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ofNantongUniversity(EducationSciencesEdition)
Mar.2010Vol.26,No.1
奋力发展我国心理学科学事业
———读《潘菽全集》的主要体会
杨鑫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潘菽先生是中国现代心理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心理学界的泰斗”(高觉敷老语)。为了纪念潘老诞辰11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编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潘菽全集》已经问世,并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发行座谈会和纪念会。作为深受他教诲和厚爱的后辈和追随者,我感到非常欣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全集分10卷,总计297万字,内容十分丰富,以心理学为主,还有教育、政论等多领域的论述,反映出他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重要贡献。《潘菽全集》的出版,对我国心理学界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心理学事业更健康迅速地发展。全集的出版让大家重温了他的许多重要论著,读到他早期的著作和尚未发表的一些论著,对潘菽先生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心理学思想有着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1997年,我跟自己的三位博士生一起发表了《论潘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一文,意在阐述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事隔十多年,在学习《全集》后,我认为,我们应当在此思想基础上,奋力发展我国的心理科学事业,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潘老
首先,应当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指导。冯特曾经指出科学的进展是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密切相关联的。潘老更进一步把心理学方法论视为心理科学的首要问题。他指出“方法论是很重要的,忽视了它就将受到自然惩罚。即花了力气做工作而结果却不好,甚至很不好。“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方法论问题,即指导思想问题。不重视方法论问题,理论研究不好,应用也研究不好。”(1984年3月3日致杨鑫辉的信)他在这方面发表了系列论述,例如:《关于心理学的哲学问题的发言》(1955年),《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1956年)等,尤其《百年证唯物论心理学的方法论》(1985年)是一篇2万多字的论文,分十一个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个根本性问题的思想观点。综述潘老的方法论思想,要正确地发展我国的科学心理学事业,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几个关系:既要强调辩证唯物论指导下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又要重视用实验法开展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既要搞好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又要搞好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既要有鉴别地继承我国古代宝贵的心理学思想遗产,古为今用,又要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洋为中用。为了加强某些方面的工作,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文革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室;中国心理学会设立了心理学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并创办了《心理学探新》刊物;创建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编写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高校教材。
1955年在中国心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致开
幕词,题目是《发挥集体力量,为发展我国的科学心理学而奋斗》,我认为这是潘菽心理学思想的主旨和核心,要奋力发展我国的心理科学事业,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收稿日期:2009-12-14
作者简介:杨鑫辉(1935-),男,江西萍乡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
··35其次,应当大力发展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工作。潘老不仅高度重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而且同样重视将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实际部门。早在1935年编著出版的《心理学的应用》一书,是我国较早系统介绍应用心理学的一部著作。他还发表了多篇有关心理学应用与普及的文章,例如:《把应用心理学应用于中国》(1937年),《心理学的日常应用》(1940年),《德国军事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1942年)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还主要处于学习引进欧美心理学的阶段,潘老就在上述论著中指出:不要把别国的心理学尽量搬了来就算完事,而必须研究我们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不仅要在中国提倡应用心理学,还要把应用心理学应用于中国。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论述心理学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许多文章与报告更是广大心理学工作者都熟知的。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潘老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心理学的广泛实用价值,40年代更探讨了心理技术应用问题。他指出“凡一切关于人类的事情,都是心理学所可应用的范围,也都有待于心理学的帮助。故将来心理学的应用的研究必占极崇高的地位”。(《心理学之实用上的价值》1929年)还深刻地写道:“心理技术的应用,必须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全体人员的衷心合作和直接执行工作者的热烈的工作动机。假如心理技术是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这种合作和动机就根本不可能。”(《心理技术在实业上的应用条件》,
础和保证。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发表《心理学人才的教育方针》(1940年)一文,专门论述社会对心理人员的需求,心理学系的设置与分布,心理学教育应注意的重要方面等问题。对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不只是知识与技术的教育,还要具有好的人格品质。他在《测验和测验的人》(1942年)中指出:“执行测验的人,不但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学知识和训练,并且还应该具有某种人格的品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984年他在心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开幕词中,用很大篇幅阐述了培养心理学新生力量问题,指出要明确培养目标,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会科学思维;要充实基础训练;要突出重点课,也设些选修课,要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心理学方法论的教育。这里还要特别提及第九卷收集潘老给心理学界同仁、同事的书信,主要是20世纪70~80年代写给34个人的,计266封。从这些涉及学术问题,著作撰写,教学科研和学会工作内容的信件中,处处体现潘老对心理学中青年后辈的深切关爱和热情指导。1981年至1987年七年里,潘老给我写的24封信函主要探讨中国心理学史的学术观点,教材编写和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可以作为管窥中国心理学史学科创建过程的一个窗口。我深受他的教诲而逐步成长为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于
1988年获得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
号,这可以视为潘老培养众多心理学后辈中的一个事例。他的诲人不倦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广大心理学工作者也高度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工作。
总之,《潘菽全集》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潘菽心理学思想的主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提供珍贵的精神食粮,激发更加奋力地发展我国科学心理学事业的信心和干劲。
1944年)深以为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提出要重
建心理技术学的新体系时尚未读到这两篇著作,现在补上了一课。今年将举行第十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潘老的这些思想将更有力地促进我国心理学在现代化实践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应当积极培养心理学人才的新生力量。任何科学事业都得靠科学人才去发展,心理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潘老一贯重视心理科学人才的培养与提高,认为这是发展心理科学事业的重要基
[责任编辑]王学青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