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十五从军征》译文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斑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的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故土上,绝望的望着东方,这首诗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任命造成的苦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借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意境。

  2、过程与方法:读—议—讲—问—拓—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增强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你都知道哪些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呢?

  2、板书诗题。

  3、质疑: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初读感知:自由读古诗,要读通顺,读正确。想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检查字词: 冢   窦   雉  舂  羹

  理解字义:始:才     冢:坟墓     窦:孔、洞     贻:送给

  6、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读后想一想:自己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随时做以批注;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才合适?自己试着读一读,要读出原诗的味道。

  7、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二、解疑合探

  (一)交流诗句意思

  1、指名读古诗。思考:通过自学你明白了那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

  3、读诗句,想画面:边轻声读边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下来。

  4、同桌俩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体会交流诗句感情

  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

  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预设:

  (1)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

  (2)假如你是这位老兵,听了乡里人的话,你会是什么反映?什么心情?

  (3)这番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3、朗诵: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古诗并评议或表演式朗诵古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三、质疑再探

  1、再次朗读古诗。

  2、古诗读到这里,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吗?诗人的思想感情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3、随机质疑,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自读古诗,区别异同。

  《出   塞》

  王 昌 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老师总结:同样是写战争的诗歌,可是表达的方法却不相同。一个选取从军65年老兵重回故里的场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任命造成的苦难。一个从另外的角度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消除边患的感情。

  4、我当小老师:

  预设:

  (1)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关于战争的诗篇。请大家课后收集描写战争的诗词,选择最喜爱的一首背下来。

  (2)积累富含哲理的古诗名句。

  (3)把《十五从军征》改编成一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带个人们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