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商 学 院 试 题 纸(B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统计工作
C 、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 、统计方法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 )
A 、全国所有居民户 B 、全国的住宅 C 、各省市自治区
D 、某一居民户 3.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
4.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5.在组距分组中,对组限值的处理原则是( A ) A 、上组限不在内、下组限在内 B 、下组限不在内、上组限在内 C 、上下组限不在内
D 、上下组限均在内 6.最常见的变量分布类型是( D )
A 、正J 形分布 B 、反J 形分布 C 、U 形分布
D 、钟形分布 7.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D )。
A 、相对指标 B 、质量指标 C 、平均指标
D 、总量指标 8.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 A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相对指标 D 、平均指标
9.2004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平均收入的代表性( B )
A 、甲类较大 B 、乙类较大 C 、两类相同
D 、在两类之间缺乏可比性 10.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 A )。
A 、是时期指标 B 、是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1.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C )。 A 、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B 、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C 、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
影响
D 、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12.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1 01
1q p q p ∑∑说明了( B )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13. 某企业1998年的产值比1994年增长了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C )
A 、50% B 、13.89% C 、31.61% D 、29.73%
14.某企业有A 、B 两个车间,去年A 车间人均产量3.6万件,B 车间人均产量3.5万件。今年A 车间人数增加6%,B 车间人数增加8%。如果两个车间的人均产量都保持不变,则该企业今年总的人均产量与去年相比( B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如何变化
15.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B )。 A、表明现象正相关 B、表明现象负相关 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6.1990年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2000年末达到153万
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 A )
A、3.3万人 B、3万人 C、33万人 D、30万人
17.已知某变量分布属于单峰分布且众数为900,中位数为930,则它的平均数( C )
A、小于900
B、在900到930之间 C、大于930 D、915
18.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5%,单位成本下降1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B ) A、113% B、110% C、130% D、120%
19.离散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 A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20.某商场基期商品销售额900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00万元,商品销售量指数为110%,那么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销售额( D )
A、增加了400万元 B、减少了400万元 C、增加了0元 D、减少了500万元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2. 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统计数据信息,所以问卷应尽可能地长。 3. 根据组距分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等都是近似值。
4. 若比较两个变量分布平均数代表性的高低,则方差或标准差大者平均数的代表性差。
5. 抽样分布就是样本分布。 6. 样本容量就是样本的个数。 7. 在抽样中,样本容量是越大越好。
8.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原假设与备选假设哪一个更准确 9. 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10.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进行了加权。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测度变量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有那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2.假设检验中的小概率原理是什么?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50分)
1.某厂生产某种元件,规定厚度为5cm。已知元件的厚度服从正态分布。现从某批产品中随机抽取50件。测得平均厚度为4.8cm,标准差为0.6cm。
(1)在95%置信水平下,求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5分) (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批元件的厚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5分)
2.下表是我国某年1-3月份工业增加值的时间数列,根据资料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填入表中相应空格中(10分)。
3(计算必须有公式和过程)(15分) 增加值(万元)的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x 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均价值, y 工业增加值) 8n =,4278x =∑,6958y =∑,2()835769.5x x -=∑, 2
()691519.5y y -=∑
,4423938xy =∑ 要求:(计算必须有公式和过程)
(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变量相关的方向和程度(3分); (2)建立以工业增加值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说明方程参数的经济意义(5分);
4.根据8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均价值(万元)和工业
(3)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用F 检验检验线性回归效果是否显著?(0.05(1,6) 5.987F =)(5分) (4)确定生产性固定资产为1100万元时,工业增加值的估计值。(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