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小奈知识网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上网总人数曾经到达了2.21亿,而其中未成年人网民就占了29%。网络在很大水平上正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绳,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我校位置处于农村,农民家庭大都忽视对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只从小利益出发,讲一些小道理。家庭文化也不够浓郁、丰富,除口耳相传的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外,就只有身边仅有的个别生活例子。除此之外,就是电视,影碟等现代媒体工具了。有书籍的不多,即使有也是大众口味的书。网络由于其信息量的庞大,在农民家庭正在快速展开,由于家长知识水平,个人素质等原因,不能对网络有比较正确认识,更谈不上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利用好网络。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好坏。

2、省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目前,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沿海各省,公民信息素养普遍偏低,网络与信息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尚未形成,网络中充斥的色情、暴利、游

戏,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和谐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因此,实施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和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未成年人: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本课题中指我校的初中学生。

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

本课题对心理素质做如下界定: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

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1、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可感的思想教育环境,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2、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网络教育模式,净化网络环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的主要特点。

2.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未成年人网络过度使用的问题的研究; 4、网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5、克服网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利因素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对象:本校学生

研究的方法:个案分析、典型人物跟踪调查、不同群体问卷式调查。以实践研究法为主,调查法、观察法、跟踪法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教师配备方面,主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为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主要学习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加强对文化传播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及标准,这是我们教师亟待加强的理论知识。

2、研究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主要研究任务:通过方式方法调查分析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对调查所取得的一手资料精心梳理、统计,排查规律性的、深层次的原因,研究网络环境、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的机理,寻找克服不良影响的方法,也就是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各方面、各阶段信息,进行认真综合分析,边实践边总结,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编辑文集,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鉴定和验收,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姓名 刘海军 侯翠芹 刘浩淼 常金凤 张志林 张海平 年龄 职称 32 49 26 31 48 31 学历 分工 中二 中一 中二 中二 中高 中二 本科 整体负责研究工作整合、研究报告 本科 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论文 专科 网络信息采集、网络文化研究 本科 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教学案例 本科 研究报告、论文 本科 资料整理、论文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科研基础:课题组成员均承担了校本教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有一定的科研经验,课题也顺利通过了市、县专家的鉴定和认可,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课堂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有积极引导作用。

2、人员保障:本课题的主研人员均是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勤奋好学,热爱电教事业,对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掌握较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

3、制度保障:学校的教育科研制度建设规范、齐全。 4、物质保障:

(1)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多媒体电子教室,增强教学效果,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学校多功能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计算机、录像机、影碟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的统一规划。

(2)建立并开通学校校园网,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子备课室,有利于教师查找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