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三医联动模式下的医疗体制改革探讨

来源:小奈知识网
・16・ 第28卷第11期 2015年11月 医学与社会 Vo1.28 No.11 NOV.2O15 Medicine and Society 新三医联动模式下的医疗体制改革探讨 赵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国家民委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百色,533000 摘要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是新三医联动模式的重要内容。笔者依据卖方花钱办事理论分析了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 激励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及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认为公立性行政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 既能弥补后付费方式抬高医疗费用的缺陷,又能弥补后付费方式诱发医疗风险的缺陷;法人化竞争性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既能发挥 预付费方式控费的优势,又能弥补预付费方式降质的缺陷,以此为新三医联动模式下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三医联动:医疗服务;体制机制 R1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11.005 中图分类号Exploration on Medical System Reform under the New Tripartite System Reform ZhaoYun 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Medical and Social Science Key Research Base Established by the State Ethnic Afab ̄Commission, Youjiang Medical Unwers for Natoinalities,Baise,533000 Abstract Th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and meehanism reforol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New Tripartite System Reform mode1.According to the“seller’S spend—money and handle—affairs”theory.we analyzed the ineentive mechanism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mode,the medi— cal service system and mechanism adapting to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mode,and reform diectrion of medical service system,and put forward the conclusion that public—administration medical service system not only can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lifting fees of the post—paid,but also can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f othe post—paid inducing risk;and corporate—competitiv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not only can take advantage of he tprepaid controlfee,but also canmake upforthe defectsofthe prepaid reducing quali ̄,to 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medicalservice sys— tem reform under the New Tripartite System Reform mode1. Key Words Tripartite System;Medical Service;System and Mechanism 新三医联动模式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的战略选择。所谓新三医联动模式,全称医疗保险 付费方式、医疗保险经办机制、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 制,是“花别人(医保)的钱+办别人(患者)的 事”…。所以后付费方式下的医疗机构,既不关注医 疗费用,抬高医疗费用而不降低医疗费用;又不关注 医疗质量。扩大医疗服务而不提升医疗质量。这会 导致医疗服务的质劣价高、医疗价值的弱公平和低 效率,以及群众看病既难又贵。为了防范此类情况 联动改革模式,简称付费方式、经办机制和医疗体制 的联动改革模式。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是新三医 联动模式的重要内容。卖方花钱办事理论是医疗服 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分析工具。是医疗服务体制机制 改革的指导思想。卖方花钱办事理论是指“花谁的 钱”决定医疗机构控费动力、“办谁的事”决定医疗机 构保质动力的基本原理。具体而言,一是可以了解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激励机制,二是可以了解与医 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三是可 以了解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 1后付费方式及其配套医疗体制 的发生.与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组合的医疗服务体 制机制,必须既能承担控费功能,又能承担保质功 能。 1.1承担控费功能的配套医疗体制 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要承担控 制医疗费用的功能,必须做到“不必+不愿+不 能”抬高医疗费用。而要让医疗机构“不必+不愿 +不能”抬高医疗费用。必须构建“公立性+行政 化”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所谓“公立性”的医疗 服务体制机制,是指以财政养医制度和收支管制制 度为核心的公立医疗体制机制。财政养医制度使 医疗机构“不必”抬高医疗费用,收支管制制度使 医疗机构“不愿”抬高医疗费用。所谓“行政化”的 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带给医疗机构的激励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层医疗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 式的适配性研究”,编号为71463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适配 性研究”.编号为13YJCZH271。 赵云.新三医联动模式下的医疗体制改革探讨 .17. 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是指以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为核 心的公立医疗体制机制。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制 度使医疗机构“不能”抬高医疗费用。“财政养医 体制+收支管制制度+价格管制制度”的制度组 合,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从而弥补后付费 使医疗机构“不愿”抬高医疗费用.价格管制使医疗 机构“不能”抬高医疗费用;诊疗规范使医疗机构“不 能”降低医疗质量,质量监管使医疗机构“不敢”降低 医疗质量,绩效管理使医疗机构“不愿”降低医疗质 量。从体制方面看,财政养医+收支管制=公立性 方式抬高医疗费用的缺陷。 1.2承担保质功能的配套医疗体制 医疗体制,价格管制+诊疗规范+质量监管+绩效 管理=行政化医疗体制,所以“财政养医+收支管制 +价格管制+质量监管+绩效管理”可以简称为公 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要使医疗机构在控 制医疗费用的同时承担保障医疗质量的功能,必须 立性行政化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公立性行政化的 使医疗机构在控制不必要医疗服务的同时增加必 要性的医疗服务。所谓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是指由 “小病大治”产生的医疗服务,这种医疗服务必然 推高医疗费用。所谓必要性的医疗服务,是指由 “因病施治”产生的医疗服务,这种医疗服务可以 保障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必须以保障医疗质 量为前提。具体而言,控制医疗费用只能减少不必 要的医疗服务,不能减少必要性的医疗服务,否则 会导致医疗质量降低,从而使医疗费用控制与医疗 质量保障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同样,保障医疗质 量。只能增加必要性的医疗服务,不能增加不必要 的医疗服务。否则会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从而使医 疗质量保障和医疗费用控制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使医疗机构在减少不必要医疗服务的同时增加必 要性医疗服务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医疗服务诊疗 规范,二是医疗质量监管制度,三是医疗绩效管理 制度。从控费角度看。医疗服务诊疗规范使医疗机 构“不能”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监管 制度使医疗机构“不敢”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医疗绩效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不愿”增加不必要 的医疗服务。从保质角度看,医疗服务诊疗规范使 医疗机构“只能”增加必要性的医疗服务。医疗质 量监管制度使医疗机构“必须”增加必要性的医疗 服务,医疗绩效管理制度使医疗机构“愿意”增加 必要性的医疗服务。因此,医疗服务诊疗规范、医 疗质量监管制度和医疗绩效管理制度,可以使医疗 机构既承担控费功能又承担保质功能。 综上分析,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必须配套以“财 政养医+收支管制+价格管制+质量监管+绩效管 理”为内容的医疗体制机制。从关系方面看。“财政 养医+收支管制+价格管制”的制度组合主要承担 医疗费用的控制功能,可以弥补后付费方式抬高医 疗费用的缺陷;“诊疗规范+质量监管+绩效管理” 的制度组合主要承担医疗质量的保障功能,可以弥 补后付费方式降低医疗质量的缺陷。具体而言。财 政养医使医疗机构“不必”抬高医疗费用,收支管制 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可以承担控费和保质的双重功 能,可以弥补后付费方式抬高医疗费用和降质的双 重缺陷,与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适配。反过来讲,要 对医疗机构采取后付费方式.必须为其构建公立性 行政化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 2预付费方式及其配套医疗体制 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带给医疗机构的激励机 制,是“花自己(医院)的钱+办别人(患者)的 事”[2],所以预付费方式下的医疗机构,虽然会主动 降低医疗费用,但不会积极提升医疗质量。导致医疗 服务质劣价廉,医疗价值公平有余、效率不足,群众 看病虽便宜但困难。换句话说,医疗保险预付费方 式尽管具有控制医疗费用的优势.但也存在降低医 疗质量的缺陷。所以,与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组合 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必须既能发挥其控制医疗费 用的优势,又能弥补其降低医疗质量的缺陷。笔者 认为,法人化的医疗体制,能发挥预付费方式控制医 疗费用的优势;竞争性的医疗体系,能弥补预付费方 式降低医疗质量的缺陷。见图1。发挥优势和弥补 缺陷本质上是一种适配,是付费方式与医疗体制的 组合原则_3]。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共生是付费方式 与医疗体制的组合原则 ]。 冈——..  _J法人化I— 发挥优势l控!费 』的l -] l法人化HL "l u嗡稀rJ'L J ̄付lI"J  图1 医疗保险预付贾方式的配套医疗体制 医疗体制和医疗体系是两个概念。医疗体制关 注制度,医疗体系关注结构。医疗体制主要有两种 类型,一是行政化医疗体制,二是法人化医疗体制。 不同的医疗体制适配不同的付费方式。行政化医疗 体制适配医保后付费方式,法人化医疗体制适配医 保预付费方式。所谓行政化医疗体制适配医保后 付费方式,是指行政化医疗体制能弥补医保后付费 方式诱发医疗风险的缺陷;所谓法人化医疗体制适 ・18・ 医学与社会2015年l1月第28卷第l1期 配医保预付费方式,是指法人化医疗体制能发挥医 保预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优势。医疗体系也 有两种类型,一是公立垄断性医疗体系,二是多元 竞争性医疗体系。不同的医疗体系适配不同的付 费方式,公立垄断性医疗体系适配医疗保险后付费 方式,多元竞争性医疗体系适配医疗保险预付费方 式。所谓公立垄断性医疗体系适配医保后付费方 式,是指公立垄断性医疗体系能弥补后付费方式抬 高医疗费用的缺陷;所谓多元竞争性医疗体系适配 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是指多元竞争性医疗体系能 弥补预付费方式降低医疗质量的缺陷。可见,公立 性行政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既能弥补后付费方式 抬高医疗费用的缺陷。又能弥补后付费方式诱发医 疗风险的缺陷;而法人化竞争性医疗服务体制机制 既能发挥预付费方式控费的优势,又能弥补预付费 方式降质的缺陷。 2.1法人化医疗体制能发挥预付费方式的控费优势 2.1.1由责权利均衡机制决定。医保机构对医疗机 构采取预付费方式,实际上是将控制医疗费用的责 任从医保机构转移到医疗机构。按照责权利均衡 定理[5],医疗机构既然承担控费责任,就必须掌握 控费权力,并享受控费收益,这样才能确保医疗机 构有能力和动力实施控费。所谓控费权力,是指医 疗机构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权;所谓控费收益,是指 医疗机构对收支结余的分配权。当具有配置医疗 资源和分配收支结余的权力时,医疗机构就会成为 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法人化医疗机构。因此,法 人化医疗体制与医保预付费方式适配。相反,医疗 保险后付费方式实际上是将控费责任从医疗机构 向医保机构回流。按照责权利均衡定理,医疗机构 既然不承担控费责任,就不能掌握资源配置的权 力,也不能享受收支结余分配的好处,所以必须要 把资源配置的权力和结余分配的权力上移给主管 部门。当资源配置权和结余分配权上移给主管部 门时.医疗机构就会变成隶属经营和不负盈亏的行 政化医疗机构。因此,行政化医疗体制与医保后付 费方式适配。 2.1.2由预付费方式结算机制决定。医保机构要有 效控制医疗费用。必须对医疗机构采取预付费方 式。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采取预付费方式,实际上 是对医疗机构采取“超支自负和结余归己”的结算 机制。超支自负是医保对医院的费用超支予以自 负惩罚的机制.结余归已是医保对医院的费用结余 予以归己奖励的机制。超支自负和结余归己的结 算机制要切实发挥奖惩功能。医疗机构必须是自负 盈亏的法人主体,必须具备收支结余的分配权。法 人化的医疗机构是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具备医疗 收支结余的分配权,所以可以发挥超支自负和结 余归己的奖惩功能。相反,行政化的医疗机构不 是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缺乏医疗收支结余的分 配权,所以不能发挥超支自负和结余归己的奖惩 功能。 2.2竞争性医疗体系能弥补预付费方式的降质缺陷 2.2.1由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决定。在竞争性医疗 体系中,医疗机构要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必须采取 两大策略,一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二是降低医疗 服务价格。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两大政策并 非都能双管齐下。当医疗服务质量受到技术限制 而难以有效提升时,医疗机构会采取降低医疗服务 价格的办法在竞争中取胜。当医疗费用受到成本 约束而难以有效降低时,医疗机构往往采取提升医 疗质量的办法在竞争中取胜。从营销学角度看,前 者被称为质量相同比价格的战略.后者被称为价格 相同比质量的战略。在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 疗服务价格已由医保机构封顶.医疗机构不能降低 医疗服务价格。只能采取提升医疗质量的途径战胜 对手。可见,竞争机制可以在预付费方式下发挥提 升医疗质量的功能。从而弥补预付费方式降低医疗 质量的缺陷。因此,竞争性医疗体系适配医保预付 费方式。与竞争机制相反,公立垄断性医疗体系与 医保预付费方式错配。这是因为,在公立垄断性医 疗体系下.公立性特征决定了医疗机构缺乏收支结 余的分配权,从而难以发挥预付费方式的控费优 势:垄断性特征决定了医疗机构缺乏提升医疗服务 质量的动力。从而难以弥补预付费方式的降质缺 陷。 2.2.2由医疗服务的治理机制决定。竞争机制的作 用远不止提升医疗质量。其根本作用在于撬动医疗 服务治理机制的构建。所谓医疗服务治理机制,是 指医疗服务选择机制、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的组合 体。治理机制不仅是医疗风险的惩罚机制,也是医 疗质量的奖励机制。选择机制是从需方角度设置的 防范医疗风险和提升医疗质量的机制,其主要手段 是用手投票(voting by hand)和用脚投票(voting by feet)[6 3:竞争机制是从供方角度设置的防范医疗风 险和提升医疗质量的机制,其主要手段是物竞天择 和适者生存:监管机制是从管方角度设置的防范医 疗风险和提升医疗质量的机制,其主要手段是事前 预防、事中纠偏和事后惩戒。在三大治理机制中,竞 争机制是核心.也是选择机制和监管机制发挥作用 赵云.新三医联动模式下的医疗体制改革探讨 ・19・ 的前提条件.更是推动选择机制和监管机制形成的 主要机制。可见,治理机制可以发挥防范医疗风险 表2 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的卫生资源数比较 和提升医疗质量的功能。从而可以弥补预付费方式 诱发医疗风险和降低医疗质量的缺陷。 综上分析。竞争性医疗体系适配医保预付费方 公立医院13384 13396 3579309 3865385 428.2 460.4 355.5 383.9 民办医院9786 11313 582177 713216 65.5 76.4 50.2 58.6 式。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推而不进”, 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 计公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我国卫 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竞争性的医疗体系,体现在两个 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013年。 方面:一是公立医院仍然“行政垄断”医疗服务市场, 表3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的医疗服务数量数比较 二是民办医院难以对公立医院形成“鲶鱼效应”。见 表1—3。因此,要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必须 三管齐下:一是打破公立医院的行政垄断地位,二是 引入社会资本举办民办医疗机构,三是让公立医院 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 和民办医院在医疗保险购买服务的平台上围绕医疗 计公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我国卫 价格和医疗质量进行公平竞争。 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013年。 表1 2011—2013年我国公立医院的市场占有率 % 参考文献 年份机构数床位数人员数诊疗人次住院人数业务收入额 [1]赵云.医疗保险供方付费方式的功能比较和改革路 径[J].中国医院,2013,17(10):60—63. [2]赵云.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质量风险的治理机 制[J].中国医院,2014,18(1):66—69. [3]赵云.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性研 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注:公式:机构数占有率=公立医院的机构数÷医疗机构总机构 [4]刘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社区制度的共生关系研 数。其他项目算法相同。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 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 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我国卫生和 [5]庄俊汉.中国公立医院院长委托代理绩效管理研 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原 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 [6]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年,2013年。 性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18—29. (收稿日期2015—06—23;编辑张晓莉) (上接第15页) 医疗保险的预付费方式下。法人化的医疗机构可以 势,即使是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可能会给患者造 步人“放而不乱”的佳境。 成“难以承受之重”,所以必须给医疗服务的价格管 参考文献 制配套医疗保险的分担机制。这样,价格管制从“始 [1]赵云.医疗保险供方付费方式的功能比较和改革路 端”上控制医疗费用。医疗保险从“终端”上分担医疗 径[J].中国医院,2013,17(10):60—63. 费用,两者合力降低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医疗保 [2]赵云.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质量风险的治理机 险的后付费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 制[J].中国医院,2014,18(1):66—69. 所以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制度与医疗保险的后付费 [3]顾昕.医保付费改革的制度障碍[J].中国医疗保险, 方式可以避免患者陷入“看病贵”的困境。医疗机构 2010(6):29—31. 的法人化本质上是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放权让利,这 [4]姚毓春,刘元胜.激励相容视角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 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但是也可 革[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26—27. 能导致医疗机构“一放就乱”,抬高不合理的医疗服 [5]王前强.激励相容与中国医改[J].中国医院管理,2009, 务价格和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所以,必须 29(3):1—5. [6]金碚.构建”激励相容”的医疗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 给医疗机构配套可以“治乱”的制度安排。医疗保险 院报,2009—02—03(010). 的预付费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不仅可以防 [7]赵云.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性研 范医疗机构抬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还可以防 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范医疗机构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因此,在 (收稿日期2015—05—06;编辑易莉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