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章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靠勇敢和智慧取得成功的人士。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他的名字叫唐雎。(板书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2、简介《战国策》。

  二、疏通文意。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标出生字词读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弄明白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不懂的词标出来问老师或同学解决。

  3、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

  (1)解释红色的词语。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虽然,受地于先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请广于君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长跪而谢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三、熟读背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进行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品读人物。

  1、找出文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看两人是怎样较量的?较量的结果如何?从中看出人物有何性格特点?

  秦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盛气凌人,先发制人)

  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恼羞成怒,进行恫吓)

  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毫不示弱,针锋相对)

  结果: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总结人物性格:

  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秦王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二、讨论写法。

  1、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秦王以大欺小,明着易地,实则强夺。安陵君看透秦王的阴谋,不想易地,这就惹怒了秦王。在这紧张的矛盾中唐雎出使秦国。秦王一上来便盛气凌人的指责唐雎,接下来又以天子之怒进行恫吓,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秦王的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和唐雎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跃然纸上。

  2、丰富的潜台词。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乖乖地把地送来,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与你拼命。)

  三、拓展提升。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你知道哪些?课下读一读相关的文章,交流一下他们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