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及现状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28卷,总第161期 2010年5月,第3期 《节能技术》 ENERGY CONSERVAT10N TECHNOLOGY Vo1.28,Sum.No.161 May.2010,No.3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及现状分析 杨春 ,王灵梅 ,刘丽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摘030013) 要:电力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几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 加大电力结构的调整,上大压小,提高节能降耗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等,使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取得 了一定成效,各项节能减排指标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本文介绍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在此基 础上,指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电力工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39(2010)03—0232—04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YANG Chun,WANG Ling—mei,LIU Li—juan (School of Engineering,Shang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 1 3,China) Abstract:I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the electirc power industy irs one of the most con- eerned industries.In recent years,the series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by state and/or local gov・ ernmen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structure adjustment.With licensing large units and shutting down small ones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nergy—saving and pollutant discharge control,power in— dustry in energy—sav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dex have greatly improved.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in power industry were inffoduced.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som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various measures for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were proposed. Key words: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power industy;policy r0 引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也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 “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在此期间实现 加剧的环境恶化这一现实的危机决定。电力行业作 为耗能与排污的重点领域,当然面临巨大的环保压 力,其转换效率的高低和污染控制的好坏,对资源和 环境都产生重要影响,它在节能减排上的成效直接 关系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而绿色电力产业的实 现,无疑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近几年,我国相 继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这是面对不断 电力规划政策、“上大压小”等电力产业政策、节能 收稿日期2010—03—31 修订稿日期2010—04—06 调度等电力运行政策、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政策、 差别电价政策等,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进 作者简介:杨春(1972~),女,硕士学位,副教授。 ・232・ 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成效可以体现在电力结 构、供电煤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的主要原则、职责分工、激励办法、保障措施等作出 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政策既体现市场原则,又发挥 行政作用,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淘汰落后与优化发展有机结合,符合电力行业 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关停工作顺利进行奠定 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006年一2009年四年中全国各年小火电机组 情况、单位发电量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及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等。 1.1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电力结构 关停装机容量分别为314万千瓦、1 436万千瓦、 1 668万千瓦和2 617万,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6 035 几年来全国电力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 长,电源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有 万千瓦,使“十一五”关停小火电任务已经得以提前 完成。 1.3 电力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所上升。火电投资比例大幅下降,核电、风电投资比 例较大幅度增加,由表1(2005年~2009年电力行 业总装机容量及各种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可知,截 止到2009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已达87 407万千瓦。 其中,火电达到65 205万千瓦,占总容量74.60%, 比上年比重75.87%下降了1.27%,而且自2006年 《“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计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 目标为2 294.4万吨,其中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951.7万吨。这项目标的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经济 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力。根据《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 最高值后已连续三年下降;水电装机容量达19 679 万千瓦,占总容量22.51%;风电并网总容量1 613 万千瓦,其所占比重都较上年略有提高。据专家预 硫治理“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共安排约 1.37亿千瓦现有燃煤机组实施烟气脱硫。由于燃 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大规模建成投运,电力企业 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能力大为增强。如图1所示, 计,2010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9.5亿千 瓦左右,其中,火电7亿千瓦,水电2.1亿千瓦,核电 1 016万千瓦,并网风电3 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 2005年一2008年全国燃煤烟气脱硫机组发展情况。 2007年,在火电发电量增长14.6%的情况下,电力 所占比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表1 2005年一2009年电力行业总装机容量及各种发 电机组装机容量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9.1%。截至2008年底,全 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了 8.95%,其中,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成绩尤为显 总装机容量(万千瓦) 50 841 62 200 71 329 79 253 87 407 48 405 55 442 60 l32 65 205 77.82%77.72%75.87%74.60% 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38 413 火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 75.6%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风电(万千瓦) 95 685 著。全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63亿千瓦,装备 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上年 ll 652 12 857 14 526 17 152 l9 679 187 685 403 885 839 885 1 613 908 的48%提高到60%;脱硫综合效率由上年的 73.2%提高到78.7%,为全面完成“十一五”二氧化 硫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核电(万千瓦) 1.2推进上大压小,调整火电结构 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短期内还不可能 发生根本改变,因此,要调整整个火电的结构,减少 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是我们电力工业可持 续发展的一个重点任务。据统计,2006年初,全国 ’ 4 警s 三2 咖 谁l 0 2005 2OO6 2O07 2008 1O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容量是1.2亿千瓦,占 整个火电装机容量的30%,由于小机组性能比较 差,每千瓦时的煤耗在450克左右,比60万千瓦的 年份,年 超临界的火电机组多150克左右,比单机30万千瓦 的火电机组也多了110克左右。2007年3月,温家 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了“十一五” 期间关停5 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国务院 图1 全国燃煤烟气脱硫机组发展情况 1.4 电厂供电煤耗明显下降 供电煤耗作为一项电力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 体现了发电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一直以来,我国 的供电煤耗比起发达国家差距很大,2005年,我国 电力工业平均供电煤耗374克/千瓦时,比国际先进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 [2007]2号)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对淘汰小火电工作 233・ 水平高4O~50克,相当于一年多燃用1.6亿吨原 煤,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十一五”以来,上大 压小政策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 节能调度按照机组能耗确定次序的调度规则又进一 步加快了企业从高能耗到低能耗的转变。如表2 (2005年~2009年全国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 标准煤耗),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逐年下降,到2009 年,全国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42 克/千瓦时,已经提前实现“十一五”末355克/千瓦 时的目标。 表2 2005年~2009年全国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 电标准煤耗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374 366 355 345 342 2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性分析 目前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国家相关 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为达到这一目的,“十 一五”规划纲要将节能减排指标列为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指标,并通过责任制将指标纳入考核各级政府 政绩和企业经营效果的否决性条件。同时,通过完 善和配套一系列的法规、政策、规划、标准,把节能减 排指标量化为可以操作的各种措施,采取了中央政 府和地方政府直接与电力企业签订了“十一五”二 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节能目标责任书、“十 一五”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关停目标责任书等方式。 极大加快了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使资源节约和环 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 以山西省为例,作为煤炭产出第一大省,火力发 电的重点省,在电力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小火 电机组比重大的问题,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关停 267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2007年5月省经委 出台了《山西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方案》。方案 中提出本着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实行差别电量政 策。依据发电机组的能耗、水耗、环保等指标排序, 优先调度高效清洁机组和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限 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并逐年减少未关停小 火电机组的发电量。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改年度 下达发电量调控目标为季度发电量调控目标,根据 发电机组运行状况进行适时调控,进一步限制能耗 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具体办法包括:按单机容量 确定发电机组的基准利用小时数;以上一个季度全 省平均供电煤耗和分机组的供电煤耗为基础,实行 奖优罚劣;在基准利用小时数的基础上,脱硫机组增 加50小时,空冷机组增加100小时;在电力市场供 .234・ 不应求时,按照机组供电煤耗先低后高的原则,增加 相应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在电力市场供大于求时,优 先对小火电机组进行调峰,按照机组供电煤耗先高 后低的原则,减少相应机组的发电小时数等等。这 些措施都有效地推进了全省节能减排的工作。2008 年山西平均供电煤耗349克/千瓦时,比上年的 365克/千瓦时降低了16克/千瓦时。虽然数值还 稍稍高于全国同年的平均供电煤耗,但煤耗同比降 低4.4个百分点,大于全国平均降幅。同时,污染物 排放量逐年下降,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30.84 万吨,又比上年多减排5.65%。 3 几点建议 我国节能减排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仍存在一 些不足或者应继续完善之处,几点建议如下: 3.1 正确处理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与 环境效益双赢 随着对污染物控制要求的加强,电力企业的发 电成本进一步增加。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和运行增 加了发电的边际成本,目前电厂污染治理技术路线 选择过于单一,工艺设计粗放。一味追求高效率,不 是根据标准、煤质、场地、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电厂实 际情况优选处理工艺,不仅造成了浪费,也影响了循 环经济型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电力企 业在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时,应正确处理依法达标与 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之间的关系,加强污 染治理设施管理、优化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行, 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 3.2继续电价改革。实行脱硫脱硝电价 在每千瓦时加价1.5分钱的统一脱硫电价政策 的激励下,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取得了非常 明显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区差异使电价的 合理性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氮氧化物作为电厂的另 一主要排放物,也可充分采用市场机制,利用价格杠 杆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但在脱硝电价的具体实施 过程中电价的制定应针对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生产 情况,给予区别对待,比如可考虑每千瓦时加价1.5 分钱到2分钱的范围内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 加以调整,这样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的推进电厂的积 极性。同时积极推进烟气脱硝产业化的发展,为大 规模建设烟气脱硝装置奠定良好基础。 3.3 降低单位发电量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节水也是节能中重要一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 匮乏,近年来,各电力企业加大了节水力度,,越来 越多的电厂采用空冷技术,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循 环水,通过水务管理实现废水回用,单位发电耗水量 脱硫石膏品质,同时加强与建材部门合作,积极为脱 硫石膏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政策 有所降低、废水重复利用率有所提高,但重视尚不 够。各地在实行节能调度或者差别电量时,一般只 是以单位供电煤耗率、脱硫情况等作为考核指标,并 没有把单位发电耗水量、废水重复利用率作为硬性 指标。可以考虑以各地平均发电水耗和分机组的发 电水耗为基础,奖优罚劣,推动废水零排放的实现。 3.4脱硫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尚需提高 上、经济上采取措施,加大对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的支 持力度,提高脱硫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4 结论 节能减排对电力行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调动和推进行业内部节 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在节能的同时减少电厂废水、 据统计,全国有90%以上的烟气脱硫机组采用 废气、废渣的排放,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国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随着脱硫机组的大规 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模投运,脱硫石膏产量逐年提高,2008年全国脱硫 参考文献 石膏产量已达3 500万吨左右,但综合利用率仅约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 为45%,大部分火电厂的脱硫石膏主要采取灰场堆 (2005年~2009年度). 放或填海处理。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增加灰场的 [2]王志轩.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问题及对策[J].华电技 投资,而且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 术,2008。(5):1—5. 染。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脱硫装置的运行管理,提高 (上接第217页) [4]王保华,张建武,罗永革.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再生 仿真[D].长沙:湖南大学,2008. 制动仿真研究[J].汽车工程,2005,27(6):648—651. [13]谢冰.混合动力公交车驱动与再生制动系统控制 [5]Yimin Gao and Mehrdad Ehsani.Electronic Braking 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System of EV And HEV——Integrati0n of Regenerative Bra— [14]刘博,杜继宏,齐国光.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 king,Automatic Braking Force Control and ABS.SAE paper, 制策略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4(1):33—36. 20ol一01—2478. [15]白志峰,曹秉刚,李舒欣,康龙云.电动汽车再生 [6]陈庆樟.汽车再生制动稳定性与制动踏板平稳性 制动H 鲁棒控制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17 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 (12):2975—2978. [7]Michael Panagiotidis,George Delagrammatikas and [16]罗玉涛,吴诰硅,陈统坚.EV6600电动客车能量反 Dennis Assanis.Development and Useof a Regenerative Braking 馈系统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03(6):167—169. Model for a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J].SAEpaper, [17]过学迅,张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 2000—01—0995. 的建模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 [8]Frank Wicks,Justin Maleszweski,Colin Wright,Jan 版),2005,27(1):116—120. Zarybnicky.ANALYSIS OF COMPRESSED AIR REGENERA— [18]詹迅,秦大同,杨阳,等.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再生 TIVE BRAKING AND A THERMALLY ENHANCED OP— 制动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3): TION.IECEC一2002 Paper No.20139. 321—324. [9]Hongwei Gao Yimin Gao Mehrdad Ehsani.A Neural [19]耿聪,刘溧,张欣,张良.EQ6110混合动力咀动汽 Network Based SRM Drive Control Strategyfor Regenerative Bra— 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2004,26(3): king in EV and HEV.Electirc Machines and Drives Conference, 253—256. 2001.IEMDC 2001.IEEE International 2001 Page(S):571— [20]王保华,张建武,罗永革.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再生 575. 制动仿真研究[J].汽车工程,2005,27(6):648—651. [10]李玉芳,林逸,何洪文,陈陆华.电动汽车再生制 [21]赵文平.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控 动控制算法研究[J].汽车工程,2007,29(11):1059—1062. 制算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1]罗禹贡,李蓬,等.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制动能量 [22]仇斌,陈全世,张开斌.北京市区电动轻型客车制 回收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2006,28(4):356—360. 动能量回收潜力[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12):87—91. [12]宫帅.CVT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与 ・2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