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分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院 08国贸一班 蔡妃0850510001)
[摘要] 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文章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着手,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弱势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理方向;贸易商品结构;汇率;贸易一体化
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各地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工作;广大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强竞争力,千方百计稳住老客户、开拓新市场。总体来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有关数据统计,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及特征
1、我国的对外贸易流向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
统计数据表明在贸易总额上,亚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欧洲,而且这些区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近期内一直呈积极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主要是对香港、日本和韩国出口,对香港的出口主要是转口贸易 ;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对北美地区的进出口都主要集中在美国。而对欧洲的贸易则相对分散一些。 2、对美日出口降幅缩小,对部分新兴市场出口降幅较大。
表1 2009年1-9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国家 (地区) 全球 欧盟 美国 日本 东盟 中国香港 韩国 中国台湾省 澳大利亚 印度 巴西 进出口 15578.2 2600.5 2118.8 1622.2 1469.9 1207.1 1105.3 736.3 427.7 309.7 304.9 金额(亿美元) 出口 8466.5 1674.6 1573.1 697.7 731.1 1144.6 377.5 139.2 143.3 211.6 93.6 进口 7111.8 926.0 545.7 924.5 738.8 62.4 727.8 597.1 284.4 98.1 211.3 进出口 -20.9 -19.4 -15.8 -20.0 -18.6 -21.8 -24.4 -29.7 -7.1 -26.5 -21.1 同比(%) 出口 -21.3 -24.1 -16.9 -18.8 -16.1 -20.6 -34.0 -31.6 -12.7 -13.6 -37.3 进口 -20.4 -9.2 -12.4 -20.8 -20.9 -38.5 -18.3 -29.2 -4.0 -44.3 -10.9 3、中国对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边境确保一个逐步发展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个邦交,然后又以两国外交情况促进双边贸易。
二、目前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贸易商品结构中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降幅缩小
前三季度,大宗能源资源商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量增长35.7%,原油增长8.2%,初级形状的塑料增长30.6%,大豆增长12.8%,但7月份以来大豆进口过快增长势头出现逆转,9月当月进口量下降33.5%。受扩大内需带动和加工贸易下降趋缓影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初大幅下降后,二季度以来趋于好转,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3459亿美元,下降16.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174亿美元,下降18.1%,降幅均已低于进口总体降幅。
表2 2009年1-9月中国进口重点商品情况
占总商品名称 数量(万吨) 金额(亿美元) 单价(美元/吨) 进口比例(%) 铁矿砂及其精矿 原油 大豆 初级形状的塑料 机电产品 46936 14607 3236 1810 364.8 586.0 140.7 252.9 77.7 401.1 434.8 1397.3 5.13% 8.24% 1.96% 3.55% 48.64% 30.56% — 3459.3 — 高新技术产品* — 2173.9 — 总进口 — 7111.8 —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程度较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势趋缓
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初下降幅度较大,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稳,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等支持力度加大,降幅逐步收窄。
表3 2009年1-9月中国出口重点商品情况
商品名称 玩具 箱包及类似容器 家具及其零件 鞋类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服装及衣着附件 高新技术产品* 机电产品* 总出口 金额(亿美元) 56.0 91.5 177.3 208.9 431.0 785.4 2558.4 4963.7 8466.5 占总比例(%) 0.66% 1.08% 2.09% 2.46% 5.09% 9.27% 30.21% 58.63% 100%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3、加工贸易降幅逐步缩小,一般贸易出口降幅有所扩大 由于加工贸易以IT等机电产品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在危机爆发初期所受冲击较大,2009年前五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6月以来,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政策逐步见效,订单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同比降幅已经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4、民营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下滑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机制灵活,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上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表4 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经营主体情况 项 目 总 额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其他贸易 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出 口 金额(亿美元) 8466.5 3785.0 4085.1 596.4 1375.2 4701.8 2389.5 同比(%) -21.3 -24.5 -19.7 -8.9 -30.2 -21.1 -15.5 进 口 金额(亿美元) 7111.8 3811.9 2243.0 1056.9 2044.9 3841.9 1225.0 同比(%) -20.4 -16.4 -23.9 -26.0 -28.0 -20.6 -2.1 企业性质 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基数大,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仍然是贸易大国。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大,但是结构仍然不合理。出口主要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只要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居高不下。因此,中国进出口商品的
交换价格比例差距较大,贸易条件恶化。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出口顺差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原因。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引发了众多不必要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2005年下半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分别为82起和76项,2006年1-7月有32起。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四、应对政策
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首先,大力加强我国对外贸易中标准化工作。把进出口标准化工作作为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和品质管理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标准化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能力,保证进口商品符合国内生产使用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保证引进技术设备,符合本国标准体系和计量制度的统一的要求,增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往来。 其次,为解决我国各行业间的贸易增长结构不平衡,必须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应同步提升质量。在要素禀赋方面,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一些行业的资金、技术的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并促使其在层次上的提升,应抓住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通过产品配套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产品的出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尤其在服务贸易方面,要注意加快外资的注入,及民营资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外竞争力,最终要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使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达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再次,要逐步提高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一是要制定好外贸市场战略,加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二要将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中的某些产业扶持成主导出口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使之与国际需求接轨。在完善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无形商品贸易。外贸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单意味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无形商品贸易比重的增加及其结构的改善。
再者,重新评估人民币的价值,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切实人民币盯住一揽子外汇的情况,稳定人民币的升值情况。西方各国因受金融风暴影响失业率上升要对人民币提升压力。中国人民币一旦在现实进入自由汇率浮动制度,中国经济将滞停。中国将推行一些列宏观政策稳定国内物价、扩大再生产以及就业水平。
最后,将多个贸易中心一体化,也要将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与重点化相联系,同时兼顾贸易流向的分散化和重点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我国经济负传递的风险,突破由于市场单一而造成的规模制约瓶颈,掌握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Z] http://www.baidu.com.cn
[2] 我对外贸易结构与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研究[Z] http://www.baidu.com.cn [3] 范祖德 人民币升值争议 [N]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3月 [4] 杨清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