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例

来源:小奈知识网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1

My Childhood

「我的

I grew up in a small village. I am the second child of the family, and my sister is the eldest. Our house is on the main street of the village so I always saw a lot of people on the streets There were farmers, fishermen, and a few merchants in the village. My sister and I used to play with the next-door children; their father is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Sometimes when we played together in the house we made so much noise that my mother wanted us to play outside, so we went to the seashore to look for crabs and clams, and pretty seashells, too. Also, we enjoyed running on the beach chasing each other. On breezy days we used to enjoy flying kites on the beach. When I look back on my early life in the village, I feel I had a happy childhood.

【参考译文】

我在一个小村庄长大。我是家庭的第二个孩子,我妹妹是老大。我们的房子在村里的主要街道上,所以我经常在街上看到很多人,村里有农民、渔夫和一些商人。我和妹妹过去常和隔壁的孩子们玩;他们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有时候,当我们在房子里玩耍的时候,我们发出这么多噪音,以至于妈妈想让我们出去玩,所以我们去海边寻找螃蟹和蛤蜊,还有漂亮的贝壳。此外,我们喜欢在海滩上奔跑嬉戏。在微风的日子,我们习惯在海滩上放风筝。当我回顾我在乡村的早期生活时,我觉得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更多推荐:

1.我的童年时光英语

2.My Childhood我的童年英语作文

3.优秀英语作文:童年Childhood

4.初中英语作文:我的童年

5.我的童年英语作文范文

6.初一英语作文:童年

7.以童年为话题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2

一.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包办者”,而学生只被看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当然也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是必须要改革的,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整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师不能够满堂灌,不能够只顾讲解而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要把自己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探究式思考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引导和总结的过程,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成效。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材编排非常适合教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基本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深入探讨,让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二.把握课堂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呈现方式,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多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努力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基础内容,一些生僻字词学生要主动去查阅词典,课后基础习题学生要能够给出初步的答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先准备好学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据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开展下一步的教学,一方面要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学生不能处理的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比较灵活的,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教学内容往往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会得到提高。

三.利用多种资源,拓宽初中语文教学空间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进行穿插、迁移、补充、收集、交流、研讨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只在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语文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普通的现实生活。教师尤其要能够整合生活中各种资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通过课堂讲解无法表达的东西,通过各种途径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兴趣小组,组织学生采集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写出更好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或是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表现。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3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重要,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有灵感,有灵感才会写出好作文。好的作文题目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好些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太过随意,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没有写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出得怎样,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素质水平,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

要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态,把握其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笔者设计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非常感兴趣。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小大人”的派头。笔者设计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既形象具体,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因而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就能逐渐提高;作文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二、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评改工作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有利于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并进行交流。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不断进步。

1、师评

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要尽量当堂面批改。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

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辨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读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明等。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更何况初中学生。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决不是把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时引导和指点。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3、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

互评互改环节中,可以选取下列方式进行:①同桌互改互评。②四人小组讨论后由四人小组组长执笔评改。③两队同桌前后互改互评,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④全班前后桌大循环式评改,由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⑤7-8人的小组再讨论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组长(各组中的最优秀的班干部担任)一人执笔评改。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给的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4

一、从范文中学“仿”作文开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按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似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如学了寓言故事让学生仿写一个童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创作激情很高,并在课堂上交流作品,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就能熟能生巧。世上任何一位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中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予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我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如《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不如改写成《和××说说心里话》《××,您了解我吗?》,等等。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给未来的孩子写封信》……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文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所以平时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写一段练笔,练笔内容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摘抄课外精彩语段,还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内容可多可少,写的文段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就可以在班级成立图书角。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5

可是,纵观当下,教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普遍缺乏计划,随意性很大。教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命题。写作计划模糊,教学内容缺乏梯度。自然,学生的训练也不系统,初中3年学到的写作技巧屈指可数,泛于表面。因此,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迫在眉睫。

如何建立序列化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呢?

一、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的建设也是如此。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同时理性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广泛接触到各类知识,认识到更多的人,会更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认知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三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从想象力来看,初一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二到初三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

二、将写作教学目标逐步分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目标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提出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等8条目标。

但这只是一个整体的大目标,这些目标是针对学生“写”的目标还是针对教师“教”的目标,没有明确指出。同时,初中3年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没有明确划分出来,这些目标总体上混在一起,缺乏序列性。这使得教师不知道具体怎么进行教学,也不清楚每一学段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水平,教师以其昏昏如何能使学生昭昭。因此,笔者提出要将写作教学目标逐步分层,将新课标提出的8大点总目标中有关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分解到初中各个年级、各个学期、各个月,甚至各个星期之中,这样才能将记叙文写作训练得更为扎实有效。

下面,是笔者对初中3年每学年、每个学期教师做些什么,对学生训练哪些记叙文知识技能点做出的一个规划:初一上学期,了解记叙文基本特点与章法结构,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初一下学期,掌握记叙文的叙述顺序,能灵活运用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初二上学期,理解不同的抒情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并能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抒情方式;初二下学期,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及主要的几种记叙技巧,并能在写作中加以灵活的运用。初三上学期,学会审题、立意和创新使用素材;初三下学期,学习记叙文的多种创新文体,并能加以灵活运用。

三、整合教材中的单元主题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样的经典文章就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文。初中阶段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记叙文出现,且里面的记叙文大多属于写人记事的,写景状物的,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同时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主题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学的单元主题,来相应地安排记叙文写作教学。

。而其中所选择的文章《在山的那边》,描述童年的梦想和对梦想的追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由童年的脱险经历而悟出的人生道路的困难;《短文两篇》的《蝉》和《贝壳》则是由身边的小事物引起的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的思考;经典篇目《紫藤萝瀑布》则是自我的不如意与事物的生生不息的撞击;《童趣》则记叙了一些童年趣事。教师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与章法结构,然后布置有关人生、成长类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6

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呢?我认为,作文的细节描写指导很重要。下面就谈谈我在细节描写指导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蓝本,学习细节描写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要引导学生学习,加以体会,从而弄清“细节”的含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就有很多细节描写,父亲亲自送行,照顾的无微不至,不光顾及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时还给儿子买了橘子。买橘子要过铁道,那时的月台很高,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他也心甘情愿。这里用了特写镜头描写父亲爬月台,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和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细节描写使“我”的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于是“我”哭了,“我”发现了父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再如《蜡烛》一文中写掩埋烈士,老妇人的每一步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最后,她总算是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述,使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各类细节描写。如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语言对话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等等。通过诸多细节描写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出所谓的“细节”,就是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就是要抓住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这样写就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以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为素材,运用细节描写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景物和现象进行细致、敏锐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以日记、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并持之以恒。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有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把作文写得具体,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生动有趣,否则就会犯闭门造车的错误。

我在指导学生写《童年趣事》这篇作文时,一名学生写道:我小时候太贪吃桑枣,爬上桑树骑在树杈上吃,到晚上要回家了,就将桑枣装满了口袋,结果把一件好端端的白衬褂染成了花褂子,弄得妈妈哭笑不得。我让他仔细回忆当时的细节,把上面那段话写具体一点。通过指导,他在作文中对摘桑枣、吃桑枣以及自己的狼狈相和妈妈哭笑不得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幅天真的童趣图跃然纸上。这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可见,有了观察积累的基础,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写。细节描写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所以必须围绕作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时,确定了“妈妈疼爱我、关心我”这个中心后,我启发学生回忆:你的妈妈疼爱你、关心你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学生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冲蛋花给我喝,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有的说我妈妈下雨天背我上学;有的说天热时妈妈给我扇扇子……我让学生选择两件典型的事例,把妈妈关心、疼爱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具体地写下来,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一个学生写到由于天热又停电,晚上做作业时,妈妈守在他身边,给他扇风赶蚊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妈妈右手不停地给我扇着风,赶着蚊子,左手却不断地“啪啪”地打着自己身上的蚊子。那“啪啪”声就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的眼睛模糊了……“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妈妈的慈爱之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