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 篁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技创;iii『存在的l;日题及对策 口邢美高・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江苏盐城2240005 会,加强农业新技术成果的集成、展示,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 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 务”。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 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 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本文以 务队伍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职能还没有 得到充分发挥。 (五)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有待倾斜。农 业科技投入的不足,本来在一定程度上 已经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创新进程,而省 保做成精品、提升形象。 3、围绕科技创新,在强化农技推广服 务建设上求突破。 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活 一盐都区为例,剖析了盐都区农业科技创新 级项目经费虽然向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 方向倾斜,并逐年增加,但近几年省级 题的一些思路。 有关项目的实施主体大多数为企业,面 一、盐都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 向基层技术推广单位的项目则越来越 的主要问题 少,并且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一般市级 (一)农业科技成果数、质有待提 以下技术推广单位很难达到要求,绝大 高。科技成果是一个地区或单位综合技 多数推广工作依靠的是县、镇两级技术 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是反映科技水 推广单位,从而在基层推广单位难以营 平的重要写照。虽然盐都区在水稻新品 造出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不能充分地 种育成上成绩明显,但其它作物的新品 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 种育成率为零。同时,近几年来,申报请 主动性。 奖和获奖成果凤毛麟角,除两个获得市 二、对盐都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 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是第一研制单位外, 建议 其余都是与其它部门合作获得的奖项。 1、围绕科技创新,在推进高效农业规 这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推 模化上求突破。 广应用的形势极不相称,没有体现出应 高效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农 该达到的水平。 业的核心标志,也是广大农民的第一追 (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有待加快。 求。尽管盐都区高效农业有了长足进步, 由于盐都区在优良品种、先进栽培和养 但粮食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的格局没有 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上大 根本改变,设施栽培、规模养殖无论是规 多靠引进,缺乏自主开发的成果,没有 模总量还是新增幅度都滞后于形势发展 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同时又受诸多综 的需要,与盐都特殊的区位、城郊农业的 合因素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定位很不相称。因此,一要重抓工程带动。 严重制约着先进适用技术快速、大面积 2、围绕科技创新,在加快成果应用与 地进村入户。 转化上求突破。 (三)农技人员现代农业知识有待深 科学技术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的不 化。农技服务工作满足于常规性、一般性 竭动力。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提高农业 的品种引进和推广,技术层次不高:技术 科技贡献率。 研究和推广依然局限在产中领域,缺乏产 一要加快推广普及新品种。要充分利 前、产后领域的技术,农业产业配套技术 用良种补贴政策,切实加大名特优稀优新 的掌握程度较低;立足农业发展实际,超 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新品种。 前思考不够,对适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 及时发布品种利用指导意见,引导农民选 领先技术缺乏学习、研究与引进,技术储 种主导优质品种。着力强化种子生产基地 备贫乏,尤其缺乏能够带动本地高效农业 建设,积极推广普及工厂化育苗,加快实 发展的拳头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 现由供种向供苗的转变,推进品种纯良 和广大农民的期望,难以承担和胜任现代 化。 农业发展的重任。 二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重点推广 (四)基层农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 直播稻安全高效、蔬菜“四膜一帘”覆盖、 强。虽然盐都区推进了镇农技服务体系 基质育苗、防虫网、夏季避雨栽培、测土配 的改革,建立了新型的公益性农技推广 方施肥、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生产等1O 服务体系,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仍 项高效节本轻简新技术。依托区农科所, 然不相适应。农技推广体系功能定位有 按照“品种技术集成、农科教集成、专业技 待进一步优化、资金保障有待进一步到 术集成”的要求,全力打造农业科技综合 位、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加强、运行机 展示基地,并发挥基地的“技术超市”作 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 用,突出新型实用、让农民用得起、学得 动。农技战线既要承担保障农产品有效供 给的重要职责,又要担负推进现代高效农 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如果仍用老思路、老 办法、老经验,各项工作就不可能打开新 局面,取得新突破。因此,必须以思想的大 解放促进观念的大转变,用观念的大转变 促进认识的大统一,用认识的大统一谋划 新一轮农业的大发展。 二要着力培植发展大户典型。种养大 户和科技示范户是现代新型农民的代表, 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着其他主体难以 替代的作用。让农技人员与村组干部、农 村能人和科技示范户结对共建,促使村组 干部成为既能组织生产又会经营管理的 大户,农村能人率先成为大户且带动更多 的中、小户向大户发展,同时鼓励支持农 技人员领办、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实施,成 为大户群体中的新型力量,进一步放大典 型示范效应。 三要切实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基层公益性推广服务软硬件基 础建设,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 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实现“四有”, 即有全额的待遇保证、有必要的办公场 所、有必需的仪器设备、有必备的示范 基地,切实改善基层农业服务工作的条 件和服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建立 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更新 知识,优化知识结构,解决好知识老化、 本领危机问题;要顺应市场经济和发展 现代农业的要求,明确专兼职人员,承 担农产品质量监管、农资市场监管、农 业信息服务等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 务职能,提升为农服务良好形象;要不 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 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 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矛 盾的能力,努力建立起一支拉得出、打 得响、能吃苦、能战斗的农技推广队伍; 要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制、目标管理制、 首问负责制、过失责任追究制等内部管 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