你的愿望时,你又怎样了?吵过吗?闹过吗?”
在孩子们渐渐陷入沉思时,我趁机说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个小男孩在玩具柜台前,遇到心爱的小汽车是什么样的神情?快到课文中找一找,边读边画。”在找出重点词语后,我对学生说:“你就是那个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快来演一演。”请学生上台表演后,我又问:“这么心爱的小汽车,他让妈妈买了吗?为什么?”学生马上回答道:“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因为他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甚至还有学生说道:“他懂得心疼妈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由此可见,通过对比,学生已经被小男孩感动了。这篇课文处处让人感动,所以,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把感情读出来了。最后,我说:“今后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还会吵着让爸爸妈妈买吗?”孩子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贴近生活的课文如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效果会更好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