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片段实录 【导言】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应该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论证思路,二是形象化说理。就前者而言,实际上又包含着“什么缘故要‘拿来’”和“如何样‘拿来’”两个部分。片段所展现的课文1——7段的思路分析,就笔者所知的范畴,应该确实是一种创新。
【实录】
多媒体展现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因此D
师:假如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确实是大伙儿专门熟悉的排除法。请大伙儿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生:闭关主义。 生:送去主义。 生:听凭送来。 生:自己来拿。
师:不错,一共是四个“选项”。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如何否定它的?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确实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师:“到现在,成了什么差不多上‘送去主义’了” ,作者如此说有依据吗?
生: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师:这是例证法。那么是如何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生: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确实是必沦为乞丐。
师:看看“送来”的是些什么东西?
生: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师: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倾销商品和文化入侵。
师:仿照多媒体展现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生: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因此,要“自己来拿”
师: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生:论证什么缘故要“拿来”。 【后记】
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表达。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否定确信式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运用,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顺便说一句,在组织“如何样‘拿来’”(8——9段)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能够融“论证思路”和“形象化说理”两个重点于一炉,在引导学生在逐一弄清晰一系列比喻内涵基础上,让学生仿照1——7段的分析方法,归纳其论证思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