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ARCHITECTURAL WORLDS l世说新语FRESH AIR C E L L U LO 从电影到建筑 (文)沈驰 逃避真实世界的空间创作与消费 A practicing architect,Shen Chi reflects on how spatial consumerism and the virtual worlds of f¨m influence and reinforce contemporary expectations of and experiences within built environments He calls atten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However,the environment is not a text,but a material place that must be corporeally inhabited.Shen Chi’S polemic has a practical edge to his critique:he laments the decline of heroic architects,such as Le Corbusier,in favor of“witty’ ’architects who confuse storylines with social needs. preference to read the built environment as if it were a text or a mise—en—scone 编者按:作者在本文中明确提出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今天人们使用建筑或消费空间的 方式倾向于逃避他们所处的真实世界。这不仅影响了建筑业,也影响了电影业,或者说是 在互相影响。在作者看来今天大众对建筑和空间的消费方式是图像学式的 换句话说就是 表象的认知和体验占据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作者反省了在这个以逃避现实 为主的空间消费方式的大趋势下,当代建筑所可能达到的高度-5代价。同时约略猜测了未 来的某些可能。 人们对城市和建筑空间的使用可以理解为一种消费行 态,谈不上美丑,但大多很震撼,满足了客户及大众猎奇的审美需求,这可能是库啥 为。而在今日,人们的空间消费行为越来越多的表现出逃避真实世界的倾向。 例如,常常有人去那些充满人文气质的欧洲城市里拍摄婚纱、写真等,借用一个本不 斯应对商业时代和消费时代的工作态度。于是,也常有评论家对库哈斯提出质疑,如 金秋野认为:”库哈斯是以一种超然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世界里的矛盾与 困难。在玩世不恭中实际上带着一种冷酷的极端理智的功利主义态度,这是一种心智 水平很高但价值取向很坏的思维方式。建筑界选择并接受库哈斯的理念,是一种方向 式的错误。”以上是一个学者以严肃的态度作出的审视,但回头想想,“玩世不恭 属于自己的空间氛围来实现心中的浪漫梦想。这当然是一个正当、可以理解的空间消 费行为,但后来,人们为了更便捷的享有这些空间,把它们越来越多的移植到了本土。 最初,我们建造如迪斯尼、世界之窗般的主题公园,让人们以游乐的方式在短时间内 去体验这些空间 或许正代表着消费时代的建筑态度——思想上拥抱现实、操作上轻松随性! 这是—个崇尚消费的时代,建筑也成为消费品,空间也是用来消费的 这是一个讲究体验的时代,苹果产品受到广泛的喜爱,不在于其功能强大,而在于其 感觉良好! 随后,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大量异国风情的住宅楼盘,如波托菲诺、托斯卡纳、枫丹白露、 大溪地等。人们希望把这些万里之外的美好场景变成自己生活的环境,虽然它们与我 们原来的生活、文脉没有任何关系,但人们喜欢 在大众心目中,建筑也渐渐跟手机、服装、汽车一样,要紧跟最新的潮流,注重体验 再后,有人认为我们的建筑应更多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切入点,出现了如“万科第五园” 般的有中式符号和意境的住宅。当这些建筑营造的中式意境受到追捧时,也有人敏锐 的指出,这样的中式符号堆砌其实与中国人当下的生活基本没有关系,而且开发商为 了让楼盘的中式意境更容易被大众读懂,选择的往往是具有典型性的江南”白墙灰瓦” 模式,并把他们复制到原本文化也不相干的全国各地,实质上,这也是一种主题乐园 的建设方式,与搬来意大利“波托菲诺”小镇并无本质的区别 的新鲜感和差异性,甚至定期就要更换,少有人再关注建筑背后深层的意义。建筑师 用严肃的态度、绞尽脑汁设计的多数建筑,在大众看来大同小异、不过尔尔,而那些 无中生有的异域风情和奇幻图像的建筑与空间,却受到热烈关注和追捧,因为它们是 更能让大众感知和读懂的 品位与格调 。 西方古典建筑追求艺术性和永恒性: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与技术性.甚至刻意回 避装饰,形成新的美学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关注情感、重视文脉,可以做装饰、 可以用隐喻 解构主义时代的建筑又提倡打破规矩、解开构成。如上,不轮哪个年代 建筑都被认真的思考或批判,甚至被赋予改良社会的责任 而到了消费时代.在很多 人眼中,建筑既然已经沦为消费品,就别较真儿,以往的什么都可以出现,感觉好就 行,彻底的多元化!于是,今天不再有英雄盖世的建筑师,不再有举世公认的完美建 筑,大众喜欢的往往是那些带给大家全新感受、 “玩”出来的房子,如弗兰克盖里、 扎哈哈迪德以及年轻的BIG等的作品,尽管它们都有一身的毛病,尽管它们在建筑专 业圈中也受到很多的质疑,但它们实际上却在真正的影响世界! 大众对建筑和空间的欲望在增加,而多数建筑师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方面的能力似乎 落后了。在一个速朽的时代,建筑还需要追求永恒吗? 不仅商业开发,以政府主导的城市美化运动也呈现着相似的价值观。我们常常看到那 些被比喻为”穿衣戴帽”的城市美化工程,往往针对那些被认为影响了市容的旧建筑、 城中村等,给它们加上欧式坡屋顶、并在立面上涂脂抹粉,掩盖其岁月的痕迹。这样 的改造基本不涉及旧区的实际生活品质,甚至美化也只限于临街立面,期望让城市瞬 间获得一种美好生活的幻像。 对于这些建设行为,让我们的城市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图象化倾向,有评论人甚至把它 们比喻为电影中的布景。我们可以批判这其中娇柔做作、虚假媚俗成份,但却无力阻 挡这些现象的加剧。2000多年前雏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三原则——坚固、 实用和美观(后被改为 愉悦”),虽然三原则在今天仍常常被被引用,但当消费时 代来临,这些原则已面临了新的挑战! 我们可以借助通俗文化产品来类比建筑。电影可能是消费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通俗文化 消费时代的建筑学该怎么样理解?建筑师伊东丰雄和雷姆库哈斯的理念和作品颇具代 表性! 产品,电影创作与建筑设计存在着很多相似性,电影中的场景也可以理解为虚拟世界 中的建筑与空间。建筑师与导演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必须把建筑真实的建造出来,完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一生创造出了大量轻盈、通透的建筑 并在今年获得了普利兹克 建筑奖。这些建筑不再是根据传统建造逻辑建造起来的厚重体量,而更像工业产品, 材料精炼、质感平滑,甚至看似简易,让人联想到易拉罐等消费品 伊东丰雄由此创 造了新的建筑范式,引领了一种更接近消费时代感官特征的建筑美学! 整—体,有上下文、经得起真实世界的审视 而电影导演可以移花接木、可以以假乱 真玩弄视觉游戏等,从而让电影在场景创作上获得了空前的自由。 优秀的导演善于让电影场景烘托故事的气氛 让场景为情感服务 彭浩翔执导的《伊沙贝拉》在澳门拍摄,那些已经习惯以开阔、干净、崭新为美的观 雷姆库啥斯是另一位是对当代社会有着清醒认识的建筑师,它在中国设计了CCTV大 厦和深圳证交所等建筑。库哈斯从执业初期就摒弃了以审美为主导、阳春自雪的建筑 理想,转而去积极面对商业时代和社会,崇尚把混杂、拥塞、多样化的城市活动融入 建筑,并把这些提升为一套完整的理论用于指导设计。库哈斯常常把自己对现实和趋 势的理解转化为抽象的图解,并用近乎“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图解直接生成建筑形态。 好莱坞电影《全面回 》的故事发生在未来时代,场景也极富创意,其不再是传统科 由于这种方式回避了美学规则,反而有更多的可能性,往往能产生前所未见的建筑形 幻片中光怪陆离的全新城市,而是在地面上保留着高密度的欧洲旧城和中国水乡,在 众们,突然在镜头中发现一座城市古旧的美、混杂的美、紧凑的美,这样的空间气氛 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电影故事的情感距离!——这里的场景在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 活的魅力。 NO.153 J世界建筑导} 高空中纵横跨越着立体魔方似的大众住宅。电影似乎是吸收了库啥斯和MVRDV等先 丰富的体验。尽管从天而降的各国风情建筑群让严肃的建筑学者和建筑师们鄙初 锋建筑师的思想,让新旧世界如此戏剧的并存。——这里的场景对未来世界作出了有 它们似乎永远有市场,因为它们是消费时代的消费品。 趣的演绎! 我们可以接受电影的“假”,因为我们认为电影是文化产品,所以故事可以虚构 还有《非诚勿扰》中的教堂、乡间公路、居酒屋营造的异域风光,还有《卧虎藏龙》 中的竹林、古城墙、深宅大院营造的乡愁中国,还有《三峡好人》中的建筑废墟、混 浊江水、破旧船舱营造的悲凉世界等等。——这些场景让我们的精神有了一次次的借 位,体验着另一些情感、收获着另一种人生! 当我们贫穷时,电影中是港台生活的灯红酒绿 我们认为建筑必须 真”,因为我们认为建筑是有严肃意义的实用产品,不同亍 物可以用他人来演,只要能够感染观众 的消费品,要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去建设,要长久被人们使用。 我们的思维仍坚守在不朽的建筑理想中,但真实的建筑世界已经在滚滚洪流中 消费时代! 当我们落后时,电影中是欧美世界的西式繁华 今天 我们周边的环境有时候如无厘头的布景,人们乐在其中 明天,我们的至 当我们已经生活在拥挤的城市中,电影中又开始展现惬意的田园生活 境可能进一步虚拟化,甚至未必真实存在,人们仍会乐在其中!虚拟世界或将趔 多的占据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形成新的体验,如同电影《盗梦空间》中那些让人; 无法自拔的梦境。 当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又再让我们怀旧——原来 那时的校园如此亲切和美丽! 电影中着力刻画的场景往往是现实中人们向往的,所以,当大陆人在为《小时代》中 物欲横流的矫情生活贡献票房时,香港人却更愿意去支持那些表现街头巷尾、市井生 活的电影故事! 肖费时代,或许没有对错,无所谓真假!相比未来不可预见的虚拟世界,今天磋 些表象化的、逃避真实世界的建筑或许仅仅是个开始 电影中的场景永远在迅速变化着.正如电影作为文化消费品的特征——跟随时代的 参考文献: 节奏! )《走向公民建筑一中国建墒传媒奖/中国建筑思想论坛 01 _ 。 》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奥运布景下与意识形态位移》——冯剽ll,《建筑师》2008年03期 人们对建筑和环境的诉求或也在经历着变化,除了使用功能以外,人们希望有多样和 3)《用”当代性 来思考和制造 中国式 》——刘晓都、盂岩、王辉,《日寸1弋建筑》2006年; 14 ARCHITECTURALWORLDS l世说新语FRESH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