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综述・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进展辛秦杜亚松网络成瘾(intemetaddiction)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研究提示国内网络成瘾呈现以下特点: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而且极端案例多见,后果极为严重…。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道德、行为及人际交往带来危害。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方式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并对各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方式及效果进行综述。1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目前,心理干预仍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干预方厌恶刺激法等应用于治疗中,经过2个月每周1次的治疗后,成瘾中学生的成瘾耐受性、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较矫治前有显著变化旧J。但是,目前未发现文献报道单独使用行为治疗及相应的治疗效果,而多数以行为治疗为干预方法的研究均配合以认知治疗旧1。这可能与行为治疗需要良好的医患关系及认知改变等作为先决条件有关。1.3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Young【9。在网络成瘾的干预方面做了系统的工作,并将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网络成瘾的治疗中,提出了反向实践、外力阻止、制定目标、戒断、提醒卡、个人目录、支持小组、家庭治疗等具体操作方法。该治疗既强调认知在心理行为中的作用,又结合行为治疗的技术,被治疗者将主动、平等地与治疗师合作解决问题¨…。认知行为治疗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治疗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网络成瘾行为"]。Young【11j通过网上采样的方式以“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addiction式,主要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等。1.1认知治疗(cognitivetherapy,CT)Caplan旧1认为不适应性认知导致了网络的过度使用;Davisp。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存在“除了上网我一无是处”、“离开网络没有人喜欢我”等不适应性认知;Yang【4’的研究也提示网络成瘾者具有一定的“负性认知模式”;国内研究也证实网络成瘾者更多地将网络作为摆脱现实痛苦、逃避压力的方式,通过在网络上的虚拟成功来缓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悦感。网络成瘾者存在针对世界和针对自身的负性信念,这是进行认知治疗的基础。Hall和Parsons"o认为将认知治疗应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优势在于:认知治疗结构性强,易于被治疗师掌握和操作,治疗师与访客的信任关系有助于青少年识别对网络功能歪曲的认知,从而改变其功能失调性行为及情绪反应。Hall等p1运用认知治疗治疗了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治疗结束时,该少年对治疗发生了积极的期待。国内多项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也采用了认知治疗,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2行为治疗(behaviortherapy。BT)网络成瘾就其本身而言是不适当的行为,例如网络成瘾者突出的去社会抑制(sociallydisinhibited)行为拍J。因此,杨容等¨1提出应当改变网络成瘾者的行为模式、消退网络成瘾行为而强化积极的行为。一项对23名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干预,将行为强化法、行为契约法、行为消退法、自我管理法和test,[AT)筛查,对筛查得到的114例网络成瘾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并随访6个月。评估结果显示:第8周时大部分网络成瘾者叮以控制他们现有的问题;第12周时能完全控制他们的症状;6个月随访显示大多数网络成瘾者能控制自己的网络成瘾行为并与治疗帅建立信任关系,继续维持治疗。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研究采用了网上取样而非实地调查;其次,结果统计分析同样基于网络平台,采用参与者自我评测的方式,可能导致统计结果的偏倚和可靠性降低。1.4家庭治疗(familytherapy)Yen。12j的研究提示家庭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一青少年冲突明显、家庭功能低下、家庭成员的物质成瘾史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相关。李海彤¨钆和余一曼i141的研究均提示网络成瘾者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家庭角色、成员相互之间的情感反应和情感支持以及对行为控制等方面均存在缺陷,成瘾者的总体家庭功能较差。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抚养人、管教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牛均有作用。家庭和睦、管教方式民主理性的青少年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非父母抚养、家庭经济状况过好或过差都增加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ll7803)子项目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30。通信作者:杜哑松,电子邮箱yasongdu@yahoo.corn.cn万方数据青少年网络成瘾往往源于家庭内部有无法解决的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往往提示着家庭功能的失调。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对象,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改变引起成员个体行为的改变。目前,家庭治疗已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情绪障碍、青少年品行障碍和物质滥用等。侯国凤¨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证实了不良的家庭结构、互动关系及不一致的管教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家庭成员并不能有效地意识到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形成的关系;家庭治疗能够在发现家庭问题关系、改善家庭功能的同时解决家庭成员的网络成瘾问题。但该个案缺乏相应的疗效评价。家庭治疗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中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父母沟通技能的训练;帮助孩子发展社交技能;培养健康的家庭沟通技巧;减少不适应性家庭功能;对于网络成瘾家庭进行有效的家庭监督和纪律建立¨“。家庭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认可。但由于它牵涉到治疗中的人员众多、时间长,因此可操作性差,缺乏更多的研究支持。1.5团体心理治疗(grouppsychotherapy)Lavin等¨刮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中,孤独和在社交场合中害羞与网络成瘾存在相关性。随着网络使用的增加,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质最相应下降,其社交焦虑随之增加¨7J。朱玉华等¨副的研究发现社会隔离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沉迷网络有着各种各样内在和外在的原因【19|,这些原因可能是他们不愿与治疗师讨论的敏感话题。团体治疗为这些有着相近问题的青少年创造一个无压力的交流平台,使他们在团体中得到感情支持,治疗形式本身提升了团体成员的社交能力,改善了例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交处境;团体治疗叮以有效结合各种治疗方式,节省人力,是一种操作性相对较强的方法。郭明等Ⅲ】就团体治疗的应用进行r对照研究,将符合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诊断标准的32名网络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团体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60~70min,共治疗8次;对照组由相同的治疗师给予非特异性的支持治疗,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79%)显著高于对照组(2l%)。2药物干预(medication)国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抑郁及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密切关系【2¨。网络成瘾高中生的抑郁情绪与自杀观念发生率较高m】。有研究者采用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治疗网络成瘾少年,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网络成瘾伴发的情绪问题。Shapira’2孔较早在药物治疗方面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4例使用单一抗抑郁药的网络成瘾者中有5例明显或非万方数据・183・常明显地减少了上网行为;24例使用单一或多种心境稳定剂的网络成瘾者中有14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At—macaL243在一个案例研究中,以丙酞普兰和喹硫平治疗一位伴有焦虑情绪的23岁,具有5年网龄的网络成瘾者。治疗lO周后,每周不必要上网时间由27h减少到7h,该网络成瘾者也表示:自己能够控制对网络的使用,焦虑情绪也明显好转。在之后的4个月的随访中,行为的改善得以维持。以上研究证实药物治疗能部分控制网络成瘾及其共病。对于自控能力差、存在严甭抵触情绪、拒绝治疗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可以先应用药物稳定情绪,之后采取心理治疗。从长期预后看,应该配合使用其他心理治疗以达到预防复发的效果。3综合干预(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李宁等Ⅲ3选取符合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D—DQ)诊断的4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为期30d的研究。采用封闭式住院治疗模式,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为中重度抑郁的青少年合并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以网络成瘾严重程度评定量表和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评定疗效。出院后随访1个月,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邵智等哺1选取符合中学牛网络使用情况表(Calllaninternetusescale,CIUS)诊断的23名网络成瘾中学生,结合了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每周治疗1次,每次1—2h,共6~8次,以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白评昔表和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表进行评估,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网络成瘾现象十分复杂。1…,单一的干预模式已小能自.效地控制网络成瘾行为,需要整合多种干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药物治疗控制伴有抑郁或焦虑情绪的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抑郁、焦虑症状,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是目前被证实有效的干预模式。4小结2008年7月第22次中国瓦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为中国网民的19.6%,仅2008上半年就增长了948万人。人民网于200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报告显示实地调杳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约13.2%,网络调查的结果还要高(16.6%)。随着网络成瘾青少年群体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学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进行许多研究,提出了以上各种十预方法。大多十预方式均结合青少年自身心理问题的解决,如情绪凋节、社交技能提高、家庭问题的解决等,而非成瘾行为本身。行为治疗作为直接指向嘲络成瘾行为的治疗方式,需要进一步结合解决其他心理问题的方法,如认知治疗。对网络成瘾者的f预更需要综合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体,应当找到其网络成瘾形成的真正原因,采取针对式的治・184・疗方法。综合以上各研究也发现:各干预方式的效果判定标准不一,较难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间的疗效和实际意义。不少研究不仅比较了干预前后的疗效,更采用了随访疗效的方式。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尚未成熟,网络成瘾问题的复发可能性很大,干预应提供长期的随访及继续治疗的可能。参考文献l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心理科学迸展,2006,14(4):596—603.2Capl∞SE.Problematicinteractnseandpsychosocialwell—being:developmentofatheory—・basedcognitive—・behavioralmeasurementinstrument.ComputHumBehav,2002,18(5):553—575.3DavisBA.Acognitive—behaviormodelofpathologicalintemetuse.ComputHumBehav,2001,17(2):187—195.4YangSC,TungCJ.Comparisonofintemetaddictsandnon—addictsinTaiwanesehighSch001.ComputHumBehav,2007,23(1):79—96.5HallAS.ParsonsJ.Intemetaddiction:collegestudentscasestudyn—singbestpracticesincognitivebehaviortherapy.JMentHealthCoun-sel,2001,23(4):312—3”.6NiemzK,GriffithsM,BanyardP.Prevalence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amonguniversitystudentsandcorrelations而t}Iself—esteem.the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GHQ),anddisinhibition.CyberPsycholBehav,2005,8(6):562—570.7杨容,阮昆良,郑涌.行为主义理论在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中的应用探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51—952.8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57—459.9YoungKS.Internetaddiction:symptoms,evaluation,andlreat-merit//vandeCreekL,JacksonTL.Innovationsinclinicalpractice.Volume17.SarasotaFL:ProfessionalResourcePress,1997:19—31.10ViekersB.Cognitivebehaviortherapyforadolescentswithpsycholog-iealdisorders:agrouptreatmentprogram.ClinChildPsycholPsy・ehi。2∞2,7(2):249—262.1lYmmgKS.Cognitivebehaviortherapywithintemetaddicts:treat一万方数据!!!!g!!i垒出生塑!!£!z!!i型翌:!Q塑:!!!:!!:垡!:≥mentoutcomesandimplications.CyberPsycholBehav,2007。10(5):671—679.12YenJY,YenCF,ChenCC,eta1.Familyfactorsofintemetacidic—tionandsubstanceuseexperienceinTaiwaneseadolescents.CyberPsycholBehav,2007,10(3):323—329.13李海彤,杜亚松,江文庆,等.上海市中学生网络过渡使用与家庭功能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27—629.14余一曼,杜亚松.上海网络成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7,19(1):l~3.15侯围凤.家庭治疗在戒除网络成瘾工作的应用与反思.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4):11一13.16LavinMJ,YuenCN,WeinmanM。eta1.Intemetdependenceinthecollegiatepopulation:theroleofshyness.CyberPsycholBehav,2004.7(4):379—383.17kSK,WangCC,FangW.Physical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andsocialanxietyamongonlinegameplayers.CyberPsycholBehav,2005,8(1):15—20.18朱毛华。杜亚松,江文庆.上海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6,18(2):69—71.19HurMK.Demographic,habitual,andsocioeconomicdeterminantsofintemetaddictionDisorder:anempiricalstudyofKoreanteenagers.CyberPsycholBehav,2006,9(5):514—525.20郭明,喻芳,钞雪林.等.青少年网络成瘾集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7—19.2lHaJH。KimSY,BaeSC,eta1.Depressionandinteractaddictioninadolescents.Psychopathology,2007,40(6):424—430.22KimK.RyuE。ChonMY。eta1.IntcmetaddictioninKoreanado.1escentsanditsrelationtodepressionandsuicidalideation:aques-tionnairesurvey.IntJNutsStud,2006,43(2):185—192.23ShapiraNA,GoldsmithTD,KeckPE,eta1.Preliminarycommuni—cation:psychiatricfeaturesofindividualswithproblematicintemetu∞.JAffectDisord,2000,57(1):267—272.24AtmacaM.AcageofproblematicintemetusesuccessfullytreatedwithanSSRI—antipsychoticcombination.ProgNeumpsyehopharma-colBiolPsychiat,2007,31(4):961—962.25李宁。李光耀,王彦彦,等.48例网络成瘾者住院治疗疗效观察.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