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东辉 胥晓丽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4期
刘东辉 胥晓丽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课程体系构建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专业根据岗位需求的创新和为达到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课程行动体系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我们探索改革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a)-0136-01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对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及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1]。课程体系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及其之间形成的关系,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内容。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所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对国内多家大型义齿加工企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强、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1 课程体系改革大势所趋
1.1 工作人员需求量增大
随着口腔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口腔健康需要的日益扩大,口腔医学临床工作正面临向广大患者提供普通化、专科化及社区保健服务的挑战,口腔专业护理人员、口腔医师助手、口腔技师,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口腔医学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日新月异,使得行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
1.2 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滞后
我校是1958年建校的传统老专科院校,多难来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吻合得还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课程总数多,注重理论教学的学科体系,忽略实践教学的主体体系的倾向,职业岗位和任务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改革大势所趋。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2.1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岗位分类
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和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技术岗位即口腔修复工岗位,少数从事实施营销与管理。
2.2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我们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减少某些基础课程课时,相应精简内容,鼓励学生自学;统一规划,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整合了一些重复学科,增加核心课学时,砍掉一些与培养方案不相关的学科。如,以口腔疾病概要,代替原来的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这两门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口技专业只需了解即可,知识以够用为度,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3 课程改革后的完整课程体系
3.1 思想政治与公共素质课程
含有军训、两课、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的知识技能要素包括:(1)诊治思想素质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现代中国国情,适应社会,对应的课程为两课;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发展观、爱岗敬业、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团结奉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就业指导等课程。(2)身体素质要求良好,体能达到国家标准,对应的课程为体育。(3)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对应的课程为计算机基础;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对应的课程为英语。
3.2 职业能力素质课程
为职业核心技能,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医学美学、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口腔疾病概要等专业课程。其技能基本技能为掌握口技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训提高基本技能水平,主要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工艺技术概论等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核心技能,掌握常见修复体制作,主要包括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等课程。
3.3 综合实践课程群
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学生生产实习一年,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集中实践顶岗实习职业技能所必需的各道工序,完成整体人才培养规划。
4 课程体系改革后的特点
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也非常适应我校“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的学生培养理念[3]。
改革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能够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内实训教程,有专业教材建设规划;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课时要达到80%以上;努力探索教与学的质量考核方法。
以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为原则,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先导,以培养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及时补充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时代趋势的新的教学内容。实现以口腔知识、能力为主,外语、计算机综合素质培养为辅的通才教育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建设应依据口腔医学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系统的实践、数量与质量、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等关系,注重全面性、层次性、实践性、现实性、特色性、可行性、发展性,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当减少某些基础课程课时,相应精简内容,鼓励学生自学;适当增加选修课和必修课;统一规划,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如技工与口修相互交叉重叠的内容;口腔技术专业对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通过此轮改革,初步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体教学计划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并通过实施不断的完善。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娟.成都大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9):49-50.
[2] 袁甬萍,许复贞.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平台+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2-100.
[3] 周华.从课程关系看高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5):6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