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准噶尔读音

来源:小奈知识网

准噶尔的读音是:zhǔn gá ěr。

准噶尔的拼音是:zhǔn gá ěr。 注音是:ㄓㄨㄣˇㄍㄚˊㄦˇ。 结构是:准(左右结构)噶(左右结构)尔(上下结构)。 繁体是:準噶爾。

关于准噶尔的成语

不过尔尔  尔雅温文  出尔反尔  法脉准绳  酌古准今  尔汝交  羹污准须  公尔忘私  

关于准噶尔的造句

1、清朝统一了,北伐罗刹,南灭郑克爽,西灭准噶尔,保卫了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  

2、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四周的草原,塔吉克族聚居在帕米尔高原,锡伯族生活在伊犁河边,汉族则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北疆。  

3、呼图壁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三排构造,是该盆地目前发现的最大气藏。  

4、格登碑全名为“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  

5、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为克拉玛依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但八区的八道湾组此前尚未开展过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关于准噶尔的词语

酌古准今  公尔忘私  十拿九准  羹污准须  法脉准绳  推情准理  尔汝交  尔雅温文  

关于准噶尔的单词

Zhunger Basin  Junggar Basin  Dzungaria  

准噶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噶尔丹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政权体制后建立的君主制国家。噶尔丹通过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在1678年正式建立了一个汗国。因1635年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且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噶尔丹改变了卫拉特与清朝的主从关系,标志着卫拉特蒙古的重新独立。准噶尔[zhǔngáěr]⒈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二、引证解释

⒈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清史稿·地理志二五》:“杜尔伯特部十六旗:至京师六千餘里。引元臣孛罕之裔,姓绰罗斯,六传至额森,即乜先,生二子。长伯罗纳哈勒,为杜尔伯特部祖,次额斯墨特尔诺颜,为準噶尔部祖。”清魏源《<海国图志>叙》:“昔準噶尔跳踉於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埽於乾隆之中叶。”综合释义: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噶尔丹于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政权体制后建立的君主制国家。噶尔丹通过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在1678年正式建立了一个汗国。因1635年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且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噶尔丹改变了卫拉特与清朝的主从关系,标志着卫拉特蒙古的重新独立。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清史稿·地理志二五》:“杜尔伯特部十六旗:至京师六千餘里。元臣孛罕之裔,姓绰罗斯,六传至额森,即乜先,生二子。长伯罗纳哈勒,为杜尔伯特部祖,次额斯墨特尔诺颜,为準噶尔部祖。”清魏源《<海国图志>叙》:“昔準噶尔跳踉於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埽於乾隆之中叶。”汉语大词典: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清史稿·地理志二五》:“杜尔伯特部十六旗:至京师六千馀里。元臣孛罕之裔,姓绰罗斯,六传至额森,即乜先,生二子。长伯罗纳哈勒,为杜尔伯特部祖,次额斯墨特尔诺颜,为准噶尔部祖。”清魏源《〈海国图志〉叙》:“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埽于乾隆之中叶。”其他释义: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