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官做得再大也会落马,“苍绳”犯的事虽小也 会被查,“狐狸”再狡猾蹿到天涯海角也难逃反腐斗争密 织的恢恢天网。这就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呈现出压 倒性态势的具体体现。
不可否认,反腐利剑高悬,腐败分子望而生畏,曾经 明目张胆的腐败现象被极大遏止住。可这并不是说明, 中国的官场就清澈见底了,干部队伍建设就真的让党和 人民都放心了。社会上滋生腐败的温床还在,一旦条件 成熟,那些意志不坚定、精神境界不高的干部,很可能依 然会铤而走险,顶风作案。
为逃避打击、监察,今后的腐败活动不仅会更加隐 蔽,在形式上也会花样翻新。比较常见的:一些地方吃喝 玩乐的“四风”问题穿上了 “隐身衣”、躲进了 “青紗帐”、 打起了“游击战”,给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发现问题、查 找腐败蛀虫出了新的难题。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反腐 倡廉工作能够关口前移,及时捕捉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新规律,让敢于以身试法的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特别荒谬,即经济建设与贪污 腐败应该是“比翼双飞”的,如果打击了腐败、狠刹四风, 就会严重危及GDP。试想,当一个地方的经济秩序因为 腐败问题被搞乱,企业长期被吃拿卡要所困扰,群众对 官场不信任甚至导致难以调和社会矛盾的产生,都会不 折不扣地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而一个风清 气正、充满服务意识、深受老百姓拥护的地方政府,才能 真正为一个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繁荣提供最坚实的保证。
贪官少了,庸官惰官却没有少。这是反腐高压态势 下一直存在的官场顽疾,也是当前阶段群众反映比较强
烈的廉政问题之一。现实中,仍然有不少干部没有摆准 位置,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进而 导致“因为捞不着钱,所以就不服务” “因为怕出事,所以 就不干事”等错误观念的滋生蔓延。更有甚者:竟称“是 反腐败导致干部不作为”,有意混淆视听,抹黑反腐败斗 争。针对这种传统腐败行为的衍生品,纪检监察部门亟 待拿出新的治理对策,并将整治矛头精准定位在三类人 身上:一种是对中央反腐心存异见、满腹牢骚,妄议中央 的;另一种是不敢担当,为官混日子,害怕干事冒风险 的;还有一种是专把困难矛盾往外推的,怠工观望的。
“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目前在许 多基层岗位这样的“绳贪蚁害”仍然存在,而对中央和上 级的政策执行打折扣或执行走样却正是这拨人的“强 项”。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能够真正深 入基层考察干部言行思想,与同志们打成一片搞调查研 究,为基层发现任用真正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关键少数”在反腐斗争中还亟待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对腐败问题敢于较真儿的人很少,碍于情面怕得罪人 的人还很多,相互“红红脸、出出汗、咬咬耳、扯扯袖”的 反腐风气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突出 “关键少数”,就是要发挥优秀领导干部和先进模范的表 率作用,把标杆立起来、把“范儿”亮出来,一级做给一级 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上行下效正向效应应当早日形 成。_
龚泓铭
2017.5.下
MOTHERLAND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