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
摘要:本文就目前信息系统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说采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绪 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个单位都采取较为分散的建设方式,造成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同时,信息系统工程庞大的系统工程,能见度低、复杂性高、可操作性差,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种科学的监理方法。下面,就信息系统工程中采取的项目管理方法做一些讨论。
1 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1.1 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项目目标,采取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来充分利用既定有限的资源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1.2 项目管理的组成
项目管理涉及了许多的知识领域,其中主要包括了项目相关领域的知识一般性的管理知识。
1.2.1 项目相关知识是指针对具体的项目所需要的相应知识,在信息系统工程中,包含了比如:网络的组网知识、网络互联设备的安
装调试、软硬件的配置等。这些知识是保证项目能够正常完成的基本前提。
1.2.2 一般性的管理知识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日常运作的计划、组织,人员安排、实施和控制等,还包括了如战略规划、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
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要素
作为一般性的管理知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包含的要素很多,比如有立项管理、计划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变更与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而在其众多要素中以下四种管理尤为重要,它们是:
2.1 进度管理。是为了项目能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含了具体的时间估计,任务分解和排序等工作。
2.2 成本管理。是为了确保在规定的预算范围内完成项目合同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它包括了设备的采购以及业务外包中的成本控制。
2.3 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满足建设单位的应用需求和期望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计划半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2.4 合同管理。是确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它包括了合同的签订,违约的判定等。
3 基于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项目管理
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的步骤将项目详细划分为了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测试和培训等阶段。其中把编制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归纳为第一个阶段,即工程前期阶段。项目的实施和测试归纳为第二个阶段,即工程中期阶段。培训以及保修等即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工程后期阶段。
3.1 工程前期阶段
3.1.1 前期阶段的进度管理
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工期进行预控,其主要内容是各方的共同参与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项目实施的总进度计划,协助建设单位分析项目的内容和项目周期,并提出安排丁程进度的合理性建议。
3.1.2 前期阶段的成本管理
熟悉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要求,对其所产生的成本进行预测,了解相关软硬件设备的价格,为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招投标标的提供帮助。
3.1.3 前期阶段的质量管理
审查产品提供商的资质,看是否曾经参与过相关工程,审核设计报告的可行性。
3.1.4 前期阶段的合同管理
协助建设单位编制招标文件,确定中标单位后,协助其合同的谈判、签订工作。
3.2 工程中期阶段
3.2.1 中期阶段的进度管理
工程中期的进度管理重点是抓关键部分的工期。由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各不相同,在进行进度管理时侧重也应该不一样。
3.2.2 中期阶段的成本管理
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费用的分析,并提出控制费用超支的措施,同时,监督资金流向,仔细核算工程量,严格把关费用支出。
3.2.3 中期阶段的质量管理
根据相关行业规范、标准等信息,对工程提出质量要求标准;对外购的软硬件数量和质量进行认证审核,审查关键部分的测试方案等。
3.2.4 中期阶段的合同管理
及时分析合同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如工程确需变更,按照合同规定执行。
3.3 工程后期阶段
3.3.1 后期阶段的进度管理
在这段时期的进度管理是对工程进行总结和回顾,找出计划工期和实际工期不一样的原因。
3.3.2 后期阶段的成本管理
按照合同条款,对工程保修范围做清晰界定,便于后期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3.3.3 后期阶段的质量管理
对试运行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负责解决;负责对保修期内工程质量的检查;落实对用户的培训工作等。
3.3.4 后期阶段的合同管理
出现争议以后,应该妥善处理其争议,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利益。 结束语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采用以上项目管理方法,能有效地解
决了信息系统监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监理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保证了信息工程建设的质量。当然,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在实施项目管理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