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通用技术_木工基本工具及设备常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小奈知识网


《木工工具与设备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工具和设备是技术的组成因素;

了解木工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及基本操作常识; 尝试使用木工最常用的工具、设备; 建立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尝试使用木工或钳工最常用的工具、设备;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实际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尝试使用木工或钳工最常用的工具、设备;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认识到工具和设备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技术的组成因素。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一、二个工种的常用工具、设备的学习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操作技能训练 三、教学策略和手段:

本节主要采用阅读与观察结合,示范与模仿结合,讲解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工具、教具:木工常用工具、设备的实物和图片;

木工常用工具和设备的操作示范录像; 学生技术实习用的工具和设备, 安全保护设施和用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为1课时 环节 内 容 教师活动 播放图片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欣赏感受美好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听的音乐给我们美妙的感受,那优美的导入 图片呢?图片是我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 体现了古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木工匠师用他们灵活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给我们留下了如今宝贵的财富,他们创造这些奇迹所用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呢?木工技术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术,虽然现代木工工具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手工工具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很多情况下适宜使用手工工具,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木工手工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和了解木工的常用工具和基本设备.

教授 新课 一、安全第一 首先,我们要强调木工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建立操作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 二、木工手工工具简介 锯、刨、凿、钻、斧、羊角锤、钉冲及度量画线工具等 展示顺序:度量画线工具、锯、刨、凿、课羊角锤、钻、斧、钉冲 案四、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例1工作台、带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等等: 四川 利用实物和图片展示相结合并讲解这些工具的种类、作用及用法等 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并讲解设备 观察实物、倾听讲解、体会操作要领 观察、体会 了解木工、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及基本操作常识; 小结 工具和设备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技术的组成因素。使用任何工具和设备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板书 一、安全第一 设计 二、木工手工工具 锯子、刨子、凿子、钻子、斧子、羊角锤、钉冲、角尺等等 三、木工常用的基本设备 工作台、带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

《木工工具及设备常识》学情分析

由于不同的学习基础、家庭环境及社会交往的影响,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动手能力上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安全方面,学生的意识普遍较差,教师一定要考虑的非常全面细致。

学生在自己的设计图纸完成后,对制作设计原型跃跃欲试,教师要注意将这股激情引导到学习本节内容去。

由于不同家庭及社会交往的影响,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动手能力上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男女搭配,防止操作时有的组完成,有

的组无人动手。

《木工工具及设备常识》效果分析

1. 每一个试验台放一组木工工具箱

学生对木工的工具缺乏认识,工具箱里工具,通过教师的解释和示范让学生对工具直观印象,“看一看”“摸一摸”,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工具演示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安全操作意识的形成

(1)对简单的手工工具,先演示图片介绍使用方法,在让学生自己从工具箱中找出相应的工具了解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危险性较大的工具,如木工锯,教师先强调注意事项,课件演示操作要领,而后进行现场演示安全操作,再让学生进行锯割练习,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形成学生安全操作意识。

(3)对木工的常见设备,比如钻孔机,平刨机和木工车床,则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加深理解,对它们的用途形成直观印象。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其思考、交流、表达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实现优等生的帮扶作用,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木工工具及设备常识》教材分析

工具与设备也是人类技术的结晶,各行各业都有其相应的一套系列。本节选择了最为常用,与学生比较接近的木工和钳工两个工种的基本工具设备及其使用进行了简介。

本节教材从制作设计原型(或模型)的需要出发,选择介绍了制作设计原型(或模型)最常用的工种——木工的常用工具及操作方法,使学生知道工具和设备是技术的组成因素并学会操作最基本的工具设备。

本节教材既是为学生学习设计所必需了解的工具设备常识提供基础,又是学

生制作自己的设计内容提供技能基础。本节要求培养学生制作设计原型的基本动手能力,要及时增加学习和练习的时间。

《木工工具及设备常识》评测练习

选择题:

1、下面有关木工工具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木工工具有锯、刨、凿、斧、钻、锉等

B、木工刨子是用来对材料表面进行刨削,使其光滑、平直的工具,最常用的是刨子

C、锯子有很多种,粗齿锯用于锯割较厚的木材

D、木工画线工具有木工铅笔、画线规、画针、墨斗等

2、常见的木工设备有( )

A、钳台 B、 砂轮机 C、钻孔机 D、台虎钳

3、下列关于木工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工刀具需要经常修磨,要随时磨得锋利;

B、木工工具一般都有较锋利的刀口,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C、现代木工工具的机械化程度很高,手工工具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D、木工工具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在工具的刃口上擦油,以防生锈。

4、木工的锯子有很多种,如果要顺木纹锯开木料,应用( ) A、横锯 B、竖锯 C、 线锯 D、挖锯

《木工工具及设备常识》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经过高二上学期的通用技术教学,和高一比起来,这个学期显得有点紧张和匆忙,作为一门新开设又是选修的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现成的教具、课件等又很“少”,网上资料也很难找到,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收获也是颇丰的。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授课过程中特意安排一些创新设计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开阔眼界,注重知识更新,提高技术素养,具有一定

的创新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二. 精心备课,案例要贴近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知道了解的东西就很多,对相关学科和边缘知识有所了解,争取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直观展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木工工具及设备常识》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4.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5.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6.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5.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6.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

3.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4.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5.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6.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具有敬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