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来源:小奈知识网
・938・ Medical Irdbmmtion Section of Operative Surgery.Oct.2008.Vo1.21.No.10 年患者;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适合于大多数的老 好的治疗方案应能预防这些不良后果的发生。减少卧 床并容许患者早期活动,包括在床上坐起及扶拐下地 活动。目前倡导的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1)力求 年患者,因为股骨头和髋臼能很好的匹配,患者可早期 负重,减少髋部疼痛和其他并发症。笔者对60例患者 分别采用了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 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 优良率为90%,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3.3%。 缩短制动和卧床时间;(2)突出功能复位;(3)内固定 采取安全、简便、牢固的方法,减少手术时问及次数。因 此对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明显,内固定常常松动,移位 而失败,采用牵引治疗则卧床时间长,骨折复位差,畸形 愈合,同时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采用关节置换能有效 避免一些并发症,提高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总之,人工关节置换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 髋关节置换 术适应证及手术禁忌证:①陈旧性 股骨颈骨折、头、臼均已破坏并疼痛而影响功能;②55 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移位严重;③头下型及头颈 型;④股骨颈骨折不愈合;⑤部分股骨颈基底部或粗隆 问骨折;⑥明确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 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 法 关节炎;⑦肿瘤致病理性股骨颈骨折;⑧超高龄患者并 发症可能危及生命。手术禁忌证:①老年患者有心、 肺、肾、脑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②髋 部及其他部位有化脓病灶。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 发生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常伴有并存疾 病,其发生率很高。如长期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心脑 血管疾病、下肢静脉系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率将大大增加。因此治疗应以尽量缩短手术时问,早 期离床功能锻炼为主要日的。由于股骨头血供的特殊 性,股骨颈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 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塌陷等不 良后果,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40%_3 J。一个良 一~=一重 一~一  一~一 一蚕_ m一~ ~ 一一~一~ ~一∽ 砌~一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赵中强,袁怀亮,刘意毅 (登封市中医院骨科,河南登封452470) 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 一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作者自2002年 2月~2007年l2月问应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记录手术时问、术 中出血量、术后弓l流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股骨颈骨折;置换术;高龄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06—1959f2008)10~0938—02 术后经l0个月以上随访,未出现感染、脱位、松动及下沉 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40余年的推广普及,是临 床上应用最广、疗效最稳定人工关节技术之一。自 2002年2月~2007年12月间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2例,收到了 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收稿日期:2008—7—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l0例;年龄75~9O岁,平 均82岁。致伤因素均为跌伤,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14例,Ⅳ型18例。合并脑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年10月第21卷第lO期 ・939・ 血管后遗症2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冠心病7例。所 用假体均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 1.2术前准备 2分析讨论 2.1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 意义及优点 完善全面检查,治疗内科疾病,调整心肺功能,全 面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提高麻醉及手术耐受力。 高血压术前血压控制在20/12 kPa以下,糖尿病控制 空腹血糖在8.0 mmol/L以下,冠心病患者术中请心内 随着社会发展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骨质疏松 的高龄患者逐渐增多,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股骨颈骨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及切 开复位内固定等,由于卧床时间长,骨折不愈合率和头 科监控。 1.3治疗方法 在腰硬膜外麻醉下,标准健侧卧位,以股骨大转子 为中心,沿股骨大转子后缘,作一近端向后弧的切口, 长度约7~9 121'/1,分离并牵开臀大肌,内旋后伸患肢, 向前牵开臀中肌,显露臀小肌、梨状肌及外旋肌群,从 止点处切断梨状肌腱、外旋肌群及后1/3臀小肌,“T” 形切开关节囊并牵开。保留小转子上股骨矩1 cln左 右,用Hohmann拉钩置小转子上,保护坐骨神经,摆锯 锯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然后将患肢屈髋屈膝内收内 旋,用宽而弯Hohmann拉钩将股骨近端抬高,使残端 露出切口外,依次运用不同型号的髓腔扩大器及髓腔 锉行近端髓腔扩髓,选用合适型号的人工股骨头和假 体柄试模,复位后测试人工股骨头的松紧及各个方向 的稳定性,进一步确定假体型号,清洁髓腔,应用二代 骨水泥技术安装假体柄复位。缝合关节囊,将梨状肌 及短外旋肌群缝至臀小肌上,闭合关节腔,常规放置负 压引流,关闭切口。 1.4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置外展中立位,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术 后即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第2天坐起及在康复师帮助下 扶助行器下床负重行走。 1.5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7~9 C1TI,平均8.5 cm,术中出血量 150~250 ml,平均180 ml,全部病人均未输血。手术 时间(从切开皮肤至关闭切口)40~70 rain,平均56 arin。术后引流量约40~130 ml,平均80 ml。本组病 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32例均 获随访,最长5年,最短10个月,平均14个月,髋关节 功能均恢复至伤前水平,除1例因脑血管后遗症仍需 要搀扶外,其余均可单独扶拐行走。所有患者无感染、 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 坏死率高 ,难以达到尽快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及 早期下床目的。王东 等认为对全身情况好,特别是 骨折前有正常户外活动能力者,宜采用髋关节置换,术 后能及早下床活动,减少了全身并发症的发生。作者 认为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关节周围组织损伤 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肌肉力量和关节功 能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那些高龄、体型较瘦患者。 2.2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①要有良好的暴露及操作 技术,开始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时,要求手术者有良好髋 关节置换经验。手术操作必须熟练、细致,切忌粗暴。 医源性因素造成手术失败者占相当比重,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 J。②采用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固然有很多优 点,却不能因此刻意追求小切口而忽视或牺牲假体置 入的准确性。若一味追求小切口反而会延长手术时 间、增加创伤和出血量,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③切口 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位于大转子后缘,只有当切 口位于大转子后缘时,才有可能通过小切口完成此项 手术,股骨颈残端才能更好暴露。④假体安装后将切 开的关节囊缝合,将切断的短外旋肌群缝合到臀小肌 上,密闭关节腔,将使软组织紧靠金属股骨颈和头而不 会残留死腔;相反,如将后侧结构缝合到大转子上则很 可能产生较大死腔 J。⑤术后要注意保护好坐骨神 经。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肢的体位,在股 骨颈截骨前要使患肢一直处于屈膝屈髋背伸外展位, 此时坐骨神经最松弛,截骨时不容易损伤。 [参考文献] [1]蔡奕,张新宁.小切口有限内固定加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双 段骨折22例[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23(5):343. [2]张学恒,叶润莲,郭筱秋,等.小切[1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 治疗胫骨不稳定性骨折[J].江西中医药,2005,36(11):25—26. [3]王树海,付国权,王刚,等.小切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 胫腓骨骨折[J].中国骨伤,2006,19(11):679. (本文编辑:沈承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