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法采矿罪既遂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是什么?

来源:小奈知识网

非法采矿罪的刑事责任及举报部门:非法采矿罪既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举报非法采砂应向国土局举报,由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负责管理。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擅自采矿或进入矿区的,应立案追诉。

法律分析

一、非法采矿罪既遂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三条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采矿向哪个部门举报

非法采砂该向国土局举报。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负责辖区采矿的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查处等。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拓展延伸

非法采矿罪既遂情况下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及其法律后果

非法采矿罪既遂情况下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是指当非法采矿行为已经完成并达到犯罪构成要件时,犯罪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方式。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采矿罪属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其承担的刑事责任包括刑罚和刑事处罚。刑罚方面,犯罪人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刑罚,具体刑罚程度取决于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损害后果的严重性。刑事处罚方面,犯罪人可能面临罚金、没收违法所得、追缴违法工具设备等处罚措施。此外,非法采矿罪还可能引发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法律后果,例如被责令停止非法采矿活动、赔偿环境损害等。总之,非法采矿罪既遂情况下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及其法律后果是为了维护环境资源的合法权益,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的规定,非法采矿罪的刑事责任应该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犯罪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若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非法采矿的举报,应向国土局进行举报,他们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查处等工作。非法采矿罪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刑罚和刑事处罚,同时可能引发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等法律后果,旨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四十三条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十条 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