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议论文中事实论据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多一点纯正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紧扣论点来举例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和感悟“灵魂”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预习要求】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例:(1)注音并写出反义词:平庸( )
(2)注音并造句:缅( )怀:
2、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找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事例。
4、收集生活中的灵魂闪光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追求的身影:有人在追求银行不断累积的存款,有人在追求富丽堂皇的豪宅,有人在追求职务的升迁,有人在追求名牌的大学,有人在追求理想的学业成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看看作家周国平是怎么说的?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教者注重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点拨文本观点的方式水到渠成。)
(三)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学生复述、提炼并概括形成文字)
(多媒体出示):
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 (西方物理学家)
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 (西方哲学家)
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西方现代作家)
少女:无视喧闹浮躁,保持精神追求。 (中国普通百姓)
青年画家:牵心名画,保持纯正追求。 (中国普通画家)
(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小结。较好地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理念。师在总结时需强调事例中与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情节,以便下一教学层次的推进与理解。)
2、所举事例中哪一句最能体现精神风貌——灵魂的高贵?
“不要踩坏我的圆!”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教师点拨)
“好象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
“名画前流连往返,一张张热忱的脸”
师:在座的同学们,你们专注的目光,积极的发言,不也是一种纯正的追求吗?追求知识,追求梦想的年轻心灵也是多么珍贵!
(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议论文的举例说理的写作特点,从各个角度分析所举事例的典型性,渗透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努力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教学层次与学生发展水平同步。)
3、这些事例从哪些角度体现灵魂的高贵?
讨论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A 有思想 。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高贵的灵魂”含义多而广,师点滴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情感的碰撞,挖掘到灵魂的更多内涵。)
4、议论文写作中怎么来举例?
这几个事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贤哲,有普通人,故事发生的时刻也不同,有生命的关键时刻,也有平常时刻,作者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选择最典型的事例,体现了议论文举例的典型性 。
(课堂上的总结更能够完整理解学习目标。)
(四)拓展延伸(媒体)
1、学完课文,你觉得“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观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采用换例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议论文举例的另一特点:唯一代表性。)
2、有人认为:“课文中选取普通少女和没成名的青年画家似乎没有什么典型性。”你认为呢?(思想观念必须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
(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思维的空间,去补充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不足,去发现解决学生主观意识的疑问,毕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五)课堂活动
1、同学间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
(六)作业布置(媒体)
学生作文:《动人的光彩》,文体不限
相关提示:以本文的有关思想为立意
利用交流中积累的素材
((五)(六)作业布置从文本到生活,使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体现文本精神力量的辐射体验。)
(七)板书设计(媒体)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中心论点
有思想
高贵的灵魂 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议论文举例的典型性
《动人的光彩》
(八)教学后记
作品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当学生面对一篇课文、作品时,他们实际上是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朴素的解读,如何实现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课堂活动环节。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身边的故事,在各类生活事例中去谈叙灵魂的更多内涵,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研究这个世界,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让学生与自我对话,在体验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与文本的融合,交流过程有些松散,有些偏离了文体中心,是为本节课的主要缺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