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__顾炎武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段玉裁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29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 王先谦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郭庆藩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陆法言______编写的,分为___206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陈彭年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流水对_______和____借对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精清从心邪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知徹澄娘 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仄仄平平平仄仄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颔联_______、____颈联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
三、1、《十三经注疏》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 毛亨 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 《毛诗笺》 ,唐陆德明的 《经典释文》 ,唐孔颖达的 《五经正义》 。 2、司马迁的《史记》,在唐朝的注解有 司马贞 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 《史记正义》 。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 李善 注和 五臣 注。五臣指的是 吕向 、 吕延济 、 刘良 、 张铣 和 李周翰 。
4、用来辨析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的古注术语除了“曰”和“为”之外,还有 “谓之” 。 5、校勘学上常用的术语:“衍文”用来指明 抄写、刊刻古书误增的文字现象 ;“脱文” 用来指明 古籍中脱落文字的现象 。
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_曹丕_。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_奏议_、书论_、铭诔__、_诗赋_。
2.南北朝齐梁间文体研究有了新的进展,_刘勰_的《_文心雕龙__》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文体,迄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体的重要文献。
3.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_昭明文选__》,它将文体分为_37_类。 4.明清两代文体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_吴讷_的《_文章辨体__》和_徐师曾_的《_文体明辨__》产生,尤其是清代_姚鼐_的《_古文词类卷__》曾盛行一时,它
将文体分为_论辩_、_序跋_、_奏议_、_书说_、_赠序_、_诏令_、_传状_、_碑志_、_杂记_、_笺铭_、_颂赞_、_辞赋_、_哀祭_十三类。
5.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_散文_、_韵文_和_骈文_。散文包括_论说文_、_传状文_、_杂记文_和_应用文_。骈文讲究_骈偶_和_四六_,讲究_平仄_,讲究_用典_。
6.论辩类,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叫_论_;批驳别人论点的叫_辨_。古代论辩文, 常在文章前面使用 论 、 原 、 辨 、 说 、 议 、 解 、 驳 、 难 、 释 、 考 。 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_书_。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_章_、_奏_、_表_、_议_。此外还有_疏_、_劄子_和_封事_,是奏议的附类。 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同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 序,放在书后的叫 跋,又叫_后序。赠序是由古代_赠言_演变来的,到_唐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_短小精悍_。
9.传状类的传是指_传记_,状是指_行状_,又称_行述_、_行略_、_事略_、_引述_;杂记类是指除_传状_、_碑志文_以外所有的记叙文。这类文体以_叙事_为主,兼有_议论_和_抒情_。
10.辞赋是一种_韵文_体裁。辞指_刘向_及模仿_屈原、宋玉等_的作品。赋的远源是《_楚辞_》。赋可分为四种,即_骚赋_、_古赋_、_骈赋_、_文赋_。骈文又称_四六_、辞赋_,是在_散文_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_魏晋_,盛行于_南北朝_,至唐更趋于严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