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试用期也有相应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在约定试用期时考虑技术含量等因素,避免不合理的试用期限制。双方应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应在一个月内完成合同订立。
法律分析
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每年与员工签订一次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在签订第三份劳动合同时,有权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有哪些规定?
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具体规定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3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3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6个月。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3天就行。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这就提醒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等因素考虑进去。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拓展资料: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结语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签订第三份劳动合同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最短期限是3个月,而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双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应考虑技术含量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不平等性和经济负担。建立劳动关系时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及时订立的应在一个月内完成。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14条的规定,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